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阐述了W/O型反相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以及制备纳米颗粒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对反胶团微乳液制备纳米颗粒应用进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当前反胶团微乳液制备纳米颗粒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近年来应用反向胶团或w/o微乳液制备纳米级超细颗粒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包括反胶团内的沉淀、胶体催化剂、半导体、磁性及陶瓷材料的制备等.针对不同的制备目标,选择恰当的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以及胶团组成,得到具有良好微观结构的反胶团或微乳液是该方法的应用基础.从工程角度看,解决反胶团极性水核内的金后离子容量问题是该方法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文中提出了应用在反胶团内沉淀的方法合成纳米级氧化物陶瓷粉的可行性,并始出结合溶剂萃取过程中的反胶团现象,直接制备所需要的氧化物陶瓷粒体是获得工业应用的捷径.  相似文献   

3.
以TritonX 10 0 正己醇 环己烷 水制成W O微乳反胶团体系 ,通过测定体系的电导率和观察液晶相的出现确定相点绘制了各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研究了温度、盐浓度和油相组分对W O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发现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对微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 ,W O微乳液稳定区域减小 ,可通过升高温度对微乳液进行破乳 ;与以纯环己烷为油相的体系相比 ,油相中含有少量正己烷的体系具有更优异的性质 .所得结果为利用该W O微乳液体系制备纳米颗粒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制备纳米BaSO4的W/O微乳液体系组成及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敏  王玉军  朱慎林 《化工学报》2003,54(10):1450-1454
以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制成W/O微乳反胶团体系,通过测定体系的电导率和观察液晶相的出现确定相点绘制了各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研究了温度、盐浓度和油相组分对W/O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对微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W/O微乳液稳定区域减小,可通过升高温度对微乳液进行破乳;与以纯环己烷为油相的体系相比,油相中含有少量正己烷的体系具有更优异的性质.所得结果为利用该W/O微乳液体系制备纳米颗粒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微乳反胶团体系在纳米超微颗粒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综述了微乳状液体系的应用现状,对微乳反胶团反应器的原理,形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进一步阐述了微乳反应器在纳米超微颗粒制备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反胶团是形成W/O乳液或微乳液的基础。通过对若干表面活性剂和油二元系溶液粘滞系数的实际测量,发现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与油的组合,其粘滞系数性质有不同的表现。从这个结果可以确定反胶团粒子出现与否,而反胶团粒子的出现能够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某未知油能否被乳化成W/O型乳液或微乳液。  相似文献   

7.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颗粒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综述了反相微乳液的形成机理、配制方法和目前利用反相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颗粒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乳液的配制及制备过程中影响纳米颗粒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具体的讨论,还对微乳液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具体的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油微乳液技术制备单分散纳米CeO2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正丁醇/环己烷/水溶液组成的水/油型微乳液体系中,运用微乳液制备纳米粒子的原理,利用改进的两相液液法,测定了水/油微乳液的区域,并制备了纳米CeO2粉体.对制备得到的CeO2粉末的形貌特征、物相结构、成分等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红外光谱测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测定的微乳液区内能制备出颗粒分散性好,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CeO2粒子,所得颗粒尺寸为3 nm左右.  相似文献   

9.
以硫酸钠和氯化钡的W/O型微乳液反应制备纳米硫酸钡为实验体系,利用微乳液中各组分沸点的差异,提出了利用蒸馏法破坏微乳液,实现纳米颗粒与微乳液体系的分离以及微乳液循环利用的新工艺。研究了破乳时蒸馏温度、循环使用时体系中的盐浓度、含水量等因素对纳米颗粒品质的影响,比较了蒸馏法破乳和加高浓度盐、升高温度等方法破乳对纳米颗粒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温度升高不会导致纳米颗粒的团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粒径从第一次制备的14nm增加到第五次制备的25nm,但单分散性和分布仍然良好;体系中水含量过大,制备出的纳米颗粒粒径不均一;此外蒸馏法破乳回收纳米颗粒的收率可以达到82%,高于加盐破乳和升温破乳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反胶团法制备氧化钛超滤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的反胶团法制备了氧化钛超滤膜。实验以钛酸丁脂、水、环己烷、异戊醇及表面活性剂Span-80等为原料,通过控制水量制得三种粒径分布的氧化钛反胶团微乳液。TEM照片表明,TiO2反胶团粒子随着[H2O]/[Span-80]由13.9增加到55.5而增大,但当[H2O]/[Span-80]增加到110.9时TiO2反胶团粒子反而减小。BET法结果与TEM照片一致,而且表明[H2O]/[Span-80]为110.9的TiO2反胶团微乳液所制得的无支撑膜孔径分布最窄、最可几孔径约为4.5nm。采用该种微乳液所制得的氧化钛支撑膜的最可几孔径约为16nm, 纯水渗透率为1.57×10-4m3(m2sMPa)-1;常温下N2、H2渗透率分别为4.3mol (m2sMPa)-1和14.1mol(m2sMPa)-1,表明所得TiO2分离层较完整。  相似文献   

11.
纳米淀粉微球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述了纳米淀粉微球的3种制备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和反相微乳液法,介绍了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淀粉微球的原理、制备步骤、淀粉微球性质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亲水性高分子磁性微球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亲水性高分子磁性微球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具体讨论了包埋法、单体聚合法及原位法等常用的合成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指出反相(微)乳液聚合是制备亲水性聚合物微球的有效方法。分析了亲水性高分子磁性微球在酶固定化和实现靶向给药等方面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对磁性微球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微乳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微乳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阐述了微乳法制备纳米材料的一些影响因素,以及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对丙烯酸系单体反相微乳液聚合过程的动力学、影响因素及一些新型聚合方法进行了综述;此外还对丙烯酸 系,特别是丙烯酰胺(AM)反相微乳液产品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反胶团微乳法制备纳米粉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胶团微乳法是制备纳米粉体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反胶团微乳体系的组成、特点,反应的方式、机理以及反胶团微乳体系中溶胶-凝胶法在纳米粉体制备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W/O微乳液技术与纳米粒子的控制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W/O微乳液的形成机理、结构特征以及用W/O微乳液法合成纳米粒子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制备条件如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比值,反应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以及焙烧条件对纳米粒子特征的影响。指出应该加强对纳米粒子生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加强微乳液法与其它纳米粒子制备技术的耦合研究,并注意改善非极性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回收率以降低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17.
秦承宽 《河北化工》2009,32(12):2-4,68
介绍了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微观结构模型和形成理论;介绍了W/O型微乳液在制备纳米粒子方面的应用,并对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原理、影响因素以及纳米粒子的表征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并将其应用于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制备。实验表明,所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均可与常规表面活性剂在一定复配条件下得到稳定的微乳液体系,且在这种新型乳化体系下所得部分聚合物的固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优于常规乳化体系下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