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米糠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米糠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对提高碱炼得率和降低谷维素、甾醇等营养成分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酸值米糠毛油采用混合油碱炼脱酸比毛油碱炼脱酸在提高碱炼得率、降低谷维素和甾醇损失方面有显著优势;最佳的米糠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碱炼温度55℃,总加碱量为理论加碱量加0.3%超量碱(占油质量),混合油浓度40%,碱液质量分数11.06%;在最佳条件下,米糠混合油碱炼得率71.62%,谷维素损失率63.22%,甾醇损失率43.76%,较米糠毛油碱炼脱酸的碱炼得率提高16.48个百分点,谷维素损失率降低30.56个百分点,甾醇损失率降低21.4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以高酸值米糠毛油为原料,采用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以碱炼得率、脱色率、谷维素损失率、甾醇损失率为考察指标,研究碱液质量分数对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中一次、二次碱炼效果的影响,并与一次碱炼脱酸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大,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中的一次、二次碱炼的碱炼得率变化不大,一次碱炼脱色率在14.24%时最大,二次碱炼脱色率呈起伏变化;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中二次碱炼时采用较低的碱液质量分数有利于甾醇和谷维素的保留;与一次碱炼脱酸工艺相比,两次碱炼脱酸工艺在相同碱液质量分数条件下,油脂碱炼得率平均提高4.89个百分点,谷维素损失率平均降低5.87个百分点;在碱液质量分数较低(8.07%~14.24%)时,脱色率平均提高9.25个百分点,甾醇损失率平均降低12.64个百分点。对于高酸值米糠毛油,采用两次碱炼脱酸工艺和质量分数为14.24%以下的碱液,对提高碱炼得率和脱色率以及减少谷维素和甾醇的损失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胡祥 《中国油脂》2020,45(8):9-13
以蒜头果毛油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水化脱胶过程中磷酸添加量、水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脱胶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碱炼脱酸过程中超碱量、碱液质量分数和脱酸温度对脱酸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的脱胶工艺条件为磷酸添加量0.4%、水添加量4%、脱胶温度30℃、脱胶时间50 min,此条件下脱胶油磷脂含量降至0.023 mg/g,脱胶率可达98.67%;最优的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超碱量0.2%、碱液质量分数10%、脱酸温度40℃、脱酸时间30 min,此条件下脱酸油的酸价(KOH)降至0.34 mg/g,脱酸率达96.79%。  相似文献   

4.
以脱胶菜籽油为研究对象,研究碱液质量分数、碱炼初温和超碱量对菜籽油脱酸率、微量营养素(总甾醇、总生育酚、总酚、β-胡萝卜素)和抗氧化性损失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计算多指标综合评分,对菜籽油碱炼脱酸工艺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碱炼脱酸条件为碱液质量分数9. 50%、碱炼初温35℃、超碱量0. 10%,采用上述脱酸条件,脱酸率为80. 23%,总甾醇损失率为4. 12%,总生育酚损失率为5. 89%,总酚损失率为46. 12%,β-胡萝卜素损失率为16. 34%,抗氧化性损失率为35. 56%。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玉米混合油碱炼脱酸对碱炼得率和脱色率,以及甾醇、维生素E损失率的影响,并对玉米混合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正交试验全概率分析,得到玉米混合油碱炼脱酸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油浓度60%,碱炼温度60℃,碱液质量分数8.07%,总加碱量为理论加碱量和油质量0.4%的超量碱。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玉米油酸值(KOH)由3.62 mg/g降至0.55 mg/g,碱炼得率为95.46%,脱色率为43.66%,色泽为Y30 R2.5(罗维朋比色槽25.4mm),甾醇损失率为28.05%,维生素E损失率为28.74%。与玉米毛油碱炼脱酸相比,碱炼得率提高6.38个百分点,脱色率提高3.55个百分点,甾醇和维生素E损失率分别减少5.54个百分点和4.8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蛋黄油碱炼脱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碱炼法脱除蛋黄油中的游离脂肪酸。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碱液浓度、超碱量、初温、终温、搅拌速率5个因素对脱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3NaOH溶液浓度为15%。超碱量为0.2%,初温为40℃,终温为65℃,搅拌速率为60r/min时,所得蛋黄油酸值为0.3(KOH)/(mg/g).精炼率为70.0%。最后,就脱酸处理对蛋黄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探究碱炼脱酸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玉米胚芽脱酸油中两态植物甾醇(游离态和酯态植物甾醇)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中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初始温度>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量;最佳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反应初始温度55℃,碱液质量分数10%,超量碱量为理论碱量的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为82.79%,其中游离态植物甾醇含量为297.390 mg/100 g,酯态植物甾醇含量为785.503 mg/100 g,精炼率为86.20%,玉米胚芽脱酸油酸值(KOH)为0.24 mg/g。  相似文献   

8.
探究碱炼脱酸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玉米胚芽脱酸油中两态植物甾醇(游离态和酯态植物甾醇)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中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初始温度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量;最佳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反应初始温度55℃,碱液质量分数10%,超量碱量为理论碱量的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为82.79%,其中游离态植物甾醇含量为297.390 mg/100 g,酯态植物甾醇含量为785.503 mg/100 g,精炼率为86.20%,玉米胚芽脱酸油酸值(KOH)为0.24 mg/g。  相似文献   

9.
以冷榨油茶籽油为原料,进行碱炼脱酸工艺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碱炼脱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液质量分数为13%,超碱量0.15%,反应时间25 min,碱炼温度60℃。在此条件下,油茶籽油的酸价可达到0.204 mg KOH/g。  相似文献   

10.
以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超标的玉米毛油为原料,AFB1脱除率及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碱炼法对玉米毛油中AFB1的脱除效果以及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碱炼时间及碱炼温度对AFB1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脱除玉米毛油中AFB1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炼法对玉米毛油中AFB1的脱除率在90%以上,经碱炼玉米毛油中AFB1含量从73.35μg/kg降至5μg/kg以下,明显优于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小于等于20μg/kg的限量指标;碱炼条件对AFB1脱除效果的影响程度为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碱炼温度碱炼时间;碱炼脱除玉米毛油中AFB1的最佳条件为碱液质量分数6.58%、超量碱0.4%、碱炼时间20min、碱炼温度55℃,此条件下可将玉米毛油中AFB1脱除至0.62μg/kg,脱除率99.15%。研究结果对改进和优化玉米油精炼中的碱炼脱酸过程从而实现对AFB1的高效脱除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湿炼及油浸提两种方式对猪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猪背脂为原料,采用110、120、130、140℃湿炼及油浸炼制猪油,测定了猪背脂出油率以及油脂的水分含量、酸价、丙二醛含量、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研究两种加工方式对猪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炼制温度条件下,达到最大出油率的时间湿炼比油浸提明显延长;随炼制温度提高出油率上升,140℃条件下的猪油提取率达到最高,为69%;除140、110℃湿炼外,其他加工条件所得猪油均达到国家一级食用猪油标准.  相似文献   

12.
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和营养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龙  邓泽元  胡蒋宁  李静  范亚苇 《食品科学》2015,36(23):111-115
本研究通过测定精炼过程不同阶段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精炼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茶油的酸值最高,为0.746 mg/g,碱炼油的酸值最低,仅为0.037 mg/g,碱炼过程酸值降低最多达95.04%。水洗脱水油的过氧化值最高,达5.81 meq/kg,脱臭油的过氧化值最低,仅2.22 meq/kg,整个过程过氧化值降低率为61.79%。从毛茶油到精炼油的加工过程中,茶多酚、α-生育酚和角鲨烯含量变化均呈递减趋势。毛茶油茶多酚、α-生育酚和角鲨烯的含量分别为54.698 5 μg/g、251.337 0、136.680 0 mg/kg,而脱臭油含量分别为25.134 1 μg/g、101.301 0、89.140 0 mg/kg。在精炼过程中脂肪酸种类和比例都有一定的变化,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0.188%,而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比例分别增加0.029%和0.089%。精炼可降低酸值和过氧化值使油茶籽油达到食用油国家标准,但同时也造成茶多酚、α-生育酚和角鲨烯等活性成分的损失。因此应该提倡适度精炼以达到安全与营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研究牡丹籽毛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牡丹籽毛油的最佳萃取脱酸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溶液为萃取溶剂,萃取次数3 次、料液比1∶2.5(g/mL)、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20 min。在该最佳条件下,游离脂肪酸脱除率为93.12%,脱酸得油率为83.23%;牡丹籽油的酸值由10.18 mg KOH/g降到0.70 mg KOH/g,仍然保持牡丹籽油特有的清香味,达到后续深加工和开发利用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碱性亚硫酸钠法预处理玉米秸秆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用碱量12%,液固比为6∶1,最高温度140℃,保温时间20min。在该预处理条件下的葡聚糖的酶水解效率为85.38%,木聚糖的酶水解效率为70.36%,总糖得率为74.73%,相比相同总碱量氢氧化钠预处理秸秆酶水解总糖得率67.67%,提高10.43%。此外,在此最佳预处理条件下处理的玉米秸秆,使用PFI继续打浆1500转后,葡聚糖的酶水解效率为89.74%,木聚糖的酶水解效率为74.06%,总糖得率为78.58%,相比相同总碱量氢氧化钠预处理秸秆后再PFI处理1500转的总糖得率68.90%,提高14.05%。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棉籽油的稳定生产,提高棉籽油的品质,以混合油浓度、超量碱添加量、碱液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为试验因素,以棉籽油的含皂量、色泽(R值)和精炼得率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对棉籽混合油碱炼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棉籽混合油碱炼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混合油浓度85%,超量碱添加量0.8%,碱液质量分数12.69%(18°Bé),反应时间2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生产线上实际生产的棉籽油酸值(KOH)降到0.2 mg/g以下,过氧化值降到0.020 g/100 g,色泽(R值)可稳定控制在4.8以下,精炼得率为95.92%,优于小试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苦杏仁皮为原料,选取NaOH溶液浓度、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为试验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苦杏仁皮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并对影响其持水性和溶胀性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杏仁皮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0.70 mol/L、超声时间51 min、超声温度86 ℃,此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49.73%。在研究范围内,其持水性和溶胀性受葡萄糖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小,受酸碱度和超声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试验优化紫薯皮色素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紫薯皮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且研究了各种物理及化学因素对紫薯皮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酸醇体积比1∶1(0.5%柠檬酸酸化)、料液比1∶60(g/mL)、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0 min。在此优化方案条件下,理论吸光度预测值为0.843,实际吸光度为0.838。紫薯皮色素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日光暴晒条件下光稳定性比较差,自然光和避光条件下,稳定性良好;4~60 ℃的温度范围内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紫薯皮色素在含有K+、Ca2+、Na+、Zn2+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表现比较稳定的状态,在含有Mg2+、Cu2+、Mn2+、Fe3+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产生沉淀;酸性条件有利于紫薯皮色素的稳定性,而碱性条件不利于紫薯皮色素的稳定性;最大安全使用范围内,紫薯皮色素稳定性几乎不会受到苯甲酸、山梨酸等一系列常用食品添加剂溶液的影响,可作为食品着色剂。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监测葡萄糖酸钠铁合成反应过程变化,得出pH值对产物的含铁量及产量有显著影响。采用控制反应过程pH值来制备葡萄糖酸钠铁并考察比生成速率、含铁量、产率等参数,筛选出最优的反应工艺条件为控制反应过程pH 11.0反应2 h。结果得最大含铁量为29.9%,产率提升至129.12%,粒径减小了58.77%,反应时间缩短了33.33%。通过工艺结果比较,得出葡萄糖酸钠铁的合成是络合、分离再聚集的过程。表征分析验证了控制pH值条件下生成产物确为葡萄糖酸钠铁复合物,且络合铁特征不变。结果发现控制反应pH值可有效优化葡萄糖酸钠铁的制备工艺,实现高产量和高含铁量的统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贮藏条件对不同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在不同贮藏条件下长期贮藏后的酸值、过氧化值和V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各种成品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而VE的含量下降。全程低温工艺精炼的油茶籽油
经过长期贮藏后,其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增加量与一级压榨油相当,但明显低于高温精炼油。在高温、光照等不良贮
藏条件下,低温工艺精炼的油茶籽油的优势很明显,品质劣变程度小。  相似文献   

20.
以冻干鸭蛋清蛋白粉为原料,以凝胶硬度和弹性为指标,在探究鸭蛋清蛋白凝胶形成条件的基础上,考察金属离子对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鸭蛋清蛋白凝胶形成的最佳条件为:蛋清蛋白质量分数12.0%、pH 8.0、80 ℃加热40 min。不同浓度钠离子和钙离子对凝胶弹性的提高均有显著作用,高浓度钾离子作用不显著,镁离子、锌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浓度较大时反而有抑制作用。镁离子对凝胶硬度增加有显著作用,钾离子无显著影响,钠离子和钙离子为先促进后稳定的趋势,锌离子和亚铁离子对凝胶硬度增加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