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地质统计学建模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当今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定量表征和刻画储集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从而研究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储层建模技术在参数估计、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储层特征的不确定性描述以及综合利用各种资料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基于地震数据的地质统计学建模的多点统计学方法,可以增加模型的井间确定性信息,降低因数学插值和模拟带来的井间不确定性,提高模型忠实于地下实际情况的程度。主要体现在:①地震数据作为第二变量或趋势约束条件参与建模计算,能够约束井间插值、外推和模拟;②增加随机建模中的确定性因素,减少模型的不确定性,使得随机建模具有确定性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储层随机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及油藏类型的复杂性,加之注采井网的不完善性,导致地下油水运动十分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精确预测井间储层参数分布和剩余油富集区域。针对上述难点和挑战,通过利用储层建模技术,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及其预测模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精细油藏描述中基础数据的管理。利用随机建模的储层建模技术是当今油藏表征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能有效刻画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力地推动着油藏描述技术向定量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机模拟技术,由于能有效地刻画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成为油藏描述和储层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有效地推动了油藏描述技术向定量化方向的发展。针对工区内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通过建立构造模型、相模型和储层参数三维模型,对储层开展了随机建模研究;通过采用相控参数场方法和同位协同高斯模拟相结合进行储层参数模拟,既充分利用了微相对储层参数的控制作用,降低井间模拟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建模精度,又较好地解决了模拟参数之间一致性问题,体现了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所建立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准确评价油气田储层性质及井网加密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油田开发后期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建立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储层地质模型。在胡状集油田的油藏描述中,应用随机建模技术中的顺序指示建模方法对胡12断块沙三中油藏7油组的渗透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顺序指示建模方法比常用的插值方法更能反映储层参数的变化,而且能够描述由于资料的缺乏而引起的模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储层随机建模和随机模拟原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团峰  王家华 《测井技术》1995,19(6):391-397
油气储层的机模拟技术是今油藏表征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能有效地刻化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力地推动着油藏描述技术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本文讨论了随机建模的思想和作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和优点,以及多个变量的联合模拟技术、序贯模拟技术、误差模拟技术等随机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控制下,利用储层随机建模技术研究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的思路;对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油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储层精细地质模型,为油田开发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了地质依据;通过对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油藏研究表明,此项技术较准确的反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是一套简单、行之有效的油藏精细描述技术。  相似文献   

7.
相控随机建模技术在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油田开发中后期的精细油藏描述关键在于如何详细描述储层的非均质性。采用相控储层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大庆油田古龙北地区扶余油层的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以及物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非均质性进行了描述,认为:研究区平面上由北向南非均质性逐渐增强、层间隔层比较多、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对比其沉积相模型,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的展布控制;河道储层的物性较好,非均质性弱;决口扇砂体厚度虽然较大,但因泥质夹层的存在,使其物性相对较差,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8.
建立储层地质模型以对油气储层进行精细描述是现代地质研究的先进技术手段,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即,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随机建模是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依据,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可选的、等概率的储层模型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5RG研究组在长期科技攻关中所形成的随机建模系列技术,即:随机建模的数据准备和统计分析技术;相建模技术;模型结果分析及优选技术以及新领域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9.
随机建模在克拉玛依油田砾岩储层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拉玛依组砾岩储层非均质建模中,储层描述不确定因素增多的特点,利用井点内外信息随机性概念,通盘处理测井数据、地震数据和岩心数据,合理整合多方面信息,以减少储层描述中的不确定性。结合地震解释、测井数据、岩心分析、生产动态等已知信息进行建模,优选出更加符合油田实际生产状态的非均质砾岩储层地质模型,分析了有利沉积微相带主槽控制的油气储层特征及其规模和范围,为该区砾岩油藏增储上产和调整挖潜提供了相应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气储层建模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油气储层建模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在综合了地质、地球物理等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已知点的储层信息,进行油气藏及内部结构精细解剖,揭示油气分布规律,建立能够描述油气分布状况和流动特征的油气参数地质模型。文中简要介绍了目前比较常用的储层建模方法、建模方法的步骤、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黑油山油田开发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以黑油山油田西区为例,阐述了储层建模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根据地质、地震、测井解释、岩心分析等资料,应用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技术,分析和研究黑油山油田西区的构造特点、沉积相体系和储层物性参数。最后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黑油山油田西区储层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和物性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准确评价油气田储层性质及井网加密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宝荣  潘红芳 《吐哈油气》2008,13(3):278-292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勘探技术的提高,火山岩油气藏相继在国内外都有比较多的发现。由于火成岩油气藏具有分布广但规模较小、初始产量高且递减快、储集类型和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目前,对该类油气藏的系统研究方法相对缺乏,勘探开发技术尚不够完善。在此总结了火山岩储集层的特征及油藏类型,阐述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开发方式,分析了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研究及勘探开发的成功实例,提出了火山岩油藏开发的几点建议,以期对吐哈探区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河盆地牛心坨油田牛心坨油层属扇三角洲-湖相(湾)沉积,其沉积环境的差异导致夺储层存在较严重的非均质性。岩心描述和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及压秉资料研究表明,牛心坨油层的岩石类型芳要为岩悄长石砂岩;砂岩储层以前扇三角洲的远砂坝、扇三角洲前缘的砂岩流河道砂、砾-砂质分流河道砂及河口坝砂的物性最好,状砂、滩坝砂和前缘砾质分流河道砂、前缘砂次之碱角洲平原的砾质水道砂、砾=砂质水  相似文献   

14.
油藏的压实     
多年来油藏压实问题一直是从事油田开发业内人士关注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作者在对近30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油藏压实问题、油藏压实的机理、油藏压实的分析方法和油藏压实对油田的开发与管理造成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并且针对油藏压实问题提出了些确有启迪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耿甜  吕艳萍  巫波  张晓  文欢 《特种油气藏》2021,28(6):129-136
塔河缝洞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开发中后期油水关系复杂且储量动用不均,导致剩余油挖潜难度大。针对现有储量分类方法无法有效指导主体区精细开发的问题,运用体积雕刻法进行储量复算,通过属性优选提高缝洞刻画精度,利用参数分区差异化赋值提高储量计算精度,根据缝洞连通特征与储量动用状况,细化储量分类标准,将已井控区储量划分为未连通储量、连通未动用储量、连通在动用储量3类。针对不同类型储量制订相应开发调整对策,未连通储量、连通未动用储量以部署新井、完善井网为主,连通在动用储量以井间注采调整为主。利用储量评价技术指导新井部署与注采调整,塔河4区投产新井31口,实施油水井措施25井次,日产油由270 t/d升至700 t/d,综合治理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缝洞型油藏开发中后期高效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构造、沉积、储层及流体4方面对新疆西达里亚T—Ⅱ油藏进行了精细描述研究。在构造研究中结合地震及测井对比成果进行了重新解释,分析了圈闭特征;在三维地质模型研究中,首先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利用测井解释成果,采用先建砂岩格架后建属性模型的方法,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确立了精细的储层参数三维模型,实现油藏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7.
河口坝砂体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以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8,9砂层组为例,对河口坝砂体储层的层间、层内、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表征,并分析了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认为河口坝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弱,而层内、平面非均质性以中等-弱为主,非均质综合指数与含油饱和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非均质性中等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18.
深部油气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液态烃在高温(>100℃)、高压(>22MPa)条件下存在的可能性时,Б.Ф.Андрев等人已提出了理论依据。在实际钻井过程中,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获得过深度超过5km的液态烃。而要有效地开发深部油气藏,必须搞清其烃类结构及转换机理。一、高温、高...  相似文献   

19.
储渗体差异性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虹 《石油物探》1999,38(4):81-88
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精细标定为桥梁,结合多砂体(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产能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分析出各砂层对庆的反射波的波形、振幅、频率及波阻抗等地球物理特征参数与已知井的地质模型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并能在地震剖面以及相关多参数剖面上得到直观清体现。意味通过地震多参数的综合判别,可以实现不同储渗体之间差异性识别选择典型井进行模型正演、验证差异性识别的可靠性,对储层进行多参数加权判别后识别  相似文献   

20.
从示踪剂流动机理出发,研究了井间示踪技术在砂岩及碳酸岩缝洞型油藏中的不同表现特征.井间示踪技术可以得出碳酸盐岩油藏注入水中示踪剂在平面上各方向的流速,比砂岩油藏的方向性更强;裂缝和渗流溶洞的的方向性,使得示踪剂的流动在平面上、垂向上有很强的选择性,在采出时浓度较高,回采率偏高;与同等距离的砂岩油藏相比,碳酸盐岩油藏见示踪剂时间早、运移速度快;碳酸盐岩油藏井间特殊渗流通道发育具有选择性,见剂更为复杂,其特征与砂岩油藏大孔道发育时的见剂特征接近;碳酸盐岩油藏井间渗流更接近细管内的流动,见剂浓度值波动幅度大,整体波动变化特征接近砂岩油藏.确定了油井的水淹方向,搞清流体的波及状况,确定油层的非均质性,计算高渗层的渗透率,验证断层密封性,从而对油田生产开发提供明确指导,为油田后续调整挖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