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混纺物中同时存在多种复合纤维进行定性研究。在传统的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基础上,引入红外光谱分析法和热分析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法、熔点法)对同时含有聚乙烯/聚丙烯复合纤维(PE/PP)、聚乙烯/聚酯复合纤维(PE/PET)的织物进行各种定性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复合纤维均为皮芯结构,其燃烧特征、溶解特征均体现了PE、PP、PET 3种纤维的复合特征,红外光谱及热分析可观察到两种复合纤维的皮层与PE单组份纤维的特征、芯层分别与PP、PET单组份的特性基本相同,该方法可准确鉴别聚乙烯/聚丙烯复合纤维和聚乙烯/聚酯复合纤维混纺的纺织品。  相似文献   

2.
丙乙双组分复合纤维皮层为低熔点聚乙烯,芯层为高熔点聚丙烯,适宜加工非织造布.简介该复合纤维及其非织造布的特点和用途.  相似文献   

3.
简要综述了聚丙烯针织物的生产和它在汽车领域可能的应用.可以将聚丙烯纤维加工成满足汽车中需要的纺织品,所有加工聚丙烯织物的方法都可以采用,复合时可采用植绒或泡沫复合,制作汽车部件的方法可采用注模法、复合法及吹压法等.在未来纤维市场中,聚丙烯和聚乙烯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共混可润湿聚丙烯流体的流动特征与常规聚丙烯相似 ,为典型的假塑性流动 ,其非牛顿指数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表观粘度和粘流活化能随共混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聚丙烯/聚氨酯复合纤维的可纺性以及聚丙烯/聚氨酯/超细羽绒粉体复合纤维的可纺性、染色性和回潮性能。结果表明,当聚氨酯含量≥35%时,聚丙烯/聚氨酯复合纤维的可纺性会急剧下降,且随着聚氨酯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失重率逐渐增大,颜色从透明逐渐向白色转变。当超细羽绒粉体含量增加至22.5%时,聚丙烯/聚氨酯/超细羽绒粉体复合纤维的纺丝成形性急剧下降,同时出现了断丝现象;未添加超细羽绒粉体的复合纤维仍然保持透明且基本不回潮,而加入7.5%~22%超细羽绒粉体后的复合纤维都达到了染色效果,且随着超细羽绒粉体含量的增加,聚丙烯/聚氨酯/超细羽绒粉体复合纤维的色深值和回潮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复合抗静电阻燃ABS 、聚丙烯、聚乙烯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塑料的抗静电阻燃机理,详细介绍了复合抗静电阻燃ABS塑料、聚丙烯、聚乙烯材料的研制工艺及配方;给出了复合抗静电阻燃ABS塑料、聚丙烯、聚乙烯材料的抗静电、阻燃性能测试数据,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聚乙烯、聚丙烯、ABS塑料具有优良的抗静电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7.
世界领先的聚丙烯纤维供应商维顺(FiberVisions)公司宣布从2008年7月1日起基于销售地区和纤维品种的不同,对公司旗下产品聚丙烯和聚乙烯纤维实行2%-10%不等的涨价措施。  相似文献   

8.
双组分高聚物熔体在毛细管中曲流动对复合纤维的纺丝成型及纤维的截面结构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双组分熔体在毛细管中作并列流动的界面运动。实验表明:化学结构不同的两种高聚物熔体以两连续相流动,界面运动与熔体的粘弹性有关;两种高聚物分子结构的不同,挤出条件、熔体温度、剪切速率和毛细管长径比的不同,所得纤维横截面的界面形状及纤维从喷丝孔挤出时的弯角有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将药物阿司匹林、聚乳酸(PLA)和丝素蛋白(SF)同时溶解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体积比7:3)的二元溶剂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PLA/SF复合纳米纤维。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纤维形貌,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其成分,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释放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药物的吸光度,并计算其释药速率。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药粉质量分数的增高而减小且PLA和SF能很好的复合;SF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纤维释药速率最大;释药速率随着药粉浓度的增大而加快。  相似文献   

10.
江谷 《印刷技术》2008,(10):57-58
聚丙烯挤出复合工艺 1.聚丙烯挤出复合的特点(1)加工性卓越。高速复合性、薄复合膜的加工性卓越,缩幅小。(2)黏结性好。即使不使用增黏涂布剂.也能与牛皮纸、铜版纸、聚丙烯薄膜、聚丙烯编织布等基材复合,并能获得足够的黏结强度。(3)性能卓越。热合强度、透明性、光泽度、复原性、耐热性、防湿性、阻气性、耐油性等方面比高压聚乙烯优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检测手段对聚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聚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为皮芯结构;其燃烧特征、溶解特征体现为乙纶和锦纶的复合特征;在红外光谱测试和DSC测试中,聚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均与单组分乙纶、锦纶有明显区别,且复合了两种单组分纤维红外特性和热性能特征。综合以上方法,可实现对聚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的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聚乳酸( PLA)纤维与聚丙烯/聚乙烯( PP/PE)复合短纤维的性能特点,重点探讨了热轧温度对PLA纤维热轧非织造布纵横向强度和柔软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LA纤维与PP纤维熔点接近,适宜采用热轧工艺生产非织造布;PLA纤维的热轧温度黏合窗口为157~164℃,在生产中可以根据用户对产品强度和柔软度的要求,在此窗口中进行热轧温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采用湿法造纸方法,以聚烯烃纤维(聚乙烯和聚丙烯纤维)和亲水化处理过的聚烯烃纤维为原料,抄造出电池隔膜纸,研究了原料的洗涤、配比、疏解方法、分散剂种类、干燥热压等因素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的分散浓度应在1%以下,并加入分散剂和消泡剂,在标准浆料疏解器中以旋转速率3000 r/min分散和在热压温度135℃可得到吸碱性能良好的电池隔膜纸。  相似文献   

14.
<正>UHMWPE是目前世界上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而CBF具有综合性能好、性价比高的特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名词解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又称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是目前世界上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是分子质量在100万~500万的聚乙烯所纺出的纤维。它与芳纶(对位芳纶PPTA、间位芳纶PMIA)、碳纤维(CF)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高科技纤维"。由于UHMWPE纤维具有众多的优异特性,它在高性能纤维市场上,包括从海  相似文献   

15.
《毛纺科技》2012,(8):8
近日,欧盟将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纳入纺织品纤维法规,法规要求在欧盟各国,纺织产品的标签及标记必须使用这个名称说明这种纤维成分。复合纤维是指在同一根纤维截面上存在2种或2种以上相混合的聚合物,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具有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日本公开特许No10013(2006.4.20)生产的壁纸由基质纸与扩充树脂层所组成。基质纸为两层,面层纸页由15%~80%聚乙烯纤维和20%~85%木浆纤维组成,底层纸页由15%~80%聚丙烯纤维和20%~85%木浆纤维组成(如面层为聚乙烯纤维:木浆纤维  相似文献   

17.
测试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聚丙烯短纤针刺土工布及其与聚乙烯膜复合制备的复合土工膜的各项力学性能,对比分析发现:不同面密度的聚丙烯针刺土工布,其纵横向拉伸断裂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不与面密度同比例或同趋势变化;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的撕裂强力和CBR顶破强力均大于相同面密度的聚丙烯短纤针刺土工布;复合土工膜的硬挺度、拉伸断裂...  相似文献   

18.
以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作的抗剪切增稠针织物(STF)、纬平针织物和聚丙烯非织造织物复合而成的防刺层为研究对象,从织物的铺层角度和复合比例出发,探讨优化STF针织复合防刺层的防刺性能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TF织物层和纬平针织物层间的铺层角度均为135°时,抗穿刺性能最强;STF织物、非织造织物和纬平针织物的层数比例依次为1∶3∶2时,STF针织复合防刺层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通过高锰酸刻蚀 ,发现熔纺和冻胶纺的高模聚乙烯纤维内都有纵向密度缺陷区 ,这与纤维样品经过利兹大学高温致密化处理后出现的结构相同。对这种材料 ,提出了一个新的纤维结构模型 ,即这种结构是延伸于纤维中的缚结分子网络上成核的结果。随后在网络之间的结晶生长遭遇到结晶收缩应力 ,导致分散的高自由体积的密度缺陷区。四种市售聚乙烯纤维 ,其外观特征及其内部超分子结构都各不相同 ,同时还比较了市售聚丙烯纤维的结构。1 引 言  利兹大学对高模聚乙烯和聚丙烯纤维热致密化产品进行形态学实验 ,发现这些纤维都包含一种很明显的内部缺…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纺制聚酯/聚丙烯皮芯型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技术,分析了皮芯型复合纤维的物理指标。结果表明,采用48孔皮芯结构喷丝组件,纺丝速度2 600~3 700 m/min,生产169 dtex/48 f聚酯/聚丙烯皮芯型复合纤维DTY时,侧吹风风速为(0.4~0.6)土0.02 m/s,风温为12~20℃,湿度为60%~80%;加弹纺速400~500 m/min,B/Y比1.3~1.5,变形温度120~135℃,定型温度125~140℃,牵伸比1.3~1.5,可纺制出性能优良的复合型地毯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