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梁素海水环境管理评价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乌梁素海的管理及水环境污染现状,采用较成熟的水质评价模型、趋势分析模型和水环境模拟模型,借鉴国内外水环境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乌梁素海水环境管理评价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系统管理、数据浏览查询、视图管理、三维显示和水质评价等功能,可为湖泊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手段。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质量评价作为了解和分析水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基本内容,是河流规划、治理和管理的重要依据。针对水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模糊性、随机性和最大隶属度不严谨等问题,提出正态云-模糊可变评价耦合模型。模型对模糊边界问题进行定量化处理,确定隶属函数和识别水质级别,并采用最小相对熵原理计算组合权重。运用该模型评价秦淮河流域2016年的水环境,评价结果同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云模型评价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正态云-模糊可变耦合模型更加合理、有效可靠;模型级别特征值H分析表明秦淮河上游和秦淮新河段汛期水环境大部分优于非汛期,但同时也表现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染特征;内、外秦淮河段,汛期河岸的污染物排入河流中,故汛期水环境劣于非汛期,表现出典型的城市生活及餐饮等"三产"污水污染特征。研究方法和结果对地区和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水库水环境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政府工作的难点。以可变模糊集合为理论支撑,选取江西省某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单因子评价法的基础上,评价该水库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情况。采用3种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变化模型参数构造多种模型,提高对水库水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的可信度。该模型实用性强、计算结果可靠,可应用于类似水库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水质系统所表现出的复杂性和模糊性,采用基于模糊可变集合理论的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科学地确定与地下水水质评价相关的各项指标处于区间值的相对隶属度和相对隶属函数,并根据二元比较模糊决策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地下水质量的级别特征值。同时,采用单项参数评价法和灰关联分析法对同一地下水水样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符合客观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自然辩证法原理,而且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地表水环境变化趋势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模糊聚类分析理论用于地表水环境变化趋势评价的方法:利用极差法使原始数据标准化,用欧氏距离法构建模糊相似矩阵,用闭包法确定模糊相似矩阵并依此进行聚类分析.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法对水环境变化趋势的评价科学合理并符合实际,对掌握供水水源地水环境状况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地表水水质评价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权重确定方法存在的问题,采用最优组合赋权模型将主、客观权重进行优化组合,在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最优组合赋权可变模糊模型,以鞍山市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运用Matlab软件求得最优组合赋权数学模型的主客观线性系数分别为0.6和0.4,基于可变模糊模型对鞍山市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结果以及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该法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该模型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9、2020年在辽河、大辽河入海河段及辽河口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河流、河口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可变模糊评价法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整体而言,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法的水质评价等级优于单因子评价法;河流的主要污染指标为DO、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基于单因子法的评价结果为Ⅳ类、劣Ⅴ类,可变模糊法评定等级为Ⅰ~Ⅲ类;河口监测点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单因子评价结果为Ⅳ、劣Ⅳ类,可变模糊评价法为Ⅱ、Ⅲ类;单因子法基于最差指标的区间评定,可变模糊法综合权衡各指标的影响,在水环境管理中可根据目的不同考虑采用不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了解乌梁素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基于2014、2015年水质监测数据,参考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由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用集对分析模型对乌梁素海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4年水质处于Ⅳ~Ⅴ类;2015年水质处于Ⅳ类,水质状况转好,但仍不满足Ⅲ类水质目标要求,评价结果能够反映乌梁素海实际水环境质量状况,为水功能区纳污控制考核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丛鑫 《东北水利水电》2007,25(7):55-56,63
由于水体质量的综合评价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因此,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引用模糊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通过确定因子集,评价集,评判矩阵和权重集,进行一定的计算来进行综合评价.本文采用此种方法对阜新地区水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论符合实际情况,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质表现出的模糊性,采用模糊可变集合理论的模糊可变模型,对白洋淀水体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科学确定与地表水水质相关的各参评因子处于标准区间值的相对隶属度,根据二元比较模糊决策分析法,计算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得出白洋淀水体的环境质量级别。并与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模糊可变模型评价的水质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1.
张志悦 《中国水利》2013,(Z2):69-71
采用模糊可变模型对白洋淀水体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科学确定与地表水水质相关的各参评因子处于标准区间值的相对隶属度,根据二元比较模糊决策分析法计算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得出白洋淀水体的环境质量级别,并与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糊可变模型评价的水质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2.
从乌梁素海现状水环境问题出发,总结了近年来通过生态补水措施提升湖区水质的成效及问题,运用MIKE模型定量分析了生态补水对湖区水质改善的效果,并预测了持续生态补水条件下乌梁素海水质变化趋势。主要结论如下:通过河套灌区的灌排沟渠进行生态补水,对改善乌梁素海水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流域内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对提升湖区水质更加有效;两项措施同步实施可使乌梁素海湖区水环境持续向好。  相似文献   

13.
根据陕西省水环境特征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对陕西省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根据水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的特征构建了各评价因素的三层结构模型,并计算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分析模糊优选模型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改良模糊修选模型确立了污染因子的环境质量优属程度。最后得出陕西省水环境承载力状态结果。结果表明:2005-2009年间陕西省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呈逐年改善的趋势,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值由0.29升至0.52。结果表明,改良的模糊优选模型具有应用简单、建模方便的特点,评价结果可直观反映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状况。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模糊可变模型的水质评价方法及步骤,利用该模型对邯郸市6个水质监测点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模糊可变模型不仅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水质的好坏,还可以从局部看到水质的变化,评判结果更为全面、有效,同时对其他环境评价问题亦有一定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下水质评价中存在的多目标性和模糊性特点,采用可变模糊集理论模型进行评价;同时基于指标权重确定的客观性,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以大连市甘井子区2007年-2011年4月的水质调查资料为评价指标集,构筑多目标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整体水质处于II~III等级之间,与传统的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相对比,将熵权法与可变模糊集理论模型相结合的评价结果比较合理,可为大连市的地下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提供水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模糊模型识别法在南水北调东线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模糊模型识别法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环境进行评价,并得出评价结果,为东线工程水环境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评价农村水利现代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然杭  陈守煜 《水利学报》2008,39(2):218-223
本文应用了以模糊可变集合与相对差异函数为基础的相对隶属函数表示的模糊可变评价模型,评价农村水利现代化.该模型能够科学、合理的确定与农村水利现代化相关的各项指标处于区间值的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并且能够通过变化模型及其参数,合理地确定出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的评价等级,提高对样本等级评价的可信度.应用该模型对山东省2000年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并与其他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用性强,计算结果可靠,可应用于不同实际工程领域的综合评价中.  相似文献   

18.
河流健康评价研究对河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模糊层次评价法确定了河流健康系统中各级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引入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河流健康评价的模糊层次与可变模糊集(FAHP-VFS)耦合模型。进而以西宁市南川河为例,利用20个定量、定性指标组成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从地貌、生态、水文特征3个方面进行了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南川河总体上处于健康状态,但有部分河段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应进行分段整治。  相似文献   

19.
探讨模糊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介绍了模糊评价法的原理,对比了模糊评价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对水质的评价结果,表明模糊评价法根据模糊集的理论和方法确定水环境质量归类,充分考虑到多个污染因子的影响,能够对水质做出较为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陈守煜  王子茹 《水利学报》2011,42(3):253-261,270
根据可变模糊集理论导出的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规律的数学定理--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提出水资源系统新的可变模糊评价方法.文中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和水安全综合评价两个评价实例,说明了新方法的原理、模型与计算步骤.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集对分析评价法进行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理论严谨、模型简洁和计算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