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于病毒和黑客日益猖獗,泄密事件逐渐增多,因此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单纤单向多模光纤的网络信息安全单向传输系统。对该单向传输系统进行了基于BLP模型的安全性分析,并对该系统进行改进,实现从低密级网络获取信息又能防止高密级网络信息泄露,提高了网络之间信息交换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解决网络间数据单向传输和防泄露问题为目标,研究了不同密级网络边界的高性能单向信息导入系统原理模型,描述了研究对象的硬件、软件架构设计及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分析了信息单向导入功能。文章最后从物理链路层、传输层、网络层等方面论述了防信息泄露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工业控制系统与涉密工作网络之间信息安全交换的问题,提高信息交换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单向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技术。构建数据交换可信验证模型,将业务数据分离成2个单向链路,并采用单向隔离设备实现网络的安全隔离和信息单向传输。通过控制信息管理子平台防止高密级信息流向低密级安全域,利用采集信息管理子平台抵御对涉密信息系统的攻击。设计数据安全传输机制,并进行私有协议封装。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工业控制系统与涉密信息系统间的安全互联和数据可信交换。  相似文献   

4.
该文针对在网络的不同安全域之间进行文件传输时数据只能由低密级网络向高密级网络传输的要求,设计了一款基于光的单向传输原理的数据单向传输系统,解决了利用通用移动存储介质将非涉密网络中的数据导入涉密计算机、同时防止涉密计算机中的信息通过通用移动存储设备泄露的问题。在硬件上设计上,由光单向传输特性保证数据单向传输;同时配合传输协议,通过限制和控制各节点带宽,保证数据传输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条件接收系统是实施收费数据广播业务平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基于DVB单向传输网络下的条件接收系统中授权问题,提出引入智能密码钥匙(USBkey)作为单向数据传输的终端用户身份认证及权限接收工具,提供一种采用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结合安全认证方案,以实现单向传输过程中的高安全性和实时性需要。该方案在央视数据广播的条件接收系统中得以成功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在对单向数据传输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的光闸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基于多传输通道的单向数据传输设计。首先阐述了多传输通道传输方案的基本思路,利用通用的光纤网卡实现了数据的单向传输,然后结合前向纠错技术进行可靠性设计,并给出了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调度算法。最后进行了系统的架构的设计。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案可以实现快速、单向、可靠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内网数据敏感度高、不可容忍信息泄露等类型企业联通工控网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需求,基于信息单向传输模型,分析了工控网、单向系统引入和企业内网影响等三方面的安全问题,设计了工控网信息单向传输企业内网安全网络结构,通过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边界控制、介质管理、准入控制和审计监控等防护措施,在管理上从企业管理机构、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8.
分析高速公路中的光纤紧急电话系统和WDM自愈环网的原理及特点,然后提出了光纤紧急电话系统中WDM自愈环实现方案——二纤单向通道切换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用私有协议标准和传输信息深度检测技术,基于USB总线的数据安全隔离单向传输系统。选用高速USB2.0控制芯片CY7C68001和ARM微处理器STM32F103组成一个通用的数据传输模块,实现主机间的USB直接通信;通过数据二极管单向传输技术,实现了信息流的单向传输;利用专用的物理信道和特殊的私有传输协议,保证文件数据的安全传输。最终实现处于不同密级网络计算机间的单向、可靠、高速、实时数据通讯。  相似文献   

10.
通过修改UDP通信协议,结合光传播的不可逆性,首次实现了安全单向信息传输系统,防止USB设备向目标主机进行文件传输时,盗取目标主机中的资料.系统硬件方面采用了S3C2410芯片(ARM920T内核)、光发送器、光接收器、多模单向光纤以及USB控制芯片等,软件方面设计了自定义UDP通信协议实现ARM芯片上的uCLinux系统向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阐述了自定义UDP通信协议的结构、注释、规则.该系统结合嵌入式USB通信设备和自定义UDP通信协议,不仅传输效率达到2M以上,而且实现传输的单向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小波去噪在拉曼单模光纤传感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拉曼光纤温度传感系统大多为多模系统,由于单模光纤传输损耗较小,采用单模光纤可以使测量范围轻易扩展。但由于单模光纤中产生的自发拉曼散射信号特别微弱,完全被淹没在噪声中,影响了系统的测温精度。针对存在的噪声信号问题,提出采用现有的累加平均算法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信号处理方法对拉曼散射信号进行处理。采用db5小波函数,分解层数为5层。通过matlab上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信号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信号中的噪声,同时又能很好地保留有用信号,缩短了系统的测量时间,改善了系统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大坝安全监控系统.系统可实时监控、预警大坝温度、应变、裂纹、位移和渗漏等信息,监测大坝上下游水位信息、区域降雨量信息等,旨在大坝施工和运行期间监测大坝的各个安全参数,确保大坝的安全.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集成光纤的感应和传输功能于一体,为防御大坝可能造成的洪水灾害,提供快速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对泛政府行业内网与其他网络间的跨网域的请求服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泛政府行业信息化数据跨域共享服务总线平台的设计方案,底层硬件设计上基于单向光传输方式,实现不同网域间数据的安全隔离传输;上层系统软件通过服务总线(ESB)体系架构和定义统一请求调用接口,实现跨区域、跨网域间服务授权访问、资源授权调用和数据安全转发。整个系统由请求协议转换、安全检控组件、健康度评估、MQ数据服务、节点资源调度、限流熔断管理、通道任务管理、资源监控上报等模块组成,可实现请求服务、设备状态上报、通道任务管理、安全访问控制等功能,并根据不同业务量级设定不同应用模式,可满足跨网域移动警务请求服务数据资源的安全、高效传输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FPGA的多路数据光纤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作战指挥系统中通信网络的传输信号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信道利用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以1310nm/1550nm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基十FPGA的多路、多速率模拟/数字信息综合传输的设计方案;采用了多种复用技术将不同种类的信号进行处理,复用到单根光纤上传输,以QuartusII 4.0为编译环境,以VHDL语言为开发工具实现了CMI和HDB3编译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语音信号清晰,数字信号传输误码率低.工作性能稳定;这说明基于FPGA的多路数据光纤传输系统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新型煤矿综合调度信息通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矿井信息化建设目标 ,新型煤矿综合调度信息通信系统正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文章对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光纤传输为基础的煤矿综合调度信息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在电子对抗系统、雷达系统、卫星导航和深空探测等多个领域中,微波信号经激光器调制后加载到光信号上经过光纤传输后其相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无法实现稳相传输。首次提出了一种双向同源相参微波光纤稳相传输系统,可实现微波信号在光纤中稳相传输。该系统利用恒温晶振产生相位稳定的多路同参基准信号,一路信号用做光纤传输的相位变化识别信号,经激光器调制成光信号,然后由光分路器分出多路光参考信号与需稳相的信号进行同光纤传输;其它同参信号作为基准信号与经过光纤传输的相位识别信号进行鉴相,其中基准信号与参考信号相参,构建2种信号相参的机理,实现以相位变化为参量的鉴相系统,利用参考信号的相位变化完成对传输的宽带射频微波信号相位变化的识别。在鉴相实现过程中,采用双平衡混频器完成对参考信号相位变化实时鉴相,由单片机对参考信号相位的实时变化进行采样,实时控制可调电动延时线(VODL)进行光传输链路光程差的跟踪补偿,完成对需稳相信号和参考信号的相位主动补偿,实现宽带射频微波信号光纤稳相传输。  相似文献   

17.
光纤入户已成为发展智能电网的迫切需求,为达到小区用户安全可靠用电和全程光纤数据业务传送的目的,本文对电力光纤入户工程中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和无源光网络2个关键技术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建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电力光纤入户工程组网的方法,并据此规划建设智能用电小区电力光纤入户的网络架构和组网设计原则,制定了基于以太网方式无源光网络的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入户组网配置方案,并付诸于应用实施。实施过程中首先明确了智能用电小区电力光纤入户工程的组网结构设计内容,节点配置以及三网融合与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的配置内容,同时对入户纤缆的配置及光纤接续方式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智能小区电力光纤入户工程网络结构设计合理,运行安全稳定,为大力推广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车窗防夹的多模光纤传感系统, 该系统安装在车窗框内,并基于斑纹图样的变化来获得信号.斑纹图样的变化被光电传感器阵列测量,其传感信号经过A/D转换器送进计算机内进行处理,然后,驱动车窗马达进行相应的动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通信和PCI Express总线的高速图像传输系统。分析了系统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FPGA内部逻辑设计,包括光纤接口的数据收发以及PCI Express总线的DMA传输;简要介绍了Windows WDM驱动程序及MFC应用程序的开发;给出了系统测试结果。该系统传输速率可达1.5Gb/s,且具有低成本、易扩展等优点,能够满足大多数高帧高清视频图像实时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