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水下抛石护岸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金山 《治淮》2004,(6):42-42
一、水下抛石适用范围 水下抛石是防汛抢险和水利工程护岸、护脚、护底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使岸坡旁产生的纵向水流不致造成直接冲刷护岸底部,具有防冲落淤,加固河岸,稳定岸脚的作用,能提高堤防抗洪能力.  相似文献   

2.
1前言河流在天然情况下或受人工建筑物干扰时,由于水流对河床的作用,常造成河岸崩坍危及堤防,或水流项冲堤防造成堤防决口,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为防止河岸崩坍,就必须修护岸工程,以制止河道向不利方向发展。护岸工程系护坡、护滩、护脚等工程的总称,由于河流的特性不同,采取的工程措施也各异,一般以枯水位为界,枯水位以上为护坡工程,枯水位以下为护御工程。护岸工程是人类在同大自然长期斗争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新材料的出现,又促进了这项技术的发展。国外从60年代开始利用土工织物软体排加固河岸或海岸,1974年…  相似文献   

3.
河岸侵蚀是塔里木河沿岸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土工织物材料在建筑行业的日益普及,土工织物袋、土工织物管在河岸保护工程广泛应用。现有的研究对这些工程施工后性能的研究很少。本文介绍了一项护岸工程施工后性能的研究结果,通过采用简化钻孔方法,以及详细的实验室试验结果和分析确定了岸边土的性质。本文还研究了护岸工程实施后,河岸附近河流流态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淤积情况。为了预测护岸工程竣工后第一年内因淤积而导致的砂坝形成情况,对淤积区进行了勘测,并绘制了等高线。根据淤积区的等高线确定了最终的水流模式。对护岸工程竣工后3年期间的卫星图像进行分析,以此得出护岸工程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广春 《治淮》2005,(11):26-27
水下抛石护岸是治理江河崩岸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在崩岸地段从深弘到岸边均匀地抛一定厚度的块石层,以减弱水流对岸边的冲刷,稳定河势.由于淮河的水流特性,普遍采用在枯水位以上用抗冲材料直接复盖在河岸上,即平顺干砌块石护岸,极少采用水下抛石护岸.目前,淮河流域比较系统而详细的水下抛石施工资料较少,也无专门的规章制度可循.现以淮河乔口段水下抛石护岸工程为例,浅议水下抛石护岸工程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伦下段护岸、导流坝、固床工程位于塔河县开库康乡马伦村所在地的黑龙江右岸。工程处于马伦—盘古河口江段,江中洲岛汊道较多,江道演变复杂。俄侧岛屿有乌斯塔诺夫斯基岛、拉格林斯基岛、乌瓦利内岛;我国侧有马伦站上岛、车地营子浅滩岛、盘古河口岛,我国侧滩岛背汊串沟发育,易受中高水切割。马伦村所在江岸地处弯道凹岸,直接受水流顶冲,加之土质松散、冰排撞击、水流风浪冲淘,冲刷塌岸严重。介绍马伦护岸工程水毁情况,分析水毁原因及工程修复的必要性,制定冰凌水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启东、海门的沉排和丁坝护岸工程,是以1954年当时坍势最严重处的海门县青龙港沉排护岸工程为先导(青龙港位于凹岸顶冲点部位,深槽逼近,河坡陡削,-10米等深缘以上小于1:2,1950年4月到1954年2月坍进1.05公里,平均年坍270米,形势最为险恶)。1964年起逐步发展为丁坝护岸工程,至1975年基本完成,共建丁坝142条,护岸74公里,共完成石方达155万立米。随着沉排和丁坝护岸工程的逐步完成,对长江河口北支自然地貌的变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种新材料(耐特笼土工网)用于江河护坡、护岸工程,解决水流对河床、河岸的冲刷问题,属黑龙江省首例并获得成功,为解决水下部分的护岸提供了新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细砂河床,属于典型的游荡性河流,汛期河床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摆动频繁。主流近岸部位,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容易造成河岸大量垮塌,对两岸的耕地、房屋和工程设施构成很大威胁。潍坊市经过多年来不懈地探索,在参考各地的经验,并经历了多次失败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初步形成在细砂河床上采用抛石丁坝、顺坝和混凝土井柱桩,排透水丁坝等护岸工程结构型式。这些护岸丁坝、顺坝,在许多河道整治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护岸构造物型式1.1草土压梢结构由于草土压梢重量轻,抗冲能力又差,顺坝在冲刷下沉的过程中,底部梢料很容易被水流冲走,20世纪70…  相似文献   

9.
1护岸工程对水流的影响 1.1近岸流速场的变化 (1)平顺护坡。平顺护坡一般对水流结构影响较小,只是边坡糙率的变化,对水流没有约束作用,不改变主流方向,使水流平稳下泄。由刚性材料的布置在被冲刷的河岸式堤(坝)坡上,直接阻止水流对河岸的侵蚀,达到工程的预期目的。在工程始、末端水流有变化,但不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逊别拉河流域发生洪水灾害的原因,并对今后逊别拉河干流规划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铅厂电站泄洪冲沙底孔消能设计中采用挑流消能方式,底孔布置在左岸岸边位置处,由于河道地形狭窄,轴线方向与河岸斜交,给河道岸坡安全带来威胁.经过比较,采用扭曲式挑坎挑流消能的方案,使挑射水流在顺水流方向向右岸分散,改善了均匀挑坎水舌集中靠近左岸的缺点,增加了水流的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吴县城镇供水管线工程冬季施工,管线沿逊别拉河河谷铺设,7次穿越逊别拉河.管线基础地质为第四纪冲积砂、卵石混合土层厚<3m,地下水埋深较浅,属强透水层.施工期间最低气温超过-38℃,由于在管线开挖、铺设、回填等施工中,抓住了管线施工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取得较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钢筋石笼和混凝土异形块护岸防冲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关于水流作用下斜坡上块石起动理论的基础上,从研究斜坡上单个块体出发,利用水流作用下异形块起动的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了异形块体平均粒径的计算公式,并由此设计了两种混凝土异形块和一种钢筋石笼的形状、尺寸及工程布置形式.结合工程实际,简述了混凝土异形块及钢筋石笼的施工机理及效果.与传统护岸形式相比,钢筋石笼和混凝土异形块防冲护岸具有漂距小、精度高、固冲作用显著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迎流顶冲的崩岸强度大的河段.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河岸抗冲性较差,水流冲刷力强,河床冲淤变化频繁,崩岸险情时有发生,河道治理对促进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分析了近年来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中下游水沙变化与河道演变特性,分析了中下游河道崩岸与护岸工程现状、现有护岸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阐释了河道崩岸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理,揭示了不同类型护岸工程的破坏机理,简要介绍了河道岸坡稳定性评估方法及其应用,总结了长江中下游的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最后通过典型实例介绍了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在长江中下游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钢管桩网坝是一种用于落淤还滩的新型透水工程。取长7~9m、管径5~6cm的钢管为桩材,以垂直河岸方向的排桩形式由岸边向河中立桩,桩上悬挂铅丝网片,上加横梁联接各桩,构成整体,再加拉线而成。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落淤护岸效果良好。文章介绍了工程结构和施工方法,并以五原县韩五河头险工钢管桩网坝的修建和运用为实例,对工程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草土护岸就是当渠道堤岸被水流冲蚀严重时,为避免水流冲刷,采用一层柴草一层土修筑的防冲设施。草土护岸有以下优点:1.施工进度快,缩短工期。砌护段在劳动力相同的条件下,草土护岸工程与砌石护岸工程,所需的工期比为1∶5~1∶8。2.就地取材,造价低廉。草土材料到?..  相似文献   

17.
荆江护岸工程水毁机理及加固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岸工程可抑制守护侧河床的横向变形,稳定弯道水流在不同水文年洪枯水期顶冲部位的范围,但不能改变护岸近岸河床的纵向冲淤变化特性.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将会引起长江中下游河道自上而下的沿程冲刷,一些坡度较陡或原守护薄弱地段将可能发生崩岸险情.荆江护岸工程段的加固应视不同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加固平面范围和控制坡度,宜选用块石、预制混凝土块、网模卵石复合材料等具有填筑还坡功效的材料、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8.
石枫  曹洪才 《人民长江》1995,26(2):18-21
位于长江河口段的浏河口河岸因受潮汐、风浪、船行波的侵蚀和冲刷、河岸严重坍塌,已成险工,急需修建护岸工程。工程中使用了高分子聚脂合成纤维修建加筋土挡墙,并在加筋体表面护砌混凝土预制块。由于土工合成筋材和土体界面剪向应力的效应,使其土体所受剪力转化为筋材的拉力,充分发挥了筋材强度高的特性,限制了土体的侧向变形,保证了岸线的内部稳定。使用钢筋混凝土锚定板护面,既可防止土工合成织物的老化,又可保护河岸免受  相似文献   

19.
逊克县奇克镇下段护岸工程由于遭遇罕见洪水导致该段护岸固脚大部分冲毁,固脚前被冲成陡岸;岸坡大部分脱落,损失惨重;三段堵口坝决口。如不采取措施,岸坡水土流失将会不断加剧,河岸坍塌不断加重,急需水毁修复。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逊克县车陆江段,受黑龙江横向环流影响造成江岸坍落严重,给生活在这里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威胁,通过治理,采取干砌石护坡,干砌石固脚,防止了河岸继续坍落,减轻洪水危害,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