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生化组合深度处理技术对煤制天然气高含酚废水生化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效催化剂OCD-4于常温、臭氧质量浓度为200 mg/L、pH为8~9条件下处理含酚废水,COD去除率可达35%,B/C由最初的0提升至0.2;经过生化段高效菌种的处理后,最终出水的平均COD为49.7 mg/L,平均挥发酚质量浓度为0.2 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某煤制气企业碎煤加压气化酚氨回收后废水零排放处理中试试验情况。采用水解酸化+两级A/O+臭氧催化氧化+MBR组合作为生化-深度处理的主工艺,介绍了该工艺的流程、各工艺单元的功能、主要运行控制参数及运行调试情况。运行结果表明:经生化-深度处理后,废水中COD_(Cr)、总酚、氨氮、总氮总去除率分别达97.1%、98.7%、96.5%、89.1%,出水COD_(Cr)质量浓度60 mg/L、总酚质量浓度10 mg/L、氨氮质量浓度5 mg/L、总氮质量浓度15 mg/L,达到设计出水水质指标,满足后续中水回用段进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企业环氧丙烷废水高温、高pH值、高盐、高有机氯化物的特点,生化处理存在效率低且工艺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开展高盐生化工艺强化处理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投加耐盐微生物菌剂,优化水解酸化-好氧-接触氧化组合工艺运行参数,形成高盐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在进水盐度为4%~6%、Cl-的质量浓度为20 000~30 000 mg/L、CODCr的质量浓度为1 200~1 400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小于50 mg/L,TOC的质量浓度小于20 mg/L。高盐生化处理系统抗盐和抗负荷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满足企业提标改造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印刷线路板含铜蚀刻废液经电解回收铜后,残留硫酸根质量浓度仍高达72 g/L,盐度极高,难以后续生物处理。采用优化三步沉淀技术,溶液中硫酸根质量浓度下降到4.1 g/L,硫酸根回收率为94.33%。然后用Na OH直接沉淀Cu2+,溶液中Cu2+从748 mg/L下降至4 mg/L,铜的回收率高达99.37%。该技术既去除了废水中大部分的盐分离子,又回收了硫酸根和铜,为后续生化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过滤-汽提-除油预处理、A/O-SBR生化处理和臭氧氧化-复式曝气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对某煤焦油悬浮床加氢装置高浓度劣质污水进行处理,分别介绍了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的工艺;采用组合工艺处理效果明显,COD质量浓度由41 240 mg/L降至278 mg/L、氨氮质量浓度由21 080 mg/L降至19.4 mg/L,油降幅达到99.78%、挥发酚降幅达到99.9%。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排放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MABFT工艺对高盐分散染料废水进行生化处理试验研究,考察其对高含盐量(总盐质量分数≥1%进水的生化处理能力、效果及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连续4个月的实验驯化和运行,当进水中总盐质量浓度稳定在18 000~22 000 mg/L,COD≤2 000 mg/L时,出水COD能稳定维持在500 mg/L以下,满足纳管标准,为后续工程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核苷/氨基酸类废水CODCr、NH3-N、TSS浓度高以及盐分高的特点,以IC厌氧-A/O生化处理工艺为主体,设计了预酸化-气浮-厌氧-A/O生化-深度处理联合工艺处理该类废水,建成了规模为12 000 m3/d的处理系统。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后氧化塘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为80 mg/L、NH3-N的质量浓度为5 mg/L、TSS的质量浓度为46 mg/L,满足DB 4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还原段DSD酸生产废水的处理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混凝-SBR的处理工艺,并确定了相关的最佳运行参数,即混凝阶段硫酸铝投加量为100mg/L,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10mg/L;SBR反应器中共基质葡萄糖投加量为4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6h,pH值为7。还原段DSD生产废水通过混凝沉淀,大大降低了后续生化处理负荷。并在生化阶段,利用共基质原理有效地提高了该废水的可生化性。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在进水COD、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20、125mg/L,色度为200倍时,COD、NH3-N、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4.8%、91.5%和90%。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3T-AF/BAF(固定化高效微生物滤池)+MBR(膜生物反应器)+RO(反渗透)"组合工艺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情况。采用固定化高效微生物滤池可适应高氨氮、高盐分负荷下的生化处理;采用膜生物反应器,起到生化的后处理和反渗透预处理的双重作用;采用反渗透去除各种盐类,制取脱盐水。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质量浓度高达4 000 mg/L、NH3-N 400mg/L、挥发酚质量浓度30mg/L时,RO出水COD<20mg/L、NH3-N<5mg/L、挥发酚质量浓度<0.012mg/L,为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相关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17,(1):54-57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炼油废碱液进行生化处理。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2 000~3 000 mg/L、硫化物浓度30~150 mg/L、挥发酚浓度0~4.5 mg/L时,维持系统水力停留时间48 h,可实现出水COD浓度、硫化物浓度和挥发酚浓度分别为70~300 mg/L、0~5.6 mg/L和1.0 mg/L,去除率分别为80%~97%,94%~100%和98%~99%。当生化系统受到污染负荷冲击时,COD和硫化物处理能力3 d后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钱宇  杨思宇  马东辉  崔培哲 《化工进展》2016,35(6):1884-1893
煤化工废水中以鲁奇炉和BGL炉为代表的固定床气化洗气废水氨氮和酸性气含量高,且含有高浓度生物毒性的酚类物质,COD高达20000~50000mg/L,形成煤化工废水处理的技术瓶颈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不同技术进行分析对比,阐述各酚氨处理技术优缺点和工业实施状况。分析表明脱酸脱氨再萃取脱酚技术效果较好,该工艺采用单塔脱酸侧线脱氨将废水pH调至中性利于萃取脱酚,采用新型萃取剂,提高多元酚的分配系数,总酚萃取回收率可达93%。文中详细介绍该工艺中关键装置主要技术参数,如塔的操作温度和压力、精馏塔内回流比、进料位置、萃取塔内相比、萃取级数等。最后介绍了该工艺在哈尔滨煤化工公司煤气化项目的废水处理实例,废水处理量为5000t/d。新流程的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具有明显优势。该工艺目前又在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鄂尔多斯能源化工公司图克化肥项目的煤气化废水处理中获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2.
煤化工废水是一种典型的有毒、难降解性工业废水。经预处理后的废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氨氮、酚类物质是典型的代表,氨氮含量在200mg/L左右,酚类物质含量占COD值的40%以上,浓度高达1000mg/L。如果对这些高毒性的物质不加处理或处理深度不够,则对环境和生命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酚类物质、氨氮的有效处理是实现煤化工废水无害化处理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综述主要从酚类物质处理技术与工艺、氨氮处理技术与工艺两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煤化工废水中酚类物质、氨氮的处理现状,也全面分析了各种技术与工艺的优缺点。使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以更加科学的方法了解煤化工废水中酚类物质、氨氮处理技术与工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未来煤化工废水中酚类物质、氨氮处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生物脱硫技术在煤化工领域应用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彦彬  王威 《煤化工》2006,34(2):54-56
详细叙述Shell-Paques生物脱硫工艺,提出了在新建和即将进行技术改造的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厂和甲醇厂酸性尾气和合成气脱硫装置中采用Shell-Paques生物脱硫技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电化学氧化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化学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对处理前后的有机组成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较佳电氧化条件为:处理时间120 min,电流密度7.5 A/dm2,极板间距5 mm,阳极板材为SnO2/Ti,阴极为不锈钢,NaCl投加量为2 g/100 mL。在此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为44 100 mg/L时,出水浓度为1 369 mg/L,去除率达到68.94%,氨氮进水浓度为4 085 mg/L时,出水浓度为1 209 mg/L,去除率达到了70.4%。有机物的去除明显,挥发性有机物增多,能够达到对高浓度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并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粉煤纯氧气化生产甲醇,甲醇弛放气联产合成氨工艺路线在煤炭综合利用、环境、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基础地位;分析了谢尔粉煤气化工艺的气化原理、气化效率、煤种灵活性和环保效益;介绍了采用粉煤纯氧气化同水电解制氢,达到CO2零排放的煤制甲醇大型装置单元组合;对中国石化工业原料优化及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cyanobacterium Plectonema boryanum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removal of ammonia from aqueous solution to meet the target concentration of below 0.02 mg/L free ammonia.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as a final polishing step in a serie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steps to reduce the ammonia concentration to drinking water levels.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2 L photobioreactor using batch and semi-batch modes of operation. The effect of important growth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light intensity and pH were investigated to identify their relative significance in a batch photobioreactor.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in aqueous samples were varied up to 420 mg/L to study ammonia removal rates and growth of the cyanobacterium. The ammonia removal rates and maximum growth rates of the cyanobacterium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studies reported in literature. Repeated fed-batch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e viability of the process to reduce free ammonia in aqueous solutions to less than 0.02 mg/L.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cyanobacteria technology for ammonia removal at 100 mg/L of total ammonia and greater.  相似文献   

17.
钱宇  周志远  陈赟  余振江 《化工学报》2010,61(7):1821-1828
煤气化工艺中产生的洗气废水含有酚氨等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工业上采用化工分离和生化处理两段法来依次实现回收酚氨和净化排放。现有工艺中酚回收效率较低,难以保证进入生化工艺段的水质,影响最终排放。本文研究发现:萃取剂的选择和分离序列对萃取过程的pH值及随之对脱酚效率的影响极大。本文将脱氨装置单元前置,提出了精馏汽提塔侧线脱氨技术,将废水的pH值从10.5降到6.5,使萃取在偏酸条件下进行。采用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替代原有的二异丙醚(DIPE)萃取剂,显著提高了对多元酚的分配系数,总酚萃取效率从76%提升到93%。以上新流程已在某大型煤化工企业3200t.d-1煤气化污水化工分离系统中得以成功改造实施。新流程的实施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脱除率,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工艺的达标排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由预处理环节水质及精馏塔垢分析可知,管线堵塞的主要原因是含铁、含钙量严重超标,导致结垢物堆积在输水设备及管线内部,同时引起垢下腐蚀,影响气田采出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鉴于绝大多数处理厂仅考虑铁离子的去除,而未考虑Ca2+的去除,本文首次在采出水预处理环节对除铁和除钙工艺进行复合,通过筛选适宜的除铁除钙剂,优化加药顺序、加药反应时间、静置时间等参数,开发出适用于气田采出水处理的复合除铁除钙工艺。结果表明,现场加药量为H2O2 500mg/L、NaOH 500mg/L、PAC 50mg/L、PAM 4mg/L,除钙剂与Ca2+的摩尔比为1∶1,加药顺序为Na2CO3→H2O2→NaOH→PAC→PAM,反应时间7min以上,静置5h以上时,气田采出水中的总铁离子含量可由153.24mg/L降至0.3338mg/L,Ca2+由5495mg/L降至520mg/L,其中总铁离子降幅为99.8%,Ca2+降低了90.54%,矿化度大幅度降低可避免后续环节堵塞,从而保障气田采出水处理系统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陈家仁 《化肥设计》2007,45(3):22-23,41
烟煤水煤气气化炉是将双火层煤气发生炉的气化原理用于水煤气气化的一种炉型。介绍了双火层气化炉的炉型规格、供气形式和半水煤气组成;从煤气中CO2和CH4含量、气化炉反应温度、蒸汽量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烟煤水煤气气化炉生产运行的可行性;介绍了烟煤水煤气气化炉的结构形式和工艺流程;计算了原料煤成本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4万t/a合成氨装置每年可节约原料煤费用1160万元,20万t/a甲醇装置每年可节约原料煤费用6960万元。  相似文献   

20.
采用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对德士古气化工艺废水处理,结果表明:在碳、氮、磷比例理想的情况下,达到了既去除有机物又能脱氮的效果。当总停留时间控制在5~9 h、污泥负荷为0.41~0.96 kg BOD5/(kgMLSS.d)时,出水BOD5浓度为0~30 mg/L,去除率达88%~89%;出水COD浓度为10.7~32.2 mg/L,去除率达87%~89%;出水NH3-N浓度为2.83~9.23 mg/L,去除率达95%~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