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也是近视眼中的一员。从上初中开始就配眼镜了,那时候只是为了方便学习,只要看清字,平时不戴眼镜,因为那时眼镜太重,又不漂亮。但自从进了眼镜店做营业员后才了解原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眼镜也在不断更新。如今随着这种进步,眼镜店也多了起来,要商店营业利润高,就不能光靠眼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服务水平和推销自己眼镜品牌质量的热忱。因此我  相似文献   

2.
胡蝶与无框眼镜 老一辈著名电影演员胡蝶成绩卓著,但她初拍影片时缺乏经验,也免不了闹笑话。一次,她和张织云搭档拍片,张织云演的角色要戴眼镜,因为害怕拍摄时镜头反光,戴的眼镜没有镜片只有镜框。戏中有一个胡蝶替张织云擦眼泪的镜头,胡蝶拿起手绢就从眼镜框里擦过去了。这时,导演大叫:“No good!”把胡蝶吓了一大跳,手绢一下子夹在眼镜框里取不出来。那时是拍的无声片,导演大喊大叫也无妨。后来胡蝶才明白,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镜框抬起来后才擦眼泪。 雷恪生与水晶眼镜  相似文献   

3.
正3月去米兰参观了今年的MIDO展——一个在全球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眼镜展会。我最初的感觉是,这么多的眼镜款式,真都值得展出吗?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眼镜产品和流行,有没有明确的标准对各种各样的产品和它们所倡导的趋势进行评断呢?像这样的展览当然不是纯粹的宣传,因为它们有存在的时尚和文化基础。但它也强调一个行业和领域的历史,并以此来影响甚至教育消费者。  相似文献   

4.
眼镜小史     
对于眼镜的历史,眼镜及眼镜史的研究专家都做了大量的考证,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得到公认的结论。 多数人认为眼镜是中国发明的。早在公元前2283年我国就有了原始的眼镜,那时,我国的皇帝就是通过透镜来观察星星的。据孔子记载,那时中国人戴水晶石或其它透明矿物做成的眼镜来遮挡阳光或治疗眼病。  相似文献   

5.
我与眼镜结缘已有两年时间了,在两年之前眼镜对于我来说并不熟悉,虽然我自己是一个近视患者,但我从来没有真正地踏入眼镜店,去配一副适合自己的眼镜。机缘巧合,我在2005年10月进入了眼镜行业,当时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当我真正地去接触和了解眼镜之后,才发现原来一副小小的眼镜虽然不起眼,但里面的学问却非常大。  相似文献   

6.
我与眼镜的缘分还得追溯到十几年前第一次配镜的经历,那时可以验光配镜的眼镜店很少,尤其在我生活的小城市更是稀有,以当时人们还比较传统守旧的观念看,即便是有人们也不会放心去那里配镜,还是相信公立医院的专业和信誉。  相似文献   

7.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商家促销和与顾客沟通感情的主要辅助工具,许多眼镜店也用上了这一招。我是本地一家知名眼镜零售店的VIP客户。自从成为这家店的VIP后,我就不断收到他们发送的手机短信,内容包括提醒我复查或是清洗眼镜,偶尔还会发一些爱眼护眼的小知识。最初我还会为他们的贴心关怀而感动,但久而久之也麻木了,因为他们现在发给我的信息无外乎就是新品上市或是打折信息,还有就是节假日发送的一些公式化的祝福短信,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人好奇于Coterie的成立,其实在2011年创立品牌初期,我和几位好朋友在闲聊时发现,那时的眼镜消费市场几乎都是以功能性眼镜为主导,但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对眼镜的款式要求高,购买频次也不低。我们当时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可以像时尚商品一样来运作眼镜呢?把眼镜当作饰品销售,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来自时尚企业的我们来说,更像是一次绝地反击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这个月末,我要去美国出席一个金融会议,添置了一些新衣服后,我打算重新配一副眼镜。我一直在本市最有名的眼镜连锁店配镜,因此也成为了该店的VIP。现在佩戴的这副眼镜是3年前配的,这3年来,除了偶尔在眼镜店一楼的大厅清洗眼镜外,我基本上没有在这家眼镜店消费过。上周我去配眼镜,一进店,我便向导购说明了需要重新配一副眼镜,并出示了我的VIP卡。导购接过我的VIP卡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贵刊编辑: 我的工厂主要从事眼镜出口生产。近年来,生意远没有以前那样好做了,不仅订单减少,而且数额也越来越小,再加上原料、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用工荒等诸多问题,使得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坐在家里,等客上门,而是要主动走出去,积极寻找客户。  相似文献   

11.
眼镜添乱记     
我的眼睛近视度数不太深,可也离不开眼镜。有一次要去新加坡,临行前,眼镜出了毛病——鼻托丢了一个。真是忙中添乱。我赶紧跑到单位附近的一个眼镜分店,想配一个鼻托。进门一问,答复很简单:“没有。”怎办?找大地方吧!我又坐车跑到一家大眼镜店。还好,这儿能配。服务员拿出一个装零配件的盒子,挑了一会儿,对我说:“没合适的。这儿有一个大点的,和原来那个不大对称了,行  相似文献   

12.
20年的时光,对于浩瀚的历史来说,只不过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对于我们眼镜行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这20年的时光却是非常值得回忆和骄傲的。因为中国眼镜行业在这2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眼镜标准化体系基本建立,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中国眼镜质量标准化工作的一员,我见证了中国眼镜行业的巨大发展和成功。上世纪80年代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眼镜标准化管理机构,也没有专业的眼镜质量检验机构,眼镜行业尚未制订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只有部分眼镜生产企业是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生产,但大部分企业基本上处于无标生产状况,对产品的质量监控缺乏意识和手段,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落后,故产品的质量存在许多问题。此外,眼镜行业缺乏系统的视光学教育和培训,从业人员的素质长久没有得到提高,再加上管理方面的差距,长期以来,我国眼镜产品的质量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眼镜行业也开始显现了曙光,眼镜生产和验配企业都开始进入了发展期。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1981年5月,原国家轻工业部批准轻工业部玻璃搪瓷研究所筹建成立”全国玻璃搪瓷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站“(国家眼镜玻璃搪瓷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前身),并委托中心站负责服镜标准化的归口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大揭秘     
正大家好,我是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服务平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要有新名字了,并且还会有新形象。想知道我的最新情况吗?那就赶快拿起手机扫一扫文中的二维码,立马关注我吧。新的一年里,我会继续努力,我肚里的干货,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活动:应有尽有你是眼镜从业者?OK,伦家是全国性的行业新媒体平台,可以宣传你的品牌,也可以只是混个脸熟,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你是谁,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14.
正如深圳是一个无“历史”可言的城市一样,深圳的眼镜业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大大小小的眼镜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但至今眼镜市场上还没有谁家占绝对主导地位,可谓诸侯割据、群雄分争。 无规模化中心式眼镜专业店的经营模式是深圳眼镜业的一大特  相似文献   

15.
正我出生在一个"吃货"家庭,很多深刻的童年记忆都围绕着一张张热闹的饭桌。我姥爷和姥姥都特别爱热闹,那时每天都会摆流水席,让他们的弟弟妹妹和子女们随时来家里聚餐;爷爷和奶奶也很好客,几乎每晚都有爷爷的学生带着家属来家里吃饭。如今我工作繁忙,与家人又没有住在同一座城市,家庭聚餐的机会越来越  相似文献   

16.
在确定悬挂机组的水平牵引力时,往往要测量拖拉机悬挂系统上拉杆工作时的动态摆角,但目前除了用手工测量外,还没有更好的测量方法和现成的仪器。为了解决杆件动态摆角的自动测量问题,我所于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是眼镜设计制造的开发商,我不但要追随时尚的潮流,迎合消费者求新、求奇、求美的需求,而且还要穿越历史的尘埃,去照亮被遗忘的题材,去激活被冰冻的灵感,去重塑早已被麻目的人文符号…… 既然“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何况我们的眼睛呢?为什么不用奇思妙想去抒写眼睛市场的细分呢?为什么不可用独特的人文符号去配置人们的眼镜世界呢? 眼镜算什么?眼镜很不平常,但眼镜背后的故事却很精彩。  相似文献   

18.
“有时候困了,摘隐形眼镜挺麻烦,就戴着睡,睡醒了,眼睛红红的,特别难受,而且眼镜那时就特别不好摘。”17岁的高中学生陈小红说。  相似文献   

19.
进入眼镜行业的那一天.也就是我正式步入社会的那一天。从那时我就明白:理想很丰满.现实好骨感。不管你是什么学历、什么专业.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因为我进入的是一个团队,要做得很优秀.需要每个关口的严格把关和默契的配合。以后,随着我逐渐融入这个团队,工作起来就觉得格外充实而富有成就感,令人值得回味的事情也变得多起来。以下就是一件颇值得我回味的事。  相似文献   

20.
赵静 《饮食科学》2004,(12):45-45
我小的时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不仅苗条而且漂亮.是远亲近邻眼中的美人坯子.姑姑现在还经常说起我那时的基础那么好.不知怎的就变成后来初中时的模样。她的感叹真的不无道理,明明是个天真活泼的美少女忽的一下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到初三时.我的身高停留在158米再没增加过,而体重则逐步长到68公斤.起初并没发觉有什么不妥的我还在埋头苦读,时间久了.再迟钝的人也会感觉到别人投射过来的眼光的不同,我开始自卑了。这种自卑感一直伴随我读完中专。由于外形的关系.我拒绝任何抛头露脸的活动.在四年的校文艺汇演中.我一直是各个节目的策划者和督导者.从头到尾地忙碌着;在四年的课外活动中.我除了一直担当班级团宣委外还任校记者团团长。听起来真的丰富多彩.事实上也的确是的。就是在如此你来我往的各项活动中,我仍然把自己保护得很好.这也是工作后我才知道的,因为同届或小我的校友提到我的名字都说如雷贯耳.只是从未见真人现身过。听说她们的这个反应.我真的佩服起自卑这个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