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合运用测井解释、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等资料对劳山开发区长6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控制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层内砂体的韵律性发育明显,泥质夹层分布范围广,使层内非均质性增强。层间单砂层、隔层数量较多,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的值均较大,表明层间非均质性强。储层砂体、物性的平面变化主要是受沉积相带分布的影响,并由此造成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长63储层主要发育滑塌浊积砂体,为低孔低渗型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通过对该地区300余块物性资料,28块岩心资料和51口井精细测井解释资料进行数学运算和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了浊积岩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以及非均质性的成因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层内非均质性总体强烈,3个小层长631,长632和长633均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砂地比值、隔层分布及厚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等资料,对旦八油田延长组长4+5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长4+5总体具有向上储层规模变小、非均质性变强的特点;隔层分布呈北东南西向,与沉积相带一致,表明主要受沉积环境影响;受沉积相的影响,长4+51和长4+52的储层差别较大,长4+51非均质性较强,属于典型的泥包砂,长4+52砂体厚度大,平面展布较广,储层物性好,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是该区的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岩心、测井及测试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南泥湾油田长6储层的非均质特征,研究表明:本区长6储层单砂体内部渗透率的变化复杂,主要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砂体呈带状展布,在横向上连通性差。岩心薄片观察发现储层的微观孔隙分布也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整理分析,对近年来我国在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当前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研究中采用的主要参数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研究的方向、尺度效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很大影响。通过利用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等资料,对杨19区延9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或半定量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都表现为较强。综合分析认为,引起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的变化。本次研究为改进研究区注采单元分布图提供了方向,更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及调整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依据录井资料和岩心实验分析报告描述储层特征,如岩石薄片粒度图像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油层物性分析报告、压汞报告等。同时通过非均质性影响因素、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及平面非均质性研究油层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表明姜家川长8储层为长石砂岩,具有典型的延长组东北物源特征长8储层填隙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绿泥石,其次为水云母,浊沸石和硅质。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中等。长8油层组各亚组在纵向上有一定的非均质性,长821小层层间非均质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研究低渗透储层的非均质性,利用钻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测试分析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瓦窑堡区块低渗透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以及砂体连通程度在纵横方向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徐岗  张录社  温亮 《辽宁化工》2013,42(3):276-279
从储层宏观与微观非均质性入手,对子长油田中庄区长6储层的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空间分布,以及孔隙结构和孔隙类型的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渗透率以及夹层分布等的影响;平面非均质性特征受砂体及沉积微相展布影响较大,沿河道延伸方向非均质性较好。研究区内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研究认为主力油层长61在层内、层间、平面上和微观孔隙上,都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0.
《云南化工》2019,(10):64-65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招安区块为研究对象,重点在该区块选取井剖面及钻井岩心进行观察描述,同时结合室内测录井资料,运用薄片显微镜下微观特征、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等室内分析测试手段与研究方法,对研究区长31储层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最终对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与评价。长31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是以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岩屑主要以变质岩屑和岩浆岩屑居多,粒间孔较发育,分选中-好以次棱状磨圆为主,胶结类型主要是薄膜-孔隙胶结。研究区长31储层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较强,综合评价长31储层属于中等均质型储层。  相似文献   

11.
张涵 《辽宁化工》2014,(6):789-790
吴93井区位于陕北斜坡中部,发育一系列由东向西的低幅鼻隆构造,以岩性油藏为主。本文依据研究区测井和岩心分析等资料,分析长6储层成岩作用类型,通过孔隙度、渗透率对比掌握长6储层物性特征,进一步认识影响储层特征的因素,为研究区的油田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吴建彪  付波 《辽宁化工》2012,41(5):522-525
敏感性评价是研究储层伤害机理、减小储层损害的依据,是油田高效开发的基础.安塞油田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低孔特低渗油田,其主力开发层长6油层孔隙度低,渗透性差,非均质性较强.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特征,对安塞油田长6储层进行敏感性室内评价实验,室内评价实验表明:安塞油田长6储层具有中偏强速敏、弱水敏、弱盐敏、中等酸敏和弱~中等碱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子长油田3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长2油层组形成的沉积相特征及储层特征,认为子长油田长2油层展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中,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均较强,其中长21的非均质性要强于长22。  相似文献   

14.
刘钊  牛萌  谢利成 《辽宁化工》2012,41(6):576-577,581
华庆地区是长庆油田2009年投入开发的一个新区块,为使区块合理高效的投入开发,就必须掌握储层敏感性特征.利用岩心薄片及X衍射分析了长6储层潜在伤害的矿物成分,使用流动实验评价了储层的敏感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6储层敏感性特征表现为弱水敏、弱~中等酸敏、弱盐敏、弱速敏、弱碱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手段,分别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储层渗流特征等各个方面对东仁沟地区长21油层组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21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以粘土矿物高岭石为主、储层物性较好,属于中孔-中渗储层.  相似文献   

16.
《云南化工》2017,(11):91-92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地区延长组长6、长8储层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溶蚀粒间孔和溶蚀粒内孔等孔隙类型,多为小-微孔—微细喉型和中孔—细-微细喉型孔隙结构。通过储层物性与电性特征分析等途径认识储层性质。研究区长6储层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长8储层属于超低孔、超低渗储层。长6、长8储层测井解释孔隙度、渗透率结果与岩心物性实测结果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7.
陈波  康一平 《辽宁化工》2012,41(1):68-71
通过运用测井资料解释分析、岩石样品化验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研究区长6储集层的特征与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区长6储层多为细小微细喉型及微孔隙喉型储层,岩石类型以粉-细粒或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为主,具有较高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岩性主要是较高成熟度的内陆湖相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该区微裂缝较发育,增加了油气储集空间;储集物性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是改善储层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的贡献最大.本次研究评价了富黄探区长6储层性质,为后期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芯及薄片的观察,结合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直罗油田长8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姜家川区长8储层砂岩类型以粉砂—细砂级长石砂岩为主,碎屑颗粒以次圆—次棱角状为主,颗粒分选性较好,胶结类型以孔隙胶结为主。研究区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储集空间变小,对储层的破坏性较大,而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心、试油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B区延长组长8储层进行"四性"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8储层岩性主要为浅灰、深灰色细粒—极细粒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而结构成熟度较高;储集空间以溶蚀孔隙为主,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岩性、物性的差异控制了储层油气的富集程度。确定了其储层物性下限标准为:孔隙度为7.5%,渗透率为0.15×10-3μm2;电性下限标准为:电阻率为31Ω·m。声波时差为220μs/m;含水饱和度小于等于62%。该研究为以后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