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光胜 《酿酒科技》2014,(3):122-124
酒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可用于食品的糖化发酵剂,多用于制酒方面。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较高水平的酒曲制作工艺,甚至将其传播至周边的国家,对国外的酿酒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由于古代科技落后的原因,酒曲中所含微生物的多样性一直未能得到解释,这甚至影响到对其的概念定义。基于历史资料的考察,对酒曲的定义作了探讨,并结合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对酒曲中所含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及总结,指出对于酒曲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进行剖析是今后相关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途径。(晓文)  相似文献   

2.
酒曲微生物分析与白酒香型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中国白酒香型,不仅发酵制酒的工艺各异,而且制曲工艺也各有不同。微生物区系形成影响白酒的香、味及风格。酒曲微生物区系是构成白酒香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浓香型酒为中温制曲,酱香型酒为高温制曲。浓香型酒曲中的细菌总数高于酱香型酒曲.芽孢茵则是酱香型酒曲高于浓香型酒曲;产酸茵、分解茵是浓香型酒曲高于酱香型酒曲。  相似文献   

3.
酒曲由于其分类依据多样化、复杂化,导致酒曲分类错综复杂、相互交叉。不同酒曲能生产不同酒类,酒曲微生物是发酵产酒的主要原因,了解酒曲中微生物的习性与作用,能够起到指导生产作用。我国酒曲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着优质曲比重较少、机械化程度低、曲虫治理较困难等问题的掣肘。该文综述了我国酒曲的种类、酒曲中微生物含量与种类以及酒曲生产存在的问题,旨在能够提高酒曲质量,为改善我国白酒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酒曲微生物菌群对酿造酒产品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酿造过程中,酒曲是酿造酒必不可少的辅料,是酿酒微生物的载体,是造就酒体特征风味的关键因素。该文总结了中国以酒曲酿造的发酵酒(黄酒)和蒸馏酒(白酒)中的风味物质及各种酒曲中酿酒微生物的组成,综述酒曲中微生物对酒体风味的影响,以期为酒曲的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含不同浓度西洋参片的培养基,培养酒曲中的主要微生物酵母菌和根霉,结果表明:酵母菌的数量及出芽数随人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人参对根霉菌丝的生长和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发酵实验也表明,人参对出酒率、发酵醪的糖度和酸度略有提高.该项研究对人参酒的开发和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含不同浓度西洋参片的培养基,培养酒曲中的主要微生物酵母菌和根霉,结果表明:酵母菌的数量及出芽数随人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人参对根霉菌丝的生长和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发酵实验也表明,人参对出酒率、发酵醪的糖度和酸度略有提高。该项研究对人参酒的开发和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分别用含不同浓度香蕉汁培养基,培养酒曲中的主要微生物酵母菌和根霉,结果表明,酵母菌的数量及出芽数随香蕉汁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香蕉汁对根霉菌丝的生长和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香蕉为主料,添加酒饭,以酒曲为发酵剂酿制香蕉米酒.结果表明,含75%香蕉原料组出酒率为73.26%,酒精度为13.5°,比含50%香蕉原料组和纯米酒组出酒率分别只降低1%和7%,酒精度只降低1.5°.  相似文献   

8.
张孝义  林建国 《酿酒》1991,(5):23-26
在大曲酒厂中为害曲块的害虫,俗称“酒曲害虫”,以往白酒生产在小作坊手工业生产方式下,产量小,曲虫为害不明显。现在,制曲量大幅度上升,大曲贮存量加大,加之缺乏科学管理,致使曲虫大量发生,严重影响曲块的重量和质量。特别在每年7~9月份种群发生高峰期,成虫在厂区内到处飞舞,扰乱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尽快防治曲虫已成为迫切的要求。但至今国内外仅有关于为害酒曲害虫种类的报导,对于曲虫的发生规律、防治途径与方法均尚无研究。为此,我们于1988~1990年在江苏洋河酒厂开展了有关酒曲害虫的系统研究。一酒曲害虫种类调查在江苏洋河酒厂的粮食仓库,制曲车间、曲房、曲库、粉碎车间、酿酒车间等环境  相似文献   

9.
吴雪梅 《酿酒》2013,(1):63-66
以一年的饼丸、酒饼为例,监测一年四季酒曲微生物种类、数量及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初步弄清了豉香型酒曲不同季节的主要微生物和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这将为白酒发酵的生产调控及豉香型酒曲资源库的建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稀释混合平板法及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豉香型酒曲和发酵醪液的微生物组成、数量及主要理化指标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一级种到白酒醪液,其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较大;由于培养条件不同,酒曲理化指标及酶活力也相差较远.  相似文献   

11.
白酒生产中酿酒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固态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的品质、风味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白酒香型为分类依据,对近年来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白酒生产中酒曲、窖泥、酒醅微生物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为白酒生产中酿造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并提出了白酒微生物与风味之间的联系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白酒风味化合物及其风味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酒风味化合物的检测技术及香型进行了概述,着重介绍了风味化合物及风味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白酒风味化合物与风味微生物关系的重要性,为白酒酿造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加强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可以有效的遏制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发生,夯实微生物检测技术,不断创新检测技术。从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与比较出发,对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叠氮溴化乙锭-聚合酶链式反应、可视化基因芯片技术和荧光标记噬菌体等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检测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固态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的品质、风味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目前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其白酒酿造体系中厌氧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概述,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展望,旨在为白酒酿造中厌氧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宋书玉  赵建华 《酿酒》2009,36(6):5-8
在介绍了中国白酒标准体系构成的基础上,重点对基础性标准、产品标准及白酒标准的核心内容进行行了指导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的粮醅中添加0.5%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和1.2%的液体曲,在中温曲用量减少10%的情况下,出酒率平均提高6%以上,且大曲酒的理化指标略有提高,酒的口感明显改善,出池淀粉含量平均下降超过3%,残糖含量平均下降约1%。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脂肪酶生物学特性及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脂肪酶具有化学结构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及对映性,在有水和无水条件下均可高效催化反应,为了在工业中应用微生物脂肪酶,对微生物脂肪酶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生物学结构,微生物脂肪酶的与底物结合、酶-酰基共价中间体复合物的形成和弦基脱除等催化机制,以及微生物脂肪酶的双水相萃取分离法、膜分离法、硫酸铵-丙酮协同沉淀法、免疫纯化技术和界面亲和层析技术等分离纯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根据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微生物脂肪酶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因组重排(genome shuffling)技术是通过传统诱变育种结合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微生物菌种选育和改良技术,具有易操作、效率高和适用广等特点.本文对基因组重排技术的原理、操作过程及其在增加次生代谢产物产量、增强菌株耐受性和提高底物利用能力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该文主要对微生物代谢组学在微生物分类、代谢物分析鉴定、发酵工艺等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对其研究过程及应用的技术手段、在白酒酿造中对分析风味物质、优化酿造工艺的应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研究微生物代谢组学及其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为探究白酒风味形成机制、优化酿造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等提供了新的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揭示中国传统白酒的生产原理,提升白酒品质。  相似文献   

20.
金属离子对老白干酒曲酯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大曲酯化过程中添加Ca2 、Na 、K 对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酯化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酯化液相比,在不同pH值条件下随着金属离子的添加,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生成表现出较明显的规律性,其中Ca2 浓度为0.01mol/L时对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有抑制作用;Na 浓度为0.02mol/L~0.05mol/L、K 浓度为0.01mol/L~0.02mol/L时对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