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滴灌毛管灌水均匀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内镶贴片式滴灌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铺设长度、铺设坡度以及入口压力下滴头沿毛管的流量分布,计算出各种条件下毛管灌水均匀度,并结合滴头的制造偏差及田面微地形对高差流量偏差率的影响,分析了降低入口压力对毛管灌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铺设长度较短时,在10-2 m 压力水头范围内,降低毛管入口压力对灌水质量的影响可以忽略;在-5‰~10‰的坡度范围内,毛管灌水均匀度随铺设坡度的增大而增大.综合分析认为,毛管入口压力水头可以降到4 m左右.  相似文献   

2.
针对内蒙古乌海市农林灌溉工程中滴灌带堵塞的问题,取用该地区引黄滴灌原水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在不同水质及环境状况下研究滴灌器堵塞情况,分析滴灌器堵塞的主要影响因素。经6组对比试验研究确定,影响滴灌器堵塞的主要水质指标是浊度和微生物总数,且二者有很高的相关性;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含沙量越大,灌水均匀度越小,滴灌器堵塞速度越快。温度越高,灌水均匀度变化幅度越大,进而对滴灌器流量的影响越明显。微生物(主要测定细菌总数)附着在泥沙颗粒上,与泥沙协同作用造成对滴灌器的堵塞;而浊度的增大和水温的升高促使微生物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不同微地形条件下入渗空间变异对畦灌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入渗空间变异对畦灌性能影响显著。本文基于构建的畦灌数值模拟试验条件,借助二维灌溉模拟模型,针对规格不同的3类畦田系统模拟分析不同微地形空间变异程度、入畦单宽流量和坡度条件下入渗空间变异对畦灌性能的影响,讨论其影响程度与入渗和微地形空间变异程度、入畦单宽流量和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入渗空间变异主要对灌溉均匀度CU和灌溉效率Ea产生影响,对水流恰好覆盖整个田面所需灌水量基本无影响,入渗空间变异越强畦灌质量越差。当入渗空间变异为弱变异时,在实际工作中可不考虑其影响,当入渗空间变异系数Cv大于0.5以后其影响则非常显著;入渗空间变异对畦灌性能的影响程度随微地形空间变异的变化趋势与坡度密切相关,零坡度条件下随着微地形空间变异的减小而增加,当田面平整精度较高(Sd小于2cm)且坡度为零时,其影响尤为显著,实际应用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通过春小麦水平畦灌试验,研究了石羊河流域不同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对灌水质量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随着畦田纵坡的增大,灌水质量和春小麦产量降低;单宽流量越大,灌水效率越高,而单宽流量过大,有可能对田面造成冲刷,造成灌水均匀度降低;随着畦长的增大,灌水效率减小,灌水均匀度也减小。为此,提出了适合于石羊河流域金塔灌区水平畦灌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以2种不同类型滴灌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铺设长度、铺设坡度以及入口压力下滴头沿毛管的流量分布,计算出各情况下毛管灌水均匀度,并测试了滴头的制造偏差,分析了降低入口压力对两种毛管灌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型滴灌带在各种情况下灌水均匀度均优于A型滴灌带,但在灌水均匀度允许范围内,A型滴灌带以其价格优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滴灌具有较高的灌水均匀度,当灌水均匀系数UC≥70%时,灌水器流量偏差的分布表现为正态分布,可概化成一线性的累积频率模型。本文利用该模型及灌水量,求出在不同灌溉条件下受灌水量影响的产量。通过对水的费用、产品价格、灌水均匀度、灌水量对作物的影响程度、环境污染等要素进行经济分析,从而对竹料镇滴灌系统的节水增产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对毛管管径与毛管成本、铺设长度、滴灌系统造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压力和抗拉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可近似地认为毛管成本与管径平方成正比;在毛管允许水头偏差、灌水器间距、灌水器设计流量确定的条件下,毛管铺设长度可近似地认为与毛管管径d1.729成正比,毛管管径越大,铺设长度越长;通过分析毛管管径与系统投资关系认为,滴灌带管径应根据实际灌溉对象控制在6mm-25mm之间,管径太大或太小,滴灌系统造价都会偏高。因此,在产品开发中,应根据实际农田地块大小与形状,开发不同管径的滴灌带,以降低滴灌系统造价。  相似文献   

8.
针对沙土地地区降雨少、蒸发大、田间持水量小的特点,在王杨兴沙土地进行了地埋滴灌试验,在测坑剖面测量了湿润峰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变化幅度,利用TDR测量了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灌水量、不同埋管间距对水分在沙土地中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峰在相同灌水量下,埋管间距越小、湿润峰越大、交汇面积越大,形成的湿润层越厚;在相同间距下,灌溉水量越大、湿润峰纵面上扩散面积越大、湿润层越厚。土壤水分的变化在垂向上呈近似二次曲线分布,且随时间的推移水分的变化逐渐趋于水平。本研究初步了解了沙土地地埋滴灌条件下水分的运移规律,为在沙土地区推广节水灌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孝洋 《人民长江》2009,40(21):83-86
一般而言,常压滴灌灌溉效果较好,但系统成本相对较高,在我国贫困农村无法得到大面积推广;微压滴灌虽降低了成本,但时常灌水均匀度较低。针对该问题,将无泵恒定供水装置与悬挂式微管滴头应用于庭院式农田微压滴灌灌溉,其毛管入口端设计水头为0.35~0.55 m。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此微压微管滴灌系统,在不需水泵提供连续动力的情况下,能够为滴灌系统提供连续稳定的工作水头,且滴灌灌水均匀度达到95%以上。同时试验亦初步揭示了微压下该系统不同几何尺度微管滴头的水力性能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低压小流量滴灌和传统滴灌系统在大田种植加工番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低压小流量滴灌系统压力小、省工、能耗低、提高了灌水均匀度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将要大面积推广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山区、丘陵区燕山滴灌系统规划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众所周知,滴灌是一种省水、省工,增产效益高、对地形变化适应性强的先进灌水方法。燕山滴灌技术进一步发挥了滴灌的优势,降低了滴灌系统的成本,提高了系统灌水均匀度。现在各地基层单位已能掌握其基本规划设计方法,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山区、丘陵区燕山滴灌系统规划设计中的一些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压力是影响滴灌系统成本的主要因素,通过降低系统压力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成本。在低压滴灌技术条件下,灌水器工作压力水头要从常规的10m左右降低到5m以下,沿用普通滴灌产品及设备存在极大的浪费和不适宜。低压条件下,灌水器对压力变化的敏感程度增大,需要稳压、恒压设备来保证灌溉质量和系统的安全运行。压力调节器是目前微灌系统中的主要调压设备之一,当进口压力改变时,其流道自动变大或变小,使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水频率对地下滴灌线源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影响,认为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间隔时间越长,土壤水分含量在湿润体内的分布梯度差相对较小,而间隔时间越短,在滴头附近含水率越高,向周围递减的梯度越大。分3次完成灌水量且两次间隔时间12h的试验,在滴头周围含水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由于坡耕地高差变化范围较大,坡耕地梯田恒压滴灌系统一直存在局部超压及灌水均匀度差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分级变频控制灌溉技术,通过调节水泵电机转速控制水泵压力和流量,使整个滴灌系统在不同高程范围内都满足设计要求。工程实例表明:与工频控制灌溉相比,变频控制灌溉提高了灌水质量,可以满足灌水均匀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剑鹏 《陕西水利》2017,(4):113-116
为解决陕西省渭北旱塬区滴管系统灌水均匀度较低的问题,通过试验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进口工作水头与毛管铺设长度对系统单孔流量、灌溉均匀度和流量偏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单孔流量和灌水均匀度与毛管铺设长度呈反比,与进口工作水头呈正比,而流量偏差率与毛管铺设长度呈正比,与进口工作水头呈反比,工作水头在9 m左右,毛管铺设长度在30 m左右范围内时,可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使系统灌溉均匀度最高;进口工作水头、毛管铺设长度与灌水均匀度的关系呈良好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并得出了滴灌系统灌溉均匀度与毛管铺设长度、进口工作水头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为渭北旱塬区滴灌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滴头小管径滴管系统灌水试验研究,评价流量与水头压力关系,进而进行灌水器的综合性能指标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额定压力工作条件下,灌水器的制造偏差小于5%,等级为优等;灌水器的灌水均匀度大于95%,灌水均匀性良好;灌水器的水头损失比例为3%,损失比例较小,适宜于温室灌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引进北京普泉公司发明的痕量灌溉技术,在全国最干旱的哈密节水试验中心建立红枣痕量灌溉试验区。根据不同工作压力下痕量管控水头流量,探索了长距离铺设条件下灌水均匀度,同时监测土壤湿润范围、土壤含水率变化及灌水总量,并与滴灌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为痕量灌溉技术在极端干旱地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田面平整精度对畦灌性能和作物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李益农  许迪  李福祥 《水利学报》2000,31(12):0082-0088
采用田面平整精度Sd作为定量指标评价土地平整程度,根据不同田面平整精度处理得到的作物畦灌试验资料,确定畦田平整精度对灌溉效率、灌水均匀度、用水效率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畦灌系统性能和作物产量随田面平整状况的改善而明显提高。为达到改进畦田灌水质量、节水增产的目的,Sd值以不大于2cm最佳,为此需采用激光控制下的土地精细平整技术实现这个地面平整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水方式下灌水均匀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灌溉系统均匀度和土壤湿润均匀度两方面对不同灌水方式下灌水均匀度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畦灌对水分分布的动态过程研究较少,喷灌应加强降低工程能耗、提高灌水均匀度等的研究,滴灌对大田尺度及线源或面源研究较弱等.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有关灌水均匀度的研究可望在两方面取得进展:①通过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复杂性以及土壤水分分布均匀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区分,找出每一种因素与土壤水分分布均匀度间的定量关系;②通过对滴头点源、线源灌溉下土壤湿润特性的研究,进一步延伸到面源灌溉等方面,从而达到点、线、面、体的有效结合,提高灌水均匀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肥液浓度对土壤中水盐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大田作物试验,采用滴灌系统进行水肥一体化灌溉,测量不同KNO_3肥液浓度下土壤含水率、含盐量,并对水盐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越大的地方,含盐量越小;肥液浓度对于土壤水分的分布情况无明显影响,但对含盐量影响明显;随肥液浓度增大,表层土壤中含盐量变大,深层土壤中变化规律不明显;试验中土壤盐分运移耦合性较好,可为揭示膜下滴灌条件下水盐运移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