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建伟 《山西建筑》2012,38(28):26-28
从古镇的区位特点与历史背景出发,谈及碛口古镇民居的自然地理特征,归纳总结出碛口窑院民居的类型特征及其装饰装修艺术特色,以保存相对完好的碛口客栈为例,对碛口窑院民居的保护与利用做了初步探讨,对今后其他古镇的保护性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深闺走向世界——碛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碛者,水中由乱石堆成的险滩也。碛口之碛,名为大同碛,黄河至此,四五百米宽的河道被收缩到不足百米,落差10米,水急浪高,成为黄河水运的天堑,碛口因占据大同碛天堑,故得名,并凭山川之便利,稳稳坐镇,独享荣华千年。碛口之历史无痕在碛口近三千年的历史中,有一段最长的历史却是了无痕迹,这段历史就是它长达两千余年的兵事要冲史。据史料载,碛口上古无镇,其境夏属冀州,周属并州,春秋属晋,战国时期归赵,并成为赵国蔺邑很重要的一个兵事要冲,之后历经秦、汉、两晋,皆如此。南北朝后期,“五胡”猖獗,碛口成为抗击“胡人”的前哨,定胡县的门户。到了…  相似文献   

3.
村镇     
石楠 《城市规划》2005,29(10):1-1
山西省有一座很普通的镇叫碛口,普通得不少人读不准她的名字,这座吕梁山中黄河边上的古镇像其它小城镇一样.有过兴盛,也有过衰落。9月16日发生了两件事.把这座小镇推到媒体的闪光灯下,一件事是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规划师、建筑师、文物专家以及行政官员聚集在古镇的窑洞宾馆.研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并最终发表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古村镇系统保护的学术性宣言——《中国古镇古村保护碛口宣言》.另一件事是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中.碛口镇被列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这一头衔的村镇。  相似文献   

4.
地坑窑院作为我国黄土丘陵地区较普遍的民居形式,特别在豫西、晋南、渭北、陇东尤为集中。"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下村落景观和"进村不见村,树冠露三分,麦垛星罗布,户户窑洞沉"的地下窑院景观,是地坑窑院及其院落组群独特性的真实写照。20世纪前期,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称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地坑窑院因此闻名中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地坑窑院这种独特的乡土民居形式仅在河南省三门  相似文献   

5.
天井窑院     
提起窑洞,人们的脑海中也许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弧形的门窗、质朴的剪纸、火红的辣椒串、金黄的玉米棒、悠然觅食的小鸡.这是陕北的地上窑洞,可是你知道豫西地区的地坑院吗?在滔滔的黄河岸边,有一座幅员辽阔的黄土高塬,当地人称为陕塬,塬上星罗棋布分布着一种奇特民居——天井窑院,老百姓称作地坑窑院,距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柏社村,位于关中腹地的三原县,是一个极为平常的村落,但却安放着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上山不见山,人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这是柏社村地坑窑洞的真实写照。来到地坑窑前,俯瞰院内,桐树、梨树挺立窑院中央,孔孔窑洞分布四周,除了方便住人,窑洞内"系牛马,置碾磨,积粟凿井,无不可者"。柏社村有着200多孔保存完好的地坑窑洞,每个窑洞面积都在上百平方米以上,因而坐拥"中国古窑第一村"的美誉,还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这里便是"为农民而设计"实践活动的主阵地。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关  相似文献   

7.
《建筑》2016,(23)
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建筑一方风情。如北京的四合院、东北的宽敞庭院、福建的客家土楼,蒙古族的可移动蒙古包、黄土高原的窑洞等,都独具特色地向人们展现着当地的民风、习俗,成了一道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观。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的黄土塬上也有着另一番别致的民居群落,那就是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它是黄河金三角的一道亮丽风景,因风格独特而享誉全世界。实际地坑院又称天井窑院,是一种"平地挖坑,四壁凿窑"的独特民居形式,也可以叫"地下四合院"。  相似文献   

8.
王超 《华中建筑》2012,(10):144-146
任何一种聚落形态都是在文化的各个层级的不同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是经济体制、科技发展、自然环境等原因所共同决定的,并且与人文环境、核心价值观相互作用。碛口古镇位于山西邻县、黄河交口,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它的形成绝非偶然,是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共同决定的。"依山傍水、一镇多村"的聚落形态造就了碛口独特的空间形态与建筑风格,也形成了碛口居民独有的生活方式和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正等驾坡村位于陕西省永寿县南部地区,隶属于监军镇,是监军镇所辖27个行政村之一。监军镇是永寿县政府所在地,东接御驾宫乡,南临乾县吴店乡,西至甘井镇,北到永平乡。等驾坡村位于监军镇的西北方向,离镇区很近,海拔高度1011~1025 m。村庄现有村民1000余户,保存有下沉式窑洞近500孔,这些窑洞中,年代最久的已有上百年,历史最短的也有30年。近20年来,已经不再新建下沉式窑洞。目前许多传统下沉式窑洞也不再有人居住,村民在老窑院的东边建起了行列式新住宅。  相似文献   

10.
地坑窑院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区域性窑洞类型,其文化传承的意义十分重要.窑炕作为地坑窑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更在结构构造和功能上与地坑窑院完美地结合.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深入细致地探讨了我国地坑窑院窑炕的传统构造和特有的功能,不但促进了对地坑窑院的深入研究,同时也为我国传统窑居的信息收集和保护修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