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低渗油气田发现水平井投产后不经过措施改造很难达到设计产能要求,投资回报率低,而分层压裂技术正是水平井改造的关键核心技术。本文论述了水力喷射射孔压裂的基本原理,对水平井压裂液进行了优选,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水平井施工技术,对水力喷射分层压裂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水平井水力喷射分层压裂技术经过现场试验及应用,性能可靠满足压裂要求是一种先进的水平井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问题,水平井钻井技术发展和建井成本的降低,使得水平井技术成为有效开采低渗透油藏重要手段之一。而原有的封隔器分层压裂技术对常规水平井(特别是长裸眼水平井)不适用,会带来多余的多重压裂裂缝,获得的裂缝常常仅出现在水平段两端,大部分水平井段得不到改造,且其施工过程需要机械封隔装置,施工时间长。本文中所介绍的水力喷射压裂技术  相似文献   

3.
页岩气储层具有致密、渗透率低等特点,只有采取大规模水力压裂技术,才具有开采价值。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目前页岩气开发最有效的手段,而页岩气压裂液又是压裂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压裂液类型及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是否能造成一条足够尺寸和导流能力的裂缝,即直接关系到水力压裂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水力喷射压裂技术工艺的基础上,针对煤层气水平井的完井特点,对水力喷射分段压裂的工具管柱进行了优化。以煤层气井SN007-1水平井压裂施工为例,进行了优化后水力喷射分段压裂工具的现场应用。施工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水力喷射分段压裂工具满足煤层气水平井压裂施工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煤层气低产井重复压裂增产效果差异大,裸眼压裂水平井井眼容易垮塌,需要研究压裂液对煤岩力学性质及其对重复压裂及水平井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煤岩样品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压裂液对煤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变形特征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对重复压裂和水平井井眼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岩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随压裂液浸泡时间增加而持续降低,塑性特征更加明显,重复压裂容易形成短宽缝,压裂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快速返排压裂液;浸泡后煤岩的弹性模量随围压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围压6 MPa左右时,煤岩弹性模量最大,因此埋深700~800 m时,重复压裂形成长裂缝的可能性较大;浸泡后煤岩的抗压强度随围压的降低而降低,且围压越小,降低幅度越大,因此,储层埋深越浅,浸泡后储层裂缝闭合程度越强,渗透率降低程度大,越需要尽快排出压裂液。  相似文献   

6.
针对赵庄区块煤储层埋藏浅,机械强度低、力学稳定性差,易坍塌,易污染的特点,煤层气开发水平井采用套管不固井的方式进行完井,采用传统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容易造成管外串流,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开展水力喷射压裂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工程施工,完成煤层气井水平段长826m分8段压裂的目标,共计加砂3 6 7. 0 4m~3,压裂液5 609.4 m~3,施工过程中破裂压力26.5~43.3 MPa,砂比10.25%~13.13%。通过后期排采验证,水力喷射压裂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不固井套管完井条件下的煤储层改造的难题,形成了适应于赵庄井田的水力喷射压裂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水平井压裂施工是通过TCP射孔和分段压裂来实现的,而且一般最好情况只能形成2个裂缝区,为了简化施工工序、降低成本,确定裂缝区位置,腰英台油田的腰北1P1井试验应用了不动管柱水力喷射逐层压裂技术。成功证明了该技术的安全、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跃进油田东高点基岩储量预测比较困难,而基岩风化壳主要以裂缝层储油为主;水力喷射压裂技术是利用水射流的独特性质进行储层改造的新技术,其具有不使用任何机械密封装置即可实现一段或多段分层压低渗透油藏直井和水平井。采用水力喷射对基岩进行压裂,通过实验和现场对压裂液、支撑剂、管柱组合等进行优化,使其适合于改造基岩储层,提高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9.
大民屯潜山含油气丰度高,主要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大部分潜山裂缝储层需要进行压裂改造。针对大民屯凹陷储层特征,采用压裂液损害评价方法,分别从压裂液对裂缝性储层的损害和对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损害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压裂液对增产效果的不利影响,得出潜山储层压裂液伤害结果,并根据测定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为该区现场压裂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塘湖盆地牛东裂缝-孔隙型火山岩油藏通过水平井多段压裂后,初期产量达到直井3-4倍,预计单井累计产量为直井的3倍以上。通过各种水平井压裂工艺现场试验,形成了以速钻桥塞分段分簇多级压裂为主的主体工艺技术。在研究牛东火山岩储层构造、岩性、物性参数及压裂参数对压裂后产量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压后产液剖面测试、微地震监测等技术,形成了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设计技术、低成本低伤害压裂液技术、低成本组合支撑剂技术、压前注活性水技术及压后"关井-油水置换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火山岩油藏压裂措施效果,为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储层具有多裂缝、低压力和低渗透的特点,在压裂过程中容易造成压裂液的滤失,形成短而宽的压裂缝,使压裂效果不理想。本人通过对国内外煤层气压裂新技术进行调研,研究煤层气储层压裂过程影响效果的因素,从而对不同的压裂技术适用性进行分析,对这于煤层气储层在压裂过程中使用的压裂液、支撑剂和压裂工艺选择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压裂改造一直是压裂施工的一个难题,人工裂缝在遇到复杂的天然裂缝时会大量滤失到天然裂缝,增加了压裂液的滤失,降低了压裂液的携砂效率,致使压裂前期就出现"脱砂"的情况,无法达到对裂缝性油藏压裂改造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各种有效的适合裂缝性油藏压裂的降滤技术,形成了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降滤压裂工艺技术,提高了压裂液的使用效率,减少了了压裂施工前期"脱砂"的几率,将压裂成功率从50﹪以下提高到90%以上,为有效开发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特.  相似文献   

13.
多级压裂水平井开采技术集成水平井和人工压裂的开发优势,成为有效开发致密砂岩油藏的重要技术手段。如何确定致密砂岩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的油藏和裂缝参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试井分析是获取油藏和裂缝参数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不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考虑裂缝属性、裂缝间距和全段射孔的多级压裂水平井试井模型;完成了对一口多级压裂水平井实测资料的试井分析,并与微破裂影像资料分析对比,验证了多级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Duhamelp WD WDj WDkp p  相似文献   

14.
水平井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藏产能的主要技术手段。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不动管柱分段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开展了水力喷射辅助压裂施工工艺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射孔与压裂联作工艺管柱设计与优化研究,形成了水平井不动管柱水力喷砂射孔分段喷射压裂工艺,该技术利用喷射液的水力自密封原理对各层段进行隔离分段,通过投球实现一次管柱分2至3段的射孔与压裂联作工艺。现场成功实验表明,该技术达到了推广条件,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水平井应用于油气田生产实际中。对水平井试油压裂技术的优化,选择最佳的水平井压裂液,对其实施水力压裂作用,达到试油压裂的效果。为了提高水平井试油压裂施工的质量,实时监测水平井的试油压裂施工过程,获得最佳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6.
水力喷射压裂是适用于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一种技术,它集成射孔、压裂与隔离于一体,对低渗透油藏起到了增产的作用。该技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在国外则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对水平井水力喷射压裂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其在国内外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里格气田水平井主要压裂施工模式有两种:多级分段压裂和水力喷射压裂。由于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和各种类型的压裂液使得气井水平井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较长,一旦发生砂堵会导致一系列的困难,必要时需要动用连续油管车等特种设备作业。因此,预防水平井的砂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针对苏里格气田水平井的施工,分析并总结出预防及处理砂堵的方法,为今后的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已成为高效开发油气的重要技术手段,大庆油田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水平井压裂技术的攻关研究,从笼统压裂到分段压裂再到多段、大规模体积压裂,压裂理念不断进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围绕低渗透难采储量以及非常规致密储层的经济有效动用,逐步发展形成了双封单卡分段压裂、复合桥塞多簇射孔分段压裂、连续油管水力喷射环空加砂压裂技术。本文阐述了大庆油田水平井压裂技术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目前应用的三项水平井主体压裂技术,并对今后大庆油田水平井压裂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油气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平井高效开发模式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对桥塞分段压裂技术、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和无限级滑套分段压裂技术的介绍和比较,重点阐述了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和无限级滑套分段压裂技术的施工工艺和工具特点,并对现场应用做了相应的阐述。通过本文的内容,为二开水平井高效开发模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场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20.
水力喷射压裂是集射孔、压裂、隔离一体化的新型增产改造技术,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直井、水平井的增产改造,是低渗透油藏压裂增产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提高特低渗储量的动用程度和单井日产水平,七棵树油田进行水平井开发试验,采用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大幅提高了单井产能,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