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建筑废弃物中的废混凝土和废砖等主要无机硬质组分,通过资源化再生加工成废混凝土再生原料、废砖再生原料,以此为原料生产符合行业标准的发泡混凝土砌块。从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介绍了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原料生产发泡混凝土砌块的产品性能及其生产技术。研究表明,建筑废弃物再生原料利用率可达40%以上,且生产的B07级、B08级再生原料发泡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可分别达到JC/T 1062—2007《泡沫混凝土砌块》规定的A3.5级、A5.0级,其他性能均能满足该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改性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阶段废砖仍是我国建筑废弃物中的主要组分,利用再生废砖骨料可生产低标号混凝土及其制品。本文探讨了粉煤灰对再生废砖混凝土的改性效果,表明利用粉煤灰同时取代部分水泥和再生废砖骨料,将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强度、表观密度和表观质量,降低混凝土及其制品生产成本,这将会促进我国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3.
建筑废弃物再生原料发泡混凝土密实保温砌块是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建筑废弃物再生原料为骨料、通过化学发泡工艺制成的一类实心发泡混凝土砌块,采用干表观密度为640~830 kg/m~3的发泡混凝土生产。研究了废混凝土再生原料、废砖再生原料用量对B07、B08密度等级再生原料发泡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废弃物再生原料用量变化将引起再生原料发泡混凝土强度的显著变化。以抗压强度为基准,提出了再生原料发泡混凝土砌块的适宜配合比。  相似文献   

4.
建筑废弃物再生原料发泡混凝土(简称再生原料发泡混凝土)是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建筑废弃物再生原料为骨料,通过化学发泡工艺制成的一类轻质多孔材料。本文研究了废混凝土再生原料、废砖再生原料及混合再生原料用量对B07、B08两个密度等级发泡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水泥用量时,用废混凝土再生原料或废砖再生原料逐渐替代天然粉细砂,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无明显降低。因此,建筑废弃物再生原料可以替代天然粉细砂作为发泡混凝土的细骨料。固定水泥和粉细砂用量时,改变废混凝土再生原料和废砖再生原料的比例,随着废砖再生原料用量逐渐增加,发泡混凝土抗压强度呈逐渐提高的趋势。并提出了B07、B08级再生原料发泡混凝土的合适配合比。  相似文献   

5.
将建筑垃圾按废混凝土和废烧结砖进行分类,经干法工艺破碎加工,所获的再生骨料用于干硬性混凝土.生产实践证明,裕川公司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产线加工出的再生骨料,用于生产混凝土路面砖和混凝土空心砌块,在掺加天然砂子为细集料时,产品性能满足现行标准要求,生产成本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于砌块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在抗硫酸盐侵蚀和抗碳化能力方面的性能,研究表明,利用废混凝土再生骨料生产混凝土砌块时,产品性能可满足现行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句话短讯     
深圳市在市政府投资项目中.将强制使用绿色再生建材产品.引导社会投资项目广泛使用绿色再生建材产品。利用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原料生产的混凝土砌块(砖)被列入再生建材产品。  相似文献   

8.
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废砖瓦、废石材等无机硬质组分,通过循环再生可作为新混凝土及其制品、新型墙体材料、道路结构基础或副基、大体积回填的基础原料.本文从提高建筑垃圾再生率.保证再生产品质量角度论述了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及相关措施,介绍了两类主要再生产品(再生原料和再生骨料)的技术性能与应用,提出建筑垃圾循环再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策、经济、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和特细砂的大宗利用,将废混凝土再生粗砂、废砖再生粗砂分别与特细砂掺配,得到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研究其对混凝土表观密度、和易性、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替代天然砂配制混凝土,可达到设计和易性和强度要求,并有利于降低容重;废砖再生混合砂混凝土的韧性优于普通混凝土,而废混凝土再生混合砂混凝土的韧性劣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砖瓦》2015,(5)
建筑垃圾通过回收加工而得到的再生骨料,可作为生产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的原材料,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组成与用量对混凝土砌块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建筑垃圾中废烧结砖再生骨料用量的变化将引起混凝土砌块强度的变化,随着废烧结砖再生骨料用量的增加,混凝土砌块的吸水率增加,表观密度、抗压强度、软化系数等性能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