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地方政府流域生态补偿的困境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生态补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流域生态补偿也面临着较多的困境。我国目前不少地方政府正在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的探索与实践,如广东省东江、贵州省红枫湖、北京密云水库、湖南洞庭湖等地,他们的探索,给流域生态补偿提供了不同补偿方式和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补偿分类及实施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生态补偿实施地的空间地域特征及实际开展情况,将我国生态补偿分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大气环境保护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农业生产区生态补偿以及旅游风景开发区生态补偿共7类。通过分析我国已实施及在实施的113例生态补偿案例,对不同生态补偿类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我国各类生态补偿实施力度差异较大,各类生态补偿的区域分布对比明显,生态补偿的市场手段远未发展成熟,政府引导市场的模式仍是目前的主导方式。建议全面推进我国各类生态补偿工作,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稳定的资金来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探索完善市场补偿手段,积极推进各类生态补偿领域内的市场交易。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生态补偿型水权交易,培育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开展生态补偿型水权交易,通过水权交易方式推进流域生态补偿,是建立市场化方式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落实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推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水环境治理体系,有助于调动流域上下游地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积极性,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文章在深入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发展历程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观点,紧密结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需要,构建生态补偿型水权交易的实施框架,提出生态补偿型水权交易的实践路径,对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种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流域生态补偿实施框架与补偿模式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四种国内典型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并根据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分别探析四种模式在赤水河流域的适用性,以此构建赤水河流域最佳生态补偿模式。分析指出应当在赤水河流域内同时推行上下游政府间共同出资和财政转移支付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态补偿模式及实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田 《人民长江》2011,42(11):68-73
为研究我国生态补偿的实施效果,在介绍我国目前采用的两种基本生态补偿模式,即政府补偿模式和市场补偿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30 a实践的经验及教训,总结了我国生态补偿中存在问题。参考一些国家在生态补偿方面的有效做法,提出政府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方面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即依法管理、组织健全的管理体系,实行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及多元化融资渠道,并完善补偿方案,这些措施是取得生态补偿最大效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导致我国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应遵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责权利相统一、分类解决、公平合理、政府主导原则。国家作为对其划定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补偿主体,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该区域内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生态移民、自然形成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区治理、因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区域发展机会损失等进行生态补偿。流域上下游之间可通过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途径进行生态补偿。开发建设项目作为对区域生态补偿的主体,应对其造成的水土流失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等给予全额补偿。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补偿是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水流是生态保护补偿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部分地区开展了实践探索,但总体上看水流生态保护补偿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水循环的流域性特点入手,提出一种基于流域尺度的综合型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模式,指出流域综合型水流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基准、方式等确定的方法,并以珠江流域为例进行了探讨,为下一步科学推进水流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而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流域沿线政府成本共担、合作共治、效益共享,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自2010年以来,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已有很多实践,但因欠缺法律规制而存在诸多问题。《黄河保护法》对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制度化安排,为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全面推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建议对不同层级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效力进行区分,明确规定补偿标准确定的法律原则,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流域调水工程已经成为解决我国缺水地区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由跨流域调水引发的生态补偿问题是制约调水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发挥的关键因素.目前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主要是沿用流域内生态补偿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导致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主体缺失、补偿对象不全面、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极大地限制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实践的开展.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流域内与跨流域调水在受工程影响、水权转移形式、涉及的利益主体关系、生态补偿主导部门、生态补偿核算标准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以区域水权为理论基础,以生态补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形式以及补偿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并指出了当前我国实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应遵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责权利相统一、分类解决、公平合理、政府主导原则。国家作为对其划定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补偿主体,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该区域内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生态移民、自然形成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区治理、因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区域发展机会损失等进行生态补偿。开发建设项目作为对区域生态补偿的主体,应对其造成的水土流失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等给予全额补偿。流域上下游之间可通过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途径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1.
我国洪水灾害补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新辉  王慧敏 《人民长江》2008,39(12):96-99
我国目前的洪水灾害补偿分为国家补偿和市场补偿,这两种补偿机制都存在一定问题:国家补偿机制救济力度小,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激励不相容;市场补偿机制不完善,尚无相关的洪水保险政策及操作方案.分析了洪水风险以及补偿的性质,指出洪水风险是公共风险,不可保风险,洪水补偿是准公共产品.建议建立政府、市场、公众合作的补偿模式.指出补偿模式应该以能力、公平以及效率为依据,并遵循成本基于风险、救助、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参与为辅、多层次风险分担以及提高公众洪水风险意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邱凉  郑艳霞  翟红娟  樊浩 《人民长江》2013,44(13):94-96
随着赤水河上游资源开发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存在水资源量减少、水污染加重、森林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生存环境以及茅台酒业等的生产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责权利相统一、公平合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保护者得到补偿”等原则,建立了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保障制度,确定了流域生态补偿主体、对象、标准和方式,给出了建立赤水河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建议。通过建立赤水河生态保障制度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从而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3.
跨流域调水工程已经成为解决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兴建必然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5个国外著名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水资源禀赋属性,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为补充的生态补偿综合机制,健全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优先兴建解决水质型缺水问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建立生态监测评估系统,在工程设计阶段考虑生态补偿,增强全社会的节水环保意识等5个方面的建议,这将为我国跨流域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补偿作为一项重要机制在研究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根据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案例及实践,对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内涵、对象、标准和模式进行初步分析,对几种急需开展的流域生态补偿类型及难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分析表明:无论是块状的自然保护地,还是跨行政区的水流及水生态的生态补偿,都需要考虑流域多要素和多利益主体的综合补偿,才能实现全流域的生态补偿;补偿标准的确定需要根据保护地类型和重要性,在生态服务价值与保护成本加发展机会成本或者环境质量改进增量之间选择;在补偿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补偿要素和考核指标,才能使流域生态补偿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5.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实践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在流域生态补偿概念、理论基础、补偿标准及其测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国际和国内采用政府、市场、法律等手段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科研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新安江流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新安江模式”应运而生。经过十年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上游强化生态保护提供一泓清水、下游履职尽责支持上游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文章从水利视角总结“新安江模式”的经验做法,剖析下一步提档升级面临的水问题制约,研究提出完善补偿标准评价体系、丰富补偿主体和方式、调整流域区域水量分配、探索流域区域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模式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的3种类型,即跨界流域生态补偿、跨界流域污染赔偿与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总结为跨界断面水质水量生态补偿和水源地保护的生态补偿2种方法。通过对已有实践和研究方法的总结,分析各种核算方法的内涵和特征,认为跨界断面水质水量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适用于水体污染严重和跨界影响问题突出、上下游经济发展差距不大的流域,水源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适用于上下游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水源地区域。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水资源为纽带的流域内生态补偿是当前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探索中的热点领域。总结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实践案例,并从补偿目的、方式、特点、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关键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制定、法律制度建设、技术方法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的洪水灾害补偿以国家补偿为主,存在救济力度小,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以及激励不相容的问题.而市场补偿机制不完善,洪水保险屡试屡败。通过对洪水风险以及补偿性质的分析,指出洪水风险是公共风险,是不可保风险,洪水补偿是准公共产品。建议建立政府、市场、公众合作的补偿模式。提出补偿模式应该遵循能力、公平以及效率依据,基于成本原则,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参与为辅,多层次分担风险,以及提高公众洪水风险意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清溪水库是一座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水环境改善、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库建成后将对上游水源地天台县泳溪乡在生态环境效益、在建及谋划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以及民生等方面产生影响,为下游三门湾发展提供重要水源保障。综合实践案例、理论研究以及清溪水库建设补偿主客体的实际情况,借鉴流域水质水量协议模式、生态保护总成本法以及水权交易相关案例,对清溪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目标的生态补偿比拟法计算得到的补偿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