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绿韵红脉的交响曲:城市共轭生态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态学视野探讨了城市问题的代谢失衡、系统无序和管理失调的动力学机制,介绍了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剖析了城市生态的关系、学问与和谐状态的内涵,探讨了处理城市共轭生态关系的生态控制论原理和共轭生态规划方法.共轭生态规划是协调城市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生产与生活以及城市与乡村、外拓与内生之间共轭关系的复合生态系统规划,是平衡城市人与环境间开拓竞生、整合共生、循环再生、适应自生关系的规划,其核心理念是城市生态服务和生态建设.论文以北京总规修编的共轭生态规划研究为例,介绍了9类共轭生态关系和北京共轭生态规划六个层次中的部分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牛雄  卢健松 《华中建筑》2010,28(3):166-169
该文回顾了中国古代天象体系的构成和其中蕴含的文化哲学思想,阐述了古代中国天文思想与城市、园林营造的内在关系,以期对当今的规划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传统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中,与地方自然环境相结合,在城市选址与营建、城市朝向、轴线关系及标志建筑等城市格局构成方面都有着丰厚的经验。本文通过对闻喜古代城市结合自然环境的城市格局进行深入研究,总结闻喜古代城市在建设时是如何与山水环境和谐共存的,对其营建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为今后闻喜城市的发展及规划提供借鉴与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4.
《四川建材》2015,(6):65-67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促进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符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规律。生态城市的规划与绿化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通过对该关系的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优化。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是基于对城市的规划,是人对自然新的认识,按照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任何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想法,生态城市是人们依照生态学构建的自然、经济、社会共同协调的新型关系。提供人们骱质量、健康、和谐、稳定的宜居城市,生态城市需要精心设计,需要规划,送过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现状,阐迩了需要大力发展生态城市,以求人与自然可持续、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结构对中国古代城市肌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山西建筑》2006,32(1):62-63,79
提出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左右中国城市规划思想的看法,介绍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从中心位置选择,对称布局、街道分割、居住模式、市场变迁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实践,以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往对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设计的研究大多只关注设计手法层面,而很少探讨其设计模式的发展演变特征。本文通过剖析古代都城规划实例,揭示出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设计发展的六个阶段,并着重分析了夏商西周、魏晋隋唐和明清三个具有里程碑性质阶段的城市中轴线设计特征。  相似文献   

8.
景观生态化设计的理念贯穿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始终,生态景观化公共设施能够提升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并唤起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沟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利于整个城市景观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共荣。针对生态化设计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公共设施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等多方面的特点入手,确立合理的生态化规划法则,为后续确立良好的公共设施产品生态化设计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未来的城市设计中,遵循生态原则是必然的趋势,而山水城市正是生态规划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理念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体现,是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式,山东城市集中反映了人们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想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心"已成为当今城市中心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绿心"概念的提出代表着城市绿地从单一的公园概念向城市功能系统思维的转变。深圳光明新城中央公园的规划充分考虑公园和新城的关系、城市未来生活方式等问题,成为展示光明新区独特城市魅力以及提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有先锋性的城市开放空间。通过对城市"绿心"历史溯源与实践研究,总结城市"绿心"的重要功能与特征,并以光明中央公园为例深入解读"绿心"的规划思想与规划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市宝船小区规划设计招标中标方案为例,从营造富有特色的人居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就小区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解决的人与环境的融合、历史文化遗存的发掘和利用,居住环境的自然化、以及整体环境的文化品位等问题,阐述规划实践中的基本思路和作法。  相似文献   

12.
张玉江 《山西建筑》2007,33(27):11-12
结合工程实际,从空间构成设计、道路系统设计、细部设计及植物配置设计四方面探讨了小区环境的塑造,分析了古运河滨水休闲带环境规划设计和商业街环境规划设计,以创造人与环境相和谐的居住场所,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3.
胡凯华  胡华  徐君华 《山西建筑》2008,34(13):53-54
分析了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随意拆除旧城建筑、盲目国际化、滥于复古等问题,并就如何创建和谐城市作了深入的探讨,从而使建筑达到与人、城市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时代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宁德东湖豪门住宅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为例,从建筑布局、户外空间组织、绿化环境景观设计和建筑套内空间、单体设计等方面来探讨创造一个符合人的生活规律并具有较好的舒适性、方便性,体现和谐,共享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泉州西湖公园西大门和北大门设计,阐述如何在城市化的地域环境中进行公园大门设计,注重城市环境和城市居民的需求,以求达到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张军  孙尧 《华中建筑》2011,29(9):60-64
吉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以“交流-共享”为主要规划理念,构建了生态环境和人文要素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运用了“生态-人文”相结合的模式,将校园规划作为一种动态过程研究校园的弹性生长;通过引入连续有机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类景观小品,体现交通类院校的特色.规划在注重传统校园空间形态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不仅应重...  相似文献   

17.
吴萍  周瑾 《山西建筑》2011,37(5):11-13
以大连大有恬园居住小区二期为例,叙述了其节能、节水等生态建设手法以及在整个规划方案布局上体现的生态住区理念,包括环境空间突出"山""水""绿",住区空间规划"瘦""露""透",以期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山水城市理念源于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生活的环境的思考,其主旨是追求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山水城市"根植于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和历史,同时融合了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学"等理念,具有深刻的规划内涵和时代性。以浙江省江山市城南新城发展战略规划为例,思考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战略规划层面的研究应用,积极探讨"山水城市"的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杜白操 《规划师》2008,24(5):8-10
统筹、法制、节约、和谐是<城乡规划法>的四大亮点.统筹,就是要做到"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与建设统筹"、生产与生活统筹".法制,就是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节约,就是要坚持"四节"与"环保"的原则.和谐,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资源与发展和谐","建设与环境和谐"、"城与乡和谐"等.  相似文献   

20.
李莉 《城市建筑》2014,(21):30-30
建设的不规范,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城市进行重新规划。只有建造一个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社会,才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文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