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胡衍谨  张培源 《包装工程》2024,45(2):241-251
目的 分析金农“漆书”的审美特征,并应用到当代汉字设计中,使所设计的字库产品既有金农书法的金石气韵,又符合当代的应用语境,以此促进金农“漆书”艺术的传承和字库风格多元化的发展。方法 从诸多博物馆调研金农“漆书”作品并分析整理,以南京博物院典藏金农“漆书”作品《盛仲交小传》为蓝本,其他作品为参考,从分析造型中的点、横、竖、撇、捺、折、钩等笔画元素入手,凝练与总结“漆书”视觉符号和文化内涵;除了遵循字库字体的基本原则外,还运用“完全复现法”“旧字新构法”“异字结合法”“形意合一法”的创新与传承性的原则与方法,对提取的元素进行重构、融合、创新,最后结合用户思维的研发策略进行设计应用。结论 结合金农“漆书”书法元素进行字库字体设计,可以提升字库产品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金农的“漆书”艺术,有利于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探讨解决书法艺术与当代字体设计之间的矛盾关系,为书法艺术在字库字体设计中的应用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汉字书法字体的数字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颖 《包装工程》2018,39(22):46-51
目的 汉字书法字体是现代中文字体中重要的类别,其存在和发展具有独特的规律,亦受到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和局限。在数字媒体时代,探寻汉字字体的规范性和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如何共存、拓展现代字体设计的发展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汉字书法字体的艺术审美和技术表现之间的矛盾和统一,字体的书法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和总结在数字化时代通过字体设计再现书法之美的路径和方法。结论 在阅读方式发生变化的屏幕时代,汉字书法字体的设计应该有所创新,立足于书法字体具体应用的视角,用当代艺术设计的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传承与规范共存,写意与创意并举,以此平衡书法性和规范性之间的“度”,发展出一条汉字书法字体的数字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曾真  廖祥  吕曦 《包装工程》2020,41(18):48-52
目的 为应对智能时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困境,思考汉字字体的未来属性,探索机器学习为字体设计思维与方法带来的多种可能。方法 基于Sternberg提出的创意三层次,分别开展初步探索、深入融合与交叉突变三个层级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汉字字体设计探索。结果 通过三个实验分别实现了颜宋体设计、字体族群设计和枯枝体设计三种具有不同目的与功能的设计结果。结论 基于不同的设计实验与结果发现,机器学习不仅可以通过改变汉字字体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来提高设计效率,实现传统设计方法不可能完成的字体设计内容,而且可以与设计师协同探索新的汉字字体设计思维方式,形成新的设计形态,满足逐渐多元化的运用情境。  相似文献   

4.
研究民国字体设计中传统之“旧”与西方之“新”的融合,“旧”是“新”的基础,“新”是“旧”的突破,两者融会贯通,为民国时期字体设计营造了多元化的氛围,并且为当下的字体设计提供了艺术借鉴价值。运用案例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通过分析民国字体设计的时代文化背景,例举民国字体设计的风格种类,阐释民国时期对待古今中外的态度对当下字体设计的影响。传统不是一味地继承,而是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符合当下的时代精神。将本民族传统中的意蕴与西方新型的技术与思想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有意义,且富有时代精神的字体设计作品,成为引领时代精神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韦锦城 《包装工程》2021,42(14):382-387
目的 探索关于汉字立体化表现的设计方法,打破汉字立体化始终囿于二维平面的现状,使汉字造型艺术真正走向三维,拓宽字体表现的视野和维度.方法 首先对当前立体形式的汉字设计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设计方法及特点.其次基于设计中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与符号语义学的对应关系,对立体化汉字进行设计考量,构建两者的对应模型,梳理设计的元素及要点.最后提出从汉字的间架结构出发,通过设计实践解析文字三维立体形态的构建过程及方法,为文字的立体化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视角.结论 汉字立体化设计在当代多元的审美语境中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汉字立体化的设计方法及要点,有助于丰富字体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和文字情感表达,对汉字设计的创新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陶海鹰 《包装工程》2018,39(24):18-22
目的 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也逐渐成为国内设计专业的热议话题。在今天,代表东亚文化的汉字形意、象征西方文明的拉丁字母,以及起源于印度文化的阿拉伯数字,共同构筑了当代字体的设计主流趋势,应加强对字体设计尤其是汉字印刷字体设计的重视。方法 字体设计的文化、社会内涵非常广泛,文字的首要功能是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字体设计最本质的目是实现“视觉传达”的有效性。结论 字体设计在文化、经济、社会领域承载着深刻的符号意向,它的设计与形式传递着人类的文明、科技的进步、思想的变迁以及审美的更迭。  相似文献   

7.
汉字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导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海平 《包装工程》2015,36(8):30-33
目的研究汉字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导入。方法探讨了汉字字体设计中导入叙事思维的可能性、汉字字体设计叙事思维的定义及其在设计中的表达。结论汉字的叙事性特征使汉字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导入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空间叙事也为汉字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导入提供了手法和理论上的参考与借鉴。汉字字体设计既应考虑到设计中基本问题的解决,还要考虑到深刻含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常言平 《包装工程》2020,41(20):41-45
目的 汉字从表形的象形到表意的指事、会意,再到表音亦表意的形声,形成了完整的造字系统。通过对汉字造字构形法的研究,寻找汉字“意”与“象”之间的互动转换关系,探索现代汉字在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借助传统造字原理启发设计思维,在深刻理解字体本身的涵义和内在精神的基础上,根据主题开展丰富的想象。通过“取象表意”、“抽象寓意”、“构象赋意”、“合象会意”的创意方法将造字原理灵活运用到汉字创意设计中,并结合具体的汉字创意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结论 汉字创意设计在“意”与“象”的转化与互动中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整个创意过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图形同构或形象模拟,而是建立在汉字构形方法、东方思维方式、传统文化传承、意象互融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9.
陆赉 《包装工程》2020,41(14):262-265
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传统木活字特点,挖掘蕴含在木活字中的与现代设计相呼应的地方,意在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把已被时代淘汰的古老木活字印刷术,通过设计创新再次将它带入现代人的生活。方法以"模件"的概念为基础,将汉字笔画拆分,把原本木活字的单个字块变成独立的笔画模块,在融合"永字八法"的基础上提炼汉字笔画,通过解构与重组探究汉字笔画与笔势特征和组合形态,设计出满足实际需要,符合现代视觉审美并具有传播功能的创新设计。结论通过拆分和提炼汉字笔画,变"活字"为"活笔画",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产生不一样的文字形态,并衍生到产品应用设计中,从而实现对传统木活字的传承与创新。汉字设计框架系统为字体设计教学与实践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字体设计的形式拓展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0.
谢名言 《包装工程》2023,44(24):388-397
目的 建立屏幕端老年人易读性汉字字体设计原则和策略,并设计出符合老年人视觉特性的屏显汉字。方法 通过组间实验分析老年人视知觉与汉字字体的笔形、中宫、布白、重心之间的关联性,基于此,对屏显汉字进行适老化设计实践,并验证设计的合理性。结果 构建了屏幕端老年人易读性汉字字体设计的原则和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老年人阅读屏幕端汉字的易读性,研究结果为老年人阅读屏幕端汉字字体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结论 老年人阅读屏显汉字是一个注意、记忆、区辨等复杂的过程,依据视知觉理论、问卷、实验,并控制汉字字体结体的关键因素,提出一套可行、可操作的汉字适老化设计方法。即汉字的笔形应采用无装饰衬线和放大汉字的中宫,并做到字体的黑白关系均匀和字重布置适宜。  相似文献   

11.
邵宇  晏婷 《包装工程》2022,43(10):378-385
目的 以现代设计的角度解析粉彩团花纹饰,探索其传承创新的可能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并启发传统纹饰研究,促进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中的多元融合,给当下设计提供传承与创新理论支持。方法 研究“一带一路”的传统文化艺术源头,以景德镇粉彩纹饰为切入点,用现代设计的法则解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形成。对馆藏的典型粉彩团花纹饰举例说明,分析其纹饰在艺术性、功能性及思想性上的独特之处,为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结论 “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国传统纹饰艺术不仅有历史考古与文化收集的价值,也有审美的价值。通过设计角度的解构和分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基本特征、文化意义、艺术审美和传承载体等,有利于进一步解读“一带一路”源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促进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意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胡术 《包装工程》2022,43(6):365-373
目的 世博会是5年一次的科技盛会,也是各种设计集中展示的舞台,特别是代表各国形象的标志设计。分析和研究这些设计,将极大地拓展人们的视野,为我国“国家形象”在标志设计中的表达提供宝贵的经验。方法 通过对历届世博会标志在内涵、取材、手法3个方面的比较与研究,探讨了在世博会这一特定媒介下“国家形象”标志的设计法则,并由此提出了“中国形象”标志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结论 中国对外展现的视觉形象是影响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文化整体输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是“国家形象”精炼的视觉表达,是世界语境下民族精神的艺术化传播,因此其设计应当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定位、多样化的民族元素、国际化的视觉审美与创意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3.
曹寒娟 《包装工程》2022,43(6):272-281, 341
目的 源于农耕时代的五溪流域民族民间传统手工造物文化,是集宗教信仰、物质生产、神话传说、艺术历史、艺术、哲学等为一体的五溪“知识宝库”。通过对五溪流域民族民间造物智慧与人的需求的关联性分析,梳理和推介其深厚的思想积淀和广泛的文化认同。方法 以生命精神哲学和“内生性”自觉为理论依据,导入五溪流域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与手工艺”造物文化,构建五溪流域民族民间传统手工造物智慧应用于当代文创产品设计的路径。结论 融入当代文化多元知识体系,激发传统手工文化的精神活力,使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术适应现代应用和审美需求,创造更高价值的文创产品,助推传统工艺复兴,实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数字化和现代化、商业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蒋鹏  付业君  李树 《包装工程》2022,43(6):252-258
目的 中国经典文化呈现出显著的独特性,在古代文人与工匠的合力下,已经物化进古代中国器物的造型、纹样、材质之中,这些古代器物包含中国的哲学认知与伦理规范;研究并重新认识“中国器物精神”,在现代器物中营造当代价值,将中国文化植入现代文创产品之中,能助力当下在国际化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脉,践行文化自信。方法 以优秀典型案例分析为途径,在古代器物文化中完成文化挖掘、做好文化分类、舍弃文化糟粕、弘扬优良文化精髓,通过阐释、比较等质化研究方法,植入现代设计方法与技术,形成新的中国当代文创设计逻辑理论。结论 现代制造业进入新的“智能、个性”化阶段,给文创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文创设计教育只有面向本土文化挖掘与整理,加强设计人才人文素养和深层次中国工艺美术的知识建构,才能完成新时期的中国器物精神继承与再造。  相似文献   

15.
王蕊  王双全 《包装工程》2024,45(4):152-157, 165
目的 站在宋代设计思维方式的研究角度,以理势思想中的“势中见理”关系为研究脉络,对宋代交椅形制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宋代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轨迹,探索传统思想下的宋代美学设计思维。同时为家具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方法 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文化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梳理了宋代交椅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以交椅的式样、造型、风格、构件为切入点,对宋代交椅形制进行了详尽研究;另一方面,从坐姿、礼制、架势、工巧的角度分析了交椅在使用、等级、表现、技法上所呈现的变迁之“势”。结论 在文人士大夫自主意识较强的时代氛围下,统治阶级的观念、文人阶层的审美、市民群众的实用、梓人群体的技艺,四者结合构成了宋代交椅“经世致用”“托物言志”“道本器末”“尚巧达善”的审美造物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李燕  张雪 《包装工程》2022,43(10):365-371
目的 竹材作为包装的一种环保材料,蕴含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探究竹元素的设计美,并提炼出相应的设计理念,为包装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方法。方法 竹元素的设计美即为功能美,就是利用竹材或竹元素的某些特性来合理搭配、改造、创新,从而达到设计产品包装的最终功能。分别对质美、形美及技术美3个部分来论证分析竹元素包装的设计之美。“质美”即为竹材包装的物理、化学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形美”即为竹元素包装展现出来的结构美、形态美、形式美,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技术美”即为对其材质、结构、形态的精心加工的工艺美。并分析阐述了竹元素包装设计中功能美的作用。结论 随着生态绿色理念的纵深发展,设计产品包装时应关注新的高端技术与创新设计,要以人为设计中心,贯穿“物为人用”的设计原则,同时兼顾生态环保及可再生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陈朝杰  王俊灵  陈文静  胡艺帆  余宇 《包装工程》2022,43(22):114-124, 168
目的 通过构建防护辅助一体化夜间照护系统来解决现有居家照护服务中的高龄老人夜间照护难的问题。方法 采用一日追踪法、入户访谈法进行深入调研,对居家高龄老人居家活动特征、夜间行为习惯和现有家庭照护服务供给现状进行研究,筛查夜间活动风险因素,采用案例分析法探查国内外现有夜间照护实践案例,明确高龄老人居家夜间照护的服务缺口。结论 从持续照护理念出发,在ERG需求理论的指导下,探查居家高龄老人在夜间场景下,关于健康照料、防护辅助、精神慰藉三个维度下的多层次需求,提出针对老人“起夜”场景下的居家照护服务策略,并输出辅助居家高龄老人独立自理的夜间照护系统的设计实践,为实现原居安老提供新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8.
卢鹏阳 《包装工程》2023,44(18):243-249
目的“词字”作为文字学领域崭新的术语和概念,通过对汉字“合文”中“词”的分析以及“六书”中“会意”造字法与“合文”的结合应用,挖掘设计学中“词字”的内在含义,探索“词字”“合文会意”的设计方法。方法 从文字学中的“词字”概念出发,借助“六书”中的“会意”造字法启发设计思维并结合“合文”设计方法,针对所选“词”对象,在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字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减“笔”共用、结构“意”变的创意方法和统一“合”谐的设计规范应用到“词字”的创意字体设计中。结论“词字”与“合文”分别作为内隐和外显相互融合,“合文”设计形式与“六书”中“会意”造字法的结合对于当下的创意文字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词字”可作为传统“六书”造字法之外的解释及补充,同时也丰富了“合文”设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吕伟  贾圆圆 《包装工程》2021,42(19):204-211
目的 为提高光柱镭射纸上专色配方的精确度,探究光柱镭射纸上基础油墨数据库的建立方法.方法 验证加入"垫黑"基础油墨数据库前后对目标色和预测色之间色差和均方根误差的影响,并将配色软件应用于生产实际中.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没有经过"垫黑"处理的基础油墨数据库导致配色不准确,出现颜色偏移现象.配色软件基于"垫黑"和"垫白"的基础油墨数据库能够精确配制光柱镭射纸上的专色,初始配方、修正配方的色差平均值分别为3.1888和1.7711,色差皆降至3以下;初始配方、修正配方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0380和0.0256.结论 专色配色需考虑承印物的表面特性差异,从而建立不同的基础油墨数据库.在配制光柱镭射纸上的专色时,爱色丽配色软件需要"垫白"和"垫黑"的光柱镭射纸基础油墨数据库,否则无法实现精确配色.  相似文献   

20.
韩海燕  阿雅拉古 《包装工程》2022,43(22):443-456
目的 构建鄂伦春传统服饰文化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可视化设计。方法 通过知识可视化所包含的知识层、结构层、视觉层和用户层要素而展开设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挖掘鄂伦春传统服饰文化知识要素,构建其知识层;其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鄂伦春传统服饰文化知识要素进行知识图谱绘制,构建其结构层;再次,对知识图谱中的形态、色彩、纹样、文化内涵进行设计因子提取,构建其视觉层;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可视化设计因子进行决策,构建其用户层。结论 将知识图谱的“相似匹配、回归聚类”与设计思维的“用户中心、迭代创新”优势互补,可解决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中“用不对、看不懂、接受弱、体验差”的窘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