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兰 《硅谷》2013,(4):46-47
面对当今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日益严重的现象,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在太阳能电池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不断提高中得到发展,在发电技术上具有很大的发展,也是利用新能源的一种形式。光伏发电技术是以高效率、高可靠度、高功率密度和智能化为主要发展方向,不同于火力水力等传统能源发电的是太阳能主要是以并网发电系统为主要途径。本文主要就是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然而传统的火电、水电等发电及能源方式都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大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是现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能源发展的重点。太阳能发电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太阳能发电已经形成了以太阳能光发电与太阳能热发电为主的两种基本发电技术,做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关键是要解决好太阳能设备的独立运行与设备的安全并网运行。本文将在分析太阳能电站组成的基础上对独立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建设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光伏发电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市场。文章详细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趋势,并对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后给配电网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水平也得到快速发展与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正迅速蔓延到各个省、市、县,特别是现在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越来越多的业主在自已的钢结构厂房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站,但是往往在已建好的钢结构厂房屋顶安装光伏电站后,厂房结构不能满足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光伏电站安装在钢结构厂房屋顶后,钢结构厂房承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现象,并对厂房进行加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开始应用,并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重点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凭借其独特的优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太阳能是当前世界上最清洁、最现实、大规模开发利用最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中太阳能光伏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而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光伏利用的主要发展趋势,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本文就光伏发电技术及居民使用光伏发电并网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消耗殆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正在快速发展为战略替代能源,太阳能将必然成为最重的电力能源。光伏发电作为一项清洁能源应用技术,应用前景广泛,但是在立即大规模应用方面可能会有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分析了大规模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的问题,并对大规模光伏发电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康伟 《中国科技博览》2014,(42):189-189
因为能源短缺,人类开始的新能源的开发,考虑到环境污染在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可再生无污染成为主要要求,而符合要求的少数替代能源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在它的实际应用方面有大大小小各种的限制和条件,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会渐渐进入商业化阶段,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发展光伏电能的条件优势明显,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国情,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正>一、前言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地加快,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日俱增加。然而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日益紧缺,且它们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太阳能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人类可以自由利用的特点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尤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受瞩目。据欧洲JRC预测,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量将达到18000MW;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世界总电力供应的1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全部发电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材料     
《新材料产业》2015,(2):80-83
<正>国际可再生能源组织发布报告: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于化石燃料国际可再生能源组织日前发布报告说,在世界许多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已达到或低于化石燃料。报告说,在油价下跌且缺乏资金支持的背景下,生物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仍具整体竞争优势,发电成本低于煤炭、石油或天然气。报告指出,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将继续下降,自2009年以来光伏组件成本已下降75%,因此自2010年以来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50%。国际可再生能源组织  相似文献   

11.
邓鑫 《中国科技博览》2010,(10):255-255
预测了到本世纪中叶太阳能光伏发电状况,展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未来,说明应该重新判断光伏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阐述了把光伏发电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作为应对国际能源涨价,抑制全球变暖,执行节能减排的国策。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国目前重点发展的、为数不多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并对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建筑设计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世界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应用、推广,当今新能源时代已经步人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未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主导能源,已经成功应用到了建筑领域,这就是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2009年3月中国财政部和建设部发布的阳光屋顶计划,对光伏建筑的发展犹如一剂强行针,不仅仅为光伏产业带来了春天,也为绿色建筑注入了动力。可以想象在这片有政府经济支撑的未来蓝天下,  相似文献   

14.
禹超 《硅谷》2011,(19):22-23
结合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和需要,拟在新加坡设计建设一座光电生物质能一体化项目,对其中的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该项目符合新加坡当地节约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产业政策,是新加坡政府光电生物质能一体化示范工程;其中的光伏发电系统,建成后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刘涛 《中国科技博览》2012,(22):270-270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日益被人们所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日趋完善,被人们所广泛采用,其产品大部分附着于建筑物至高点处,造成雷击事故频发,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其产品的雷电防护是保障该产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重点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的雷电防护。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十一五"以来,我国光伏产业进人了快速发展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中均部署了与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相关的重点及重大示范工程项目。据统计,自2007年起,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年产量已经连续4年跃居全球首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国家能源局有关领导在2011年初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转变能源增长方式是我国各项能源工作的主线,光伏产业将成为中国先进设备制造产业和新能源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严顺枝 《硅谷》2014,(9):7-8
能源的匮乏,环境污染,使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备受人们关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阶段国内相关方面的技术设备以及发展水平仍然无法满足市场实际需求,所以这种类型的发电模式需要面对来自国际市场上的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还要努力想办法进行各项调整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笔者对这种新型发电模式的组成、原理、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进行太阳能光伏技术应用普及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保护环境,人们尽可能地使用清洁能源,其中太阳能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新型能源。本文从工程设计的角度阐明怎样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新材料产业》2009,(1):84-84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理事长石定寰2008年12月6日在2008深圳可再生能源技术与投资国际研讨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研究光伏发电政策扶持与补贴措施,通过招标办法按照大约4元左右电价来收购,以进一步打开国内应用太阳能发电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通过把光能转化为电能,不经过蓄电池储能,直接通过并网逆变光伏发电系统,把电能输送上电网。太阳能发电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对石油、煤、天然气等有着替代的作用。现在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急速增长,不可再生能源消耗迅速,发展光伏发电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因此加强光伏发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并网光伏发电的特性和光伏发电的优缺点及并网光伏发电对我国电网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制定了可靠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