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塔中地区缝洞型储层的测井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认识塔中地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情况,结合该区缝洞系统的测井响应特征,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分别利用了测井比值参数综合判别法与权重评价法对奥陶系缝洞型储层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识别。采用测井比值参数综合判别法解释了中1井,油气测试和录井、试油资料都证实了此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综合利用成像测井资料、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及常规测井资料.定量评价了该区缝洞型储层的分类级别。权重评价法已应用于塔河油田并取得良好效果。它实现了测井参数对缝洞型储层发育程度贡献大小的定量评价,确定了各因素影响缝洞发育的主次关系,为制定开发措施及调整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低渗透储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胜坨油田W区块储层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复杂,常规测井方法进行油水层识别和储层评价难度较大的现状,介绍了利用核磁共振资料孔谱的分布快速判别流体性质的定性识别方法,与建立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模型、计算储层参数、识别流体性质的定量识别方法,并在胜坨油田W区块低渗透储层的实际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测井资料的精细解释,对一个地区作出储层评价为地质家提供更多的信息,是测井解释的重要任务。本文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和微电阻率成象的处理结果对孤岛南区奥陶系古潜山进行了储层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北部K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电成像测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油田位于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该油田发育白垩系浅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以及之间的过渡类型。由于K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岩性多样化,裂缝多期发育,次生孔隙发育,仅仅依靠常规测井曲线已无法完成储层测井评价。本文利用电成像(XRMI)测井技术分辨率高、携带大量地质信息的优势,首先对K油田储层岩性进行精细解释,并识别出裂缝和孔洞。其次,利用测井解释系统定量分析电成像测井资料,得到了裂缝参数和孔洞参数,并将储层划分为裂缝孔洞型储层。最后,多口井的成像测井资料地应力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椭圆井眼和诱导缝计算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K油田白垩系储层的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主要为N-S向。实践证明,成像测井在伊拉克K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识别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多期构造和岩溶作用形成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要的储集空间是溶蚀的孔、洞、缝,具低孔、各向异性强、非均质性强三大特点,储层的测井识别与评价与砂岩油藏有很大的差别.以岩心标定为基础,总结了成像测井可识别的主要储层类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种类型储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及储层的测井识别方法,分析了影响储层判别的各种假储层现象及识别方法.在岩心、成像测井资料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综合概率模型、双孔介质模型,实现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常规测井资料定量评价,在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测井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普光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局部发育裂缝;裂缝在常规测井曲线上响应特征非常弱小,裂缝识别困难。储层类型的分类以及按照储集类型选择不同的裂缝识别方法建立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解释模型,有望提高裂缝识别率以及储层解释精度。根据孔洞和裂缝的发育情况及其在储集和渗滤中所起的作用,将普光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孔洞型、缝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与致密型等4种类型。利用常规测井特征以及变换特征,借助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储层类型的模型。得到模型参数后对储集类型进行识别,识别结果与成像测井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7.
塔中东部地区良里塔格组良二段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发育,储层类型多样且非均质性较强。在岩心和成像测井上可以比较清楚地识别出各种储层类型,但对于缺乏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的井段难以有效识别,影响了储层预测与评价。为了解决此问题,结合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资料划分了4种储层类型和2种非储层类型,储层类型包括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和洞穴型,非储层类型包括泥质充填型和致密型;依据这些类型标定常规测井信息,通过因子分析对优选出的6个测井参数提取了3个主因子,并分别解释为孔洞因子、裂缝因子和含泥因子;最后计算出因子得分,根据因子得分交会图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各种储层和非储层类型。利用此方法对XX井进行储层识别,识别结果与岩心、成像测井资料吻合度高,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识别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冷家油田低阻储层测井二次解释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老油田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阻油气储层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而成为测井解释与储层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冷家油田沙河街组油层属于低电阻率油层,常规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很容易把油层解释为水层。结合其地质情况,利用取心井的各种化验、试油和试采等资料,结合开发动态,充分挖掘测井资料对低阻油气储层的识别能力,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提高了低阻油气储层解释的准确性,为该区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响应与储层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中地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地层比较发育.在测井资料逐渐增多、露头和岩心资料不足、地震资料分辨率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测井方法进行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识别与预测显得越来越必要.为此,通过对自然伽马、双侧向电阻率、FMI、自然伽马能谱等测井参数的综合分析,总结了该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以塔中卡1区块中17井为例阐述了缝洞型储层的测井综合解释方法,再结合钻井、气测、岩心等各项基础资料,进行了地层的纵横向对比,从而针对塔中卡1区块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有利储层进行了预测.用此测井综合解释方法成功地解释了中1井,油气测试和岩心、试油资料都证实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太古界变质岩储层裂缝识别与定量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太古界变质岩裂缝性储层特征,针对该类变质岩油藏岩性多样、储层介质类型复杂、有效储集层识别难和储量参数确定难的特点,形成基于电阻率差比法和三孔隙度比值法的裂缝识别综合概率法,建立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划分缝洞孔隙储层发育程度的标准;采用电成像裂缝识别技术和孔隙度频谱分析技术,结合偶极子声波测井资料分析地层各向异性的方法判断裂缝特征、定量计算裂缝及缝洞孔隙度参数;采用压汞资料建立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采用经验法确定缝洞孔隙的含油饱和度.研究成果在胜利油区桩海地区、东营凹陷王庄地区太古界变质岩油藏储量评估中完成多井测井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油藏地球化学在新站油气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简要介绍了新站油气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油气运移方向及油藏的连通性 ,得出新站黑帝庙、葡萄花油气藏内部纵向上同一油层不同砂岩组之间相互分隔 ;平面上同一断块油层连通性好、不同断块油层分隔性强及油气藏成因具有多期次性的结论 ,这一结论对于新站油气藏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油藏早期评价阶段储层建模技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随机建模是目前储层建模技术的突出发展动向之一。本文简介随机建模技术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储层的随机性质,并将模拟与拟合进行比较,从而说明采用随机技术的必要性;对目前常见的随机建模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几种常见离散型模型适用的随机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的优气候;论述了地质认识及现有确定性建模方法在随机模中的作用,指出油藏早期评价阶段储层建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在多种技术联合的基础上,应用随机建模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国内64个油气田(藏),按采收率高低划分三类:选择3个油气田(藏)作了简要介绍:对油水运动机理进行了基本方程的推导并由此推论了地层倾角、砂体韵律性、层系划分对水驱油气田(藏)采收率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储层非均质性吋采收率影响的定量关系;以64个油气田 (藏)为样本,每个油气田 (藏)选20多项参数进行采收率与多变量的回归,确立了回归方程,由此得出水驱控制储量是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固态沥青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储层沥青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大大降低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甚至可以完全堵塞孔隙,形成圈闭的遮挡层。储层沥青的显微形态各种各样。在宏观上常成均匀状、斑块状、纹展状分布,主要受控于储层的原始孔隙结构。储层沥青的成因主要有2种:一种是大然气运移引起的去沥青化作用;另一种是大气淡水引起的风化淋滤作用。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储层沥青主要沿断层和不整合面分布。  相似文献   

15.
隐伏火山岩体岩相解释及储集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利用二连盆地阿北安山岩油藏55口井的测井、录井、岩心资料,进行隐伏火山岩体的岩相解释,研究火山岩岩相与油气富集的关系。阿北安山岩体分为3个相区。其中,熔岩台地相区发育角砾状安山岩,是物性好的储集岩发育区;熔岩台地边缘相区和火山-沉积相区岩性组合为熔岩流层夹凝灰岩或泥岩,储集岩物性差。前一相区日产油量大于10t的油井占该区总井数的63.9%,后二相区则仅占25%~33%,表明火山岩岩相对油气富集高产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地表条件恶劣、地下地质情况复杂、井眼少的条件下 ,为了弥补勘探资料的不足、更好地认识评估沉积储层特征、减小勘探风险 ,有必要选择合适的露头作为野外储层实验区 ,并从沉积学入手展开研究 ,建立了储层地质资料库。通过露头剖面和井下沉积相对比分析 ,建立了沉积模型。通过露头剖面砂体追踪以及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要素分析 ,建立了砂体骨架原型模型。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 ,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地质预测模型。用上述模型对库车坳陷吐孜洛克气田气藏做了描述 ,为准确评价该气田储层性质及潜在能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平落坝须二段气藏储层基质物性差,裂缝发育,系次生溶蚀孔和发育的裂缝有机配置的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体储层,文章从砂岩粘土矿物含量,类型及赋存方式,阐明了水敏,水锁疚是储层潜在伤害的主导因素,以多项岩心实验方法,研究了储层敏感性伤害类型,程度及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储层气测速敏属弱-弱偏中,其伤害程度为16.2%-39.9%,水敏,水锁效应强,伤害程度达80-96%,应采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及严格控制各种作业过程中水,特别是低矿化度水(小于25000mg/L0进入地层;应力敏感性强,当压力升至48.3MPa时,孔隙度损失为15-50%,渗透率损失高达87-94%,且围压撤消后渗透率很难恢复,因此气藏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生产压差的控制,避免因地层压力下降太快而导致微裂缝和小喉道的过早关闭。  相似文献   

18.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在单层开采,分段开采,逐段上返等油气藏中对开发效果,开发指标的影响往往比垂向非均质性更加显著,文章将渗透率变化作为非均质性的集中表现,把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引申到平面非均质性研究中,通过储层宏观非匀质程度和分布特征的实例,研究,分析了平面非均质性对气藏开采动态的影响,认为平面非均质性对边水开采动态有影响,渗透率变异系数与天然气采收率和累积水气比有很好的相关性,平面非均质性分布特征对边水气藏开采也有很大影响,非均质程度相同,高渗透带平行生产井排或气藏长轴分布时天然气采收率最低;高渗透气垂直气藏长轴,天然气采收率较高;高渗透带分散分布的天然气采收主居二者之间,气藏重组分含量越高,受非均质性影响越小,气藏组分中含有非碳氢化合物时,选用PR状态方程可计算得到更准确的天然气体积和凝析体系相态。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萨尔图(S)油层段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大量岩石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物性、重矿物等资料,结合储层物性测井参数解释结果,对西斜坡区萨尔图油层(S)储层的岩性组成、成岩作用、物性特征、孔隙类型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拟合并建立了砂体孔渗预测的物理模型。指出西斜坡区储层为一套中-高孔、中渗储层,其岩性组成及成岩程度有利于次生孔隙发育,同时,粘土矿物之间、长石等原生矿物与粘土矿物之间的次生演化作用也是决定该储层物性条件的主控因素之一;自生伊利石富集带可作为寻找次生孔隙带的发育标志。综合储层的岩性、物性、成岩后生作用和孔渗条件等特征,将萨尔图(S)油层段储层划分为Ⅰ(好)、Ⅱ(一般)、Ⅲ(差)、Ⅳ(极差)4大类,指出研究区内主要发育Ⅰ、Ⅱ类储层,富拉尔基至齐齐哈尔一线以北及西部超覆带应是西斜坡区萨尔图油层组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油气运移路径上的各种圈闭及次生孔隙发育带均应是油气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20.
经地质研究认为,海槽的发育对飞仙关组鲕粒岩、鲡粒云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铁山、双家坝构造与川东北的渡口河、罗家寨构造等同属于开江-粱平海槽台地相沉积。因此,铁山、双家坝构造也应在飞仙关组具有很好的鲕滩储层。文中从地质、测井资料分析出发,利用Strata软件对铁山、双家坝飞仙关组进行了储层预测研究,基本搞清了铁山、双家坝飞仙关组储层的发育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