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TSC高压晶闸管阀过电流失效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满足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装置可靠性及其试验方法和试验等效机理研究的需要,重点研究了TSC装置的核心部件--高压晶闸管阀在过电流故障状态下的失效机理.首先介绍了TSC系统及其阀的结构以及过电流故障形成的原因和特征,并给出了过电流的数学方程和仿真波形.然后按照过电流故障的不同发展阶段对TSC阀的电流、电压和热等应力进行了解析分析.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器件的物理特性,对TSC阀各个元件在各种故障应力下的内部物理过程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了TSC阀在过电流故障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指标,从而揭示了TSC高压晶闸管阀的过电流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2.
朱帅  李晓明  张英 《华中电力》2004,17(6):22-24
分析了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的无功补偿系统中晶闸管非全相导通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TSC系统中晶闸管非全相导通故障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帅  李晓明  张英 《浙江电力》2005,24(1):26-28
分析了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的无功补偿系统中晶闸管非全相导通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一起35 kV并联电容器组投入时发生的爆炸起火故障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故障后设备检查试验、故障录波情况,结合故障电容器组的结构、运行状况和仿真计算,对故障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避免该类故障发生应采取的措施,分析结果对提高电容器组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集合式电容器组故障情况的基础上,对集合式电容器组内部故障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220 kV变电站发生的一起10 kV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事故进行分析,探讨同型号空心电抗器存在的共性问题,得出该串联电抗器故障原因有制造工艺差、绝缘老化及操作过电压的影响.提出空心电抗器维护及改进措施.为提高电容器组串联空心电抗器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集合式并联电容器故障、不正常运行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调查集合式电容器组故障情况的基础上,对集合式电容器组内部故障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二控三型TSC快速重复投切晶闸管闭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零过渡投切原则,对低压配电系统常用的二控三型TSC装置电容器组快速重复投切时出现晶闸管闭锁现象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对发生该现象的概率进行了计算。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电容器组损耗、放电电阻及残压等参数对重复投切时间响应的影响,并对防止出现晶闸管闭锁现象提出了解决方法,提高了TSC装置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通过仿真和实验对上述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为设计快速响应的TSC装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某500 kV变电站发生的一起35 kV电容器组故障的现象,分别从现场检查、设备返厂解体及试验等方面对故障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出故障原因为电容器组框架之间因异物搭接造成了相间短路、电容器损坏.针对本次故障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防止类似故障的改进措施,对电容器的安全运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华新换流站历次投入并联电容器的过程中,较之其他各组,投入最后一组并联电容器时,引起交流电网扰动的概率较大,同时也会进一步导致换流器发生换相失败故障,甚至引发直流系统闭锁。分析了最后一组并联电容器投入时引发换相失败的过程及发生换相失败的原因,同时通过电容器设计、电容器开关本体、开关控制回路三个方面对并联电容器组投入时引起交流电压扰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华新换流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和后续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并联电容器广泛应用于电网的无功补偿,但由于频繁操作并联电容器导致的操作过电压会损坏绝缘设备,影响电网运行可靠性.并联电容器的操作过电压主要指分闸重燃过电压,合闸时一般不会产生威胁电容器绝缘的过电压.通过分析重燃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增加一套常闭断路器来模拟开断并联电容器组时重燃过电压的仿真模型.利用所提出的仿真模...  相似文献   

12.
对于应用在发电机保护断路器成套装置中的电容器,要求其长期运行在较高环境温度下.笔者从提高电容器使用温度的角度,对聚丙烯膜浸渍苄基甲苯电力电容器进行了高温条件下的老化试验和过载试验研究,分析了提高全膜电容器使用温度的可能性及极限温度,认为该介质结构的电力电容器在心子温升不超过10℃时,可连续运行在80℃高温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功率变换电路电解电容器故障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功率变换电路中电解电容故障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的故障预测方法。通过对电解电容失效机理进行研究,建立其等效电路故障模型,并选择等效串联电阻(ESR)作为寿命特征参数、输出纹波电压和电容电流作为监测信号;通过FFT对监测信号进行频域分析,计算ESR;利用LS-SVM对ESR回归建模、预测。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Buck电路,对电解电容的故障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的对电解电容故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基于累积损伤理论的铝电解电容疲劳损伤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提出了一种使用累积损伤度的电解电容疲劳损伤评估方法.文中分析了电解电容的老化机理、老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老化过程的线性累积效应,以纹波电流热效应的累积值作为衡量电解电容疲劳极限和疲劳损伤的量纲对损伤度进行计算,根据对不同纹波电流损伤度进行求和所得到的总体累积损伤度对电解电容的疲劳损伤情况进行直...  相似文献   

15.
变电站并联电容器组运行过程中,由于电介质绝缘老化等因素的影响,电容器内部可能发生各种故障,产生较大幅值的过电压,威胁电容器组绝缘。通过ATP-EMTP软件模拟了66 kV变电站并联电容器组在发生电容器元件击穿熔丝燃弧、击穿元件可靠熔断、电容器群爆以及群爆重燃等4种故障情况下的电容器组节点电压、电流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发生电容器元件击穿熔丝燃弧、元件击穿可靠熔断时,电容器组节点电压基本不变,完好电容器元件上流过电流略有上升;电容器发生群爆以及群爆重燃时,电容器组节点会出现明显过电压、过电流,威胁电容器组绝缘,应予以防护。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目前国内直流换流站交、直流滤波器电容器运行情况,并通过对交、直流滤波器电容器内部结构及近年来故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总结出导致电容器故障率偏高的3个主要原因:内部绝缘老化、内熔丝性能不稳定和接头设计不合理。并提出了4条优化设计建议,这些建议对于进一步优化电容器设计,提升直流换流站交、直流滤波器电容器运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电力电容器的热老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电力电容器用绝缘材料的热老化规律,以及它与热性能的区别进行了讨论。并对绝缘材料热老化的理论基础—阿仑尼乌斯公式,以及不同绝缘等级的寿命减半的规则作了简单介绍。还对今后电容器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对电力电容器用绝缘材料的热老化规律,以及它与热性能的区别进行了讨论。并对绝缘材料热老化的理论基础—阿仑尼乌斯公式,以及不同绝缘等级的寿命减半的规则作了简单介绍。还对今后电容器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均压环的漆膜对断口均压电容器介损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建立了均压环的漆膜与均压电容器串联的电路模型,模型的分析结论与测量结果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实例计算表明,漆膜的电容量和介损值很大,因此在测量中要尽量避免漆膜的影响,测试线要接在金属接触良好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电力电缆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热老化现象容易加速绝缘失效,限制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引发电力系统故障。纳米粒子掺杂改性可以提高聚乙烯基体材料的热稳定性,开展相关研究可以为提高电缆绝缘寿命提供解决方案。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二氧化钛(Ti O_2)纳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热老化条件下纳米粒子质量分数、老化时间、老化温度对材料介电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Ti O_2纳米粒子能够改善LDPE基体材料的介电特性,当Ti O_2纳米粒子填充质量分数为0.5%时,纳米复合材料介电特性最佳。老化时间和老化温度是影响材料介电特性劣化的两个重要因素,随着老化时间推移和老化温度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劣化现象越明显。对聚乙烯材料进行纳米改性的同时降低电缆运行环境温度,对提高电缆绝缘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