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水质监测工作与水资源保护,文章首先概述了监测密度较小且断面种类不全、监测条件差且方法单一、缺少信息服务系统等当前水质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水质监测对水资源保护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根据水资源保护现状与远景预测结果,提出水质监测基本要求。旨在为确保水资源保护发挥预期效果,保护和恢复水环境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西水利》2011,27(11):22-23
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是山西水利行业唯一具有水环境监测法律效力的机构,主要承担水环境监测、水资源质量评价及水资源保护研究等任务。负责监测省境内河湖水库的水质状况,受权审核水域纳污能力,负责水利工程建设、供水水源地以及取水许可的水质监测,参与辖区内重大水污染事故和由水污染引起的水事纠纷的调查、仲裁等。为此,中心承载了全省人民对水质安全的重任。为了打造一支能托起蓝色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保护》2016,(1):147-147
松辽流域水环境监测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主要负责省界水体及重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监测和流域水环境监测站网规划编制,指导流域内水环境监测工作;承担流域内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水资源质量公报和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通报的编制、水资源保护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承担授权范围内入河排污口监测,为实施流域重要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厄瓜多尔Napo流域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厄瓜多尔水质监测与评价体系的特点,参考中国和欧美国家水质监测与评价方法,系统分析了Napo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流域污染源分布特点及其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针对Napo流域水环境污染情况,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制定了Napo流域水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同时,针对Napo流域水环境监测能力弱、监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松辽流域水环境监测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主要负责省界水体及重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监测和流域水环境监测站网规划编制,指导流域内水环境监测工作;承担流域内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水资源质量公报和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通报的编制、水资源保护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承担授权范围内入河排污口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水质监测是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以实现水资源有效保护的基础。在监测站点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河流水质监测,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及处理的自动化是水资源保护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水文总站于1963年成立,主要负责北京市水文行业管理,组织与指导开展北京市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监测、分析评价及预测预报工作,发布各类雨水情、水资源及水环境信息,开展水文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水文专业技术咨询服务,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水文概况 截至2016年底,在北京市共布设各类水文站点1 760个.其中,水文站102个、雨量站177个、水质监测站点565个、地下水位监测站点885个及水生态监测站点31个,每年可提供水文水资源基础数据约300万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水质监测在水资源保护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能够实现对水质的不断监测,随时掌握水环境质量,文章将着重对水质监测在水资源保护中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了当前河北省水质监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为河北省水资源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保护,维护湖北省水生态安全。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委托湖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展开对湖北省境内重点入河排污口的调查和监测工作。介绍了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的方法及成果,对监测成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相关治污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流域管理中水质监控技术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环境质量实时监控则是水环境管理的耳目和依据。总结目前我国水质监控体系的基本状况,综合分析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监控体系与水环境管理要求不相符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在线监测能力不足、监测方法自动化程度不高、缺乏定性监测和具有一定覆盖面的监测手段等。并根据国内外水环境监控的发展趋势和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要求,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多级水质监控体系及点面结合、实测与模拟并重的水环境质量监控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