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巯基寡肽谷胱甘肽(GSH)和叔丁基邻二苯酚(TBC)的相互作用及其催化氧化机理.研究表明:在TBC和GSH的混合溶液中,TBC的氧化伴随GSH在TBC苯环上的亲电加成作用,并导致TBC苯环上的相邻羟基的催化氧化作用,且这种催化氧化电流与溶液中的GSH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该线性关系,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了针剂中的GSH含量,与光度法测定结果比较,两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利用循环伏安、循环交流伏安和微分脉冲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由2,2' 联吡啶(bpy)和桥联配体2,9 二(2 咪唑并[4,5 f]邻菲咯啉)邻菲咯啉(bipp)配位而成的双核钌(Ⅱ)配合物[(bpy)2Ru(μ bipp)Ru(bpy)2](ClO4)4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在含高氯酸四丁基铵(TBAP)的乙腈溶液中,该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在铂电极上呈现一对氧化还原峰,而配体则呈现出三对氧化还原峰.  相似文献   

3.
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玻碳汞膜电极上谷胱甘肽(GSH)的电化学行为和定量测定方法.在含有GSH的B.R.缓冲溶液(pH=4.0)中,当汞膜电极处汞的氧化电位为正电位时,电极表面生成的亚汞离子与GSH作用生成配合物,并沉积在电极表面起预富集GSH的作用;当电极向负方向扫描时,CV图上出现灵敏的汞的阴极溶出峰电流,且该溶出峰电流与溶液中的GSH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该方法对基体成分简单的针剂中的GSH和植物提取液(枸杞)中的GSH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显色光度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基本吻合.对电极反应机理和影响阴极溶出伏安特性的像酸度、干扰成分、扫描速率及电流函数等因素作了探讨,并提出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巯基衍生化试剂5,5′-二硫硝基苯甲酸(DTNB)在玻碳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实验发现,DTNB的二硫键在玻碳电极上出现了灵敏的阴极还原电流.通过分析酸度、扫描起始电位、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扫描次数对DTNB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确立了DTNB在电极上各氧化还原峰的归属,并给出了电极的反应机理.根据DTNB二硫键的还原峰电流随GSH浓度的增加其线性降低的特性,建立了伏安法灵敏测定GSH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常规光度法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不同浓度Fe2+的电子穿梭作用对厌氧氨氧化体系氮转化速率的影响规律,解析了该过程厌氧氨氧化代谢产物的分泌特性,并利用电化学特征分析和电子传递活性实验,揭示了Fe2+电子穿梭效应强化厌氧氨氧化脱氮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 mg/L的Fe2+使NH4+-N和NO2--N的转化量分别增加51.07%和34.13%,并促进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使蛋白(PN)和多糖(PS)分泌量从9.76、10.16 mg/gVSS提升至11.55、13.57 mg/g VSS,而PN/PS从0.96降至0.85,表明Fe2+有助于增强颗粒污泥的疏水性和稳定性.塔菲尔(Tafel)、循环伏安(CV)、脉冲循环伏安(DPV)曲线分析表明,Fe2+可增强反应体系的交换电流密度和电容,促进核黄素、细胞色素c结合物等电活性物质的分泌,以加速电子转移.此外,厌氧氨氧化体系电子传递活性(ETSA)提升了1.25倍,...  相似文献   

6.
对六种噻吩嗪聚合物进行了电化学研究,用多种方法计算了其电化学参数,并且对反应机理作以推导,估测了其能级轨道值的大小.另外,还研究了IIB金属离子与导电聚合物作用后的循环伏安现象.结果发现,IIB金属离子的引入使得聚合物的氧化峰不同程度地负移.  相似文献   

7.
丙烯酰胺(AA)是一种能够对人体产生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遗传毒性以及致癌性的有害物质,并且高淀粉、高蛋白食品经高温处理后均能产生,所以建立一种快速检测AA的方法至关重要。人体中AA的代谢途径主要是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或血红蛋白(Hb)发生加成反应。GSH在空气中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对AA的电化学检测大多采用Hb修饰的生物传感器。Fe_3O_4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与GSH中的—COOH基团结合,不影响GSH的氧化性能,并且能够提升GSH的电信号。制备了Nafion/GSH-Fe_3O_4/GC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实际样品中的AA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通过对试验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条件为p H 4.5、GSH修饰量100μg、加成反应时间60 s。在最佳条件下,对不同浓度的AA进行检测,建立标准曲线,确定线性范围为1×10-7~1×10-5 mol/L,线性方程为Y=-0.299X+2.699(R2=0.996 7),样品回收率为100.45%。该方法实现了对丙烯酰胺的快速检测,并且对GSH应用于检测AA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碱性条件下应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制备聚结晶紫修饰电极(PCV/GCE),并对电极进行表征,探究槲皮素(Quercetin)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聚结晶紫修饰电极对槲皮素的氧化还原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在PCV/GCE 上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减小、峰电流明显增加。电极表面的结晶紫在槲皮素电子传递的过程中充当传递媒介加速电子传递。在pH=6.5、浓度为0.10 mol/L的PBS 缓冲溶液中,聚结晶紫修饰电极的差分脉冲伏安(DPV)响应与槲皮素0.10~60.00 μmol/L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 μmol/L(S/N=3)。在稳定性、选择性和重现性方面该结晶紫修饰电极均有良好的表现,该电极用于检测利肝片中槲皮素的含量,回收率为98.97%~102.01%。  相似文献   

9.
聚吡咯与石墨烯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易于与其他材料复合.为了改善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两步法,先合成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物,利用高锰酸钾与乙二醇在微波下与氧化石墨烯/聚吡咯复合物反应,制备四氧化三锰/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Mn3O4/PPy/r GO)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Mn3O4/PPy/r GO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位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0.5 A/g时,Mn3O4/PPy/r GO复合材料的电容达到546 F/g,经过800圈循环伏安测试后的电容保持率为94.8%.表明Mn3O4/PPy/r GO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与电化学稳定性.其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可能是Mn3O4/PPy/r GO复合材料中三种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可望应用于新型超级电容器.  相似文献   

10.
蒽醌-2,6-二磺酸盐(AQDS)能够加速亚硒酸盐的生物还原,但AQDS加速生物还原亚硒酸盐的途径尚不清晰.通过4种呼吸链抑制剂探究AQDS加速S. oneidensis MR-1生物还原亚硒酸盐的电子传递机理;借助谷胱甘肽(GSH)的合成抑制剂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探究AQDS与微生物解毒途径中GSH的关系.结果表明:AQDS的加速位点均与S. oneidensis MR-1还原亚硒酸盐电子传递途径的复合体Ⅰ、复合体Ⅱ、复合体Ⅲ有关;体系中GSH与AQDS加速亚硒酸盐还原过程呈协同关系.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AQDS对亚硒酸盐生物还原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超级电容器即电化学电容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储能元件,通过离子吸附(双电层电容)或氧化还原法拉第反应(赝电容)导致电荷在电极中的储存,电荷储存机理和纳米材料的快速发展使得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介绍了近些年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从炭素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这3类基础材料出发,结合纳米技术并由此制得的纳米材料,综合分析了高性能超级电容器及其电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2-(烯丙硫基)苯并咪唑(ABMI)和2-(丁硫基)苯并咪唑(BBMI),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法考察了它们在1 MHCl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25℃,1 MHCl溶液中,二者浓度均为100 mg/L时,其缓蚀率分别达到95.20%和87.32%;ABMI为混合型缓蚀剂,而BBMI为抑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缓蚀性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同一温度时AB-MI的缓蚀性能优于BBMI。两种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3.
对苎麻纤维(RF)进行偶联剂处理和聚乳酸(PLA)/氯仿溶液浸润处理后,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LA/RF复合材料,并观察RF处理后的表面形态及PLA/RF的等温结晶情况.结果表明:RF能够有效提高PLA/R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3种偶联剂(KH5501,KH570,A151)在80,℃下处理的RF对PLA的增强效果较在室温下处理的增强效果好;RF经过浸润处理后吸水率下降;在RF的浸润液中添加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TBC)能够提高材料断裂伸长率;通过偏光显微镜(POM)观察到,在靠近RF附近位置PLA球晶较其他位置处细小;随着TBC质量分数的增加,PLA球晶尺寸增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Cu^2+与谷胱甘肽(GSH)的配位作用,在过量Cu^2+溶液中,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剩余铜的阳极溶出峰电流的方法,间接测定了GSH的含量.实验表明,铜的氧化峰电流随溶液中GSH浓度的增加呈线性降低.用该方法测定7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13 2%,检测限达5.6×10^-4mmol/L.利用该方法测定针剂中的GSH含量,并与光度法的测定结果相比较,两者结果基本吻合.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快速地测定基体成分不复杂样品中GSH含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KAuCl4与tpptpy(tpptpy=4-′p-三苯基膦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反应得到一种加合物[H2(tpptpy)(AuCl2)Cl2]2.H2O,该加合物经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该加合物由[H2(tpptpy)]^3+,[AuCl2]^-和两个氯离子构成,并通过分子间(内)的C—H…Cl,O—H…Cl,N—H…Cl和C—H…O氢键形成了三维疏水孔洞结构。AuCl4^-使水分子氧化产生H+从而使三联吡啶配体质子化,进而抑制了Au(Ⅲ)与tpptpy的配位反应,同时质子化的配体可以与AuCl2^-形成难溶加合物,促进了Au(Ⅲ)向Au(Ⅰ)还原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利用Hirota双线性方法研究了(2+1)维广义5阶KdV方程,得到了单孤子解、双孤子解和三孤子解.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到N-孤子解析解的表达式.借助计算机符号计算得出多孤子演化图形,展示了多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酯化率MPEGAA大单体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丙烯酸(从)和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主要反应原料,通过逐步滴加带水剂甲苯的方法,研究其主要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在温度为90℃的条件下,制备的聚羧酸减水剂的活性大单体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MPEGAA)酯化率高达99.6%,双键保留率高达91.5%。测试了应用该大单体所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与几种水泥的适应性和分散保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