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康继武  李文勇 《煤炭学报》1995,20(2):120-124
研究表明,平顶山煤田锅底山断层是1个同沉积、继承性控煤断层。它在聚煤期就已活动。从断层落差、岩性、厚度、含煤性等方面论证了同沉积性质,聚煤期后又发生了继承性的活动。锅底山断层的这一发现,对推导煤矿开采、深入研究平顶山煤田构造乃至华北板块的构造演化,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侯玉树  丁峰  赵广江 《煤炭技术》2007,26(6):110-112
通过对霍拉盆聚煤盆地构造特征阐述,分析了正断层及即同沉积断层对该煤田的控制作用。指出煤田F8、F12、F1、F3、F20断层是同沉积、继承性控煤构造,它在聚煤期就已活动,聚煤期后断层又发生了继承性活动,并结合大地构造动力学的观点对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五间房东区含煤盆地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间房煤田为二连盆地群东段的一个含煤盆地,盆地内主要发育有白垩系巴彦花组的7个煤组,受区域构造控制。五间房含煤盆地内主要构造特征是同沉积断层广泛发育,同沉积断层的活动控制了煤系沉积。本区构造研究对于二连盆地群中其它煤盆地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并结合区域构造地质背景,进行了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形成于滨海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尚林伟  魏国营 《煤矿安全》2014,(10):147-150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方法,依据锅底山断层形成机理及其发育规律,结合断层区域内煤层厚度、同生和次生构造以及构造煤的分布特征,将断层区域己16-17煤层划分为2个地质单元,锅底山上盘和锅底山下盘。依据断层区域内己16-17煤层地勘瓦斯含量和实测瓦斯含量数据,分析2个地质单元的瓦斯赋存特征,即相同标高下锅底山断层上盘煤层瓦斯含量较下盘高。研究得出地质构造、煤层埋深和构造煤分布是矿井己16-17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控制因素,即煤层瓦斯含量整体上随煤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受锅底山断层构造活动影响,瓦斯含量分布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7,(8):113-114
在鱼卡煤田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鱼卡煤田各区块构造特征及与煤层发育特征,总结控煤构造样式,并进行了构造控煤过程分析,认为鱼卡煤田以褶皱断裂型控煤构造样式为主要特征,经历燕山中至中后期的构造沉降期(原始聚煤盆地发育期)、燕山晚期的构造挤压变形期(控煤构造发育形成期)和燕山期后的构造破坏期(煤层后期破坏作用期),区内沿逆断层发育的地方为勘查重点,尤其是背斜部分,逆冲断层将含煤地层变浅,利于开采。  相似文献   

7.
桌子山煤田含煤地层沉积特征与聚煤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井岩性、沉积构造、连井剖面分析等手段,对桌子山煤田聚煤期沉积环境类型、沉积演化过程及聚煤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桌子山煤田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由潮坪、三角洲、曲流河3种沉积相组成,可进一步识别出潮上坪、三角洲平原、河漫等8种沉积亚相及多种沉积微相;受海水进退影响,聚煤期本区经历了海相到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演化阶段;期间聚煤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沉积相带的时空配置,最有利的聚煤环境为太原组下段的潮上泥炭沼泽及山西组2段的岸后沼泽、三角洲平原。从沉积环境角度,建立和探讨了本区主要的聚煤模式:潮坪聚煤模式与曲流河、三角洲平原聚煤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聚煤期构造的活动特点出发,结合河南省东部永夏煤田的主要构造特征,初步探讨了区内的断块运动,指出研究区是基底断块控制盖层构造形态的典型例子,区内普遍存在"反相"褶皱是由于地史时期永夏煤田各断块的相对升降运动在发生着反复变化。由于基底断裂及石炭二叠纪沉积期同沉积断裂的存在,再加上燕山运动及其以后的构造应力场,共同导致了永夏煤田现今构造形迹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临沂煤田石炭二迭纪地层沉积特征和断裂构造分布规律及其与区域构造关系的细致分析,认为中生代煤田东部的郯庐断裂开始强烈活动,并孕育生成了鲁西帚状构造,临沂煤田则为鲁西帚状构造的次一级构造,并多次经受郯庐断裂活动的改造。并对煤田内的压扭性正断层、低角度正断层、高角度逆断层生成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庙梁煤田厚层髫髻山组火山岩盖层下侏罗系下花园组煤地层沉积和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1.
张建国  兰天伟  王满  高明忠  荣海 《煤炭学报》2019,44(6):1698-1706
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深部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当前总体缺乏准确的预测理论与方法。为了提高平顶山矿区深部开采阶段动力灾害发生的预防与治理水平,在分析矿区自然地质动力条件的前提下,以平顶山东部矿区为研究目标,基于最大主应力、应力梯度等因素对矿区动力灾害发生的潜在危险进行了预测分区,发现地形曲率对平顶山东部矿区的煤与瓦斯突出概率产生较大影响。平顶山东部矿区的正曲率半径范围内煤与瓦斯突出比率占总突出次数的80. 21%。同时,基于煤与瓦斯突出系统的能量特征,确定了平顶山东部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临界能量为106J。在前期利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划分Ⅰ~Ⅴ级活动构造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开采活动作用的影响,明确目标煤层、目标采区动力灾害发生的模式,进行动力灾害二级预测。对八矿、十矿和十二矿规划区域划分Ⅵ级和Ⅴ级断裂构造,确定该区域断裂构造的分布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建立相应的空间信息分析系统,分析活动构造的活动规律,发现平顶山东部矿区的煤体瓦斯主要受控于褶曲构造、断裂构造和构造之间的复合、联合、组合等地质构造。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在地质构造带的次数占总次数的69. 6%。同时,确定了平顶山东部矿区的区域断裂构造的分布方式,Ⅵ级和Ⅴ级活动断裂区煤与瓦斯突出的局部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冰洞山锌矿是鄂西地区层控型铅锌矿最具代表性的矿床之一,矿床形成具有全球同类型矿床相同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主要控矿因素为震旦系陡山沱组白云岩角砾岩、潮坪相沉积环境、同沉积断层以及滑动拆离断层.Pb、Zn、Ag异常强度高,套合性好.元素组合简单,主要为Pb-Zn-Ag-Cd(Cu),反映出沉积型矿床元素组合特点.蚀变较弱,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同位素和包体资料表明,矿床具沉积型矿床特点.矿物组合和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反映矿床的形成有两期成矿作用.矿床成因为沉积-改造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担水沟地区的地质调查,研究了担水沟断层的野外地质特征及镜下显微构造特征,配套分析了区域内各期节理的发育情况,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恢复了担水沟断层的演化,并说明了其对北部担水沟井田地质构造形成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担水沟断层主要经历了燕山晚期近S-N向拉张作用、四川期S-N向反转挤压作用和喜马拉雅期同生正断层的叠加改造作用。在担水沟断层早期伸展作用时期,伴生了井田内部NW~NWW方向的正断层;四川期担水沟断层的逆冲挤压阶段控制了井田的总体格局——为一南陡北缓的轴向近EW的不对称向斜。  相似文献   

14.
鉴于采煤机复杂工况下微弱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应用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aximum Correlated Kurtosis Deconvolution,MCKD)方法于采煤机截割部齿轮箱的故障诊断.然而,凭先验信息确定的解卷积周期,可能导致MCKD的提取效果很差.因此,在计算解卷积周期左右的一定范围内,对故障信号进...  相似文献   

15.
武兵  熊诗波  马维金 《煤炭学报》2008,33(2):228-231
通过对某选煤厂的2台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的连续监测,获得了2类卡堵故障的加速度信号,经分析认为,是由于堵塞发生在不同位置产生的同类故障的不同表现.通过对不同状态下信号波形的均方根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卡堵故障发生时的均方根值均比正常状态高(或低)数倍以上.由此提出了用均方根值的变化进行旋流器卡堵故障监测的方法,并分析了造成这一能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实时报警,大大缩短故障排除的周期.  相似文献   

16.
矿井提升系统的滑动故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升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咽喉设备之一,而滑动故障是导致提升系统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提升系统的滑动故障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详细分析了提升机在启动加速阶段、等速运行阶段和紧急制动阶段的滑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提升机滑动故障的故障树,对于进一步加强提升系统滑动故障的研究、监控和预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Fault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likelihood of mine water inrush events. In this study, fractal theory was appli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fault structures in a deep mining area of the No. 2 mine, Pingdingshan City, China. The results revealed a fractal dimension ranging from 0.602 to 1.672 for fault structures in 35 planes. Using the fractal dimension as a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the complexity of fault structures was quantified and categorized into five levels, with the overall complexity of the fault network in the study area classified as moderate. Nine mine water inrush event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ult fractal dimension and the water irruption rate, which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the fractal dimension. Finally, differences in fault fractal dimension and fault complexity level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平朔矿区一井田地质报告和勘探结果,归纳总结出了研究区断裂构造的发育规律,发现断层主要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方位以NNW、NNE 为主,近EW 次之,井田内小断层较为发育,断层落差大多集中在10 m 以下。研究区内发育的断层剖面组合形式为半地堑型、阶梯状组合、地堑组合以及堑垒相间的形式。根据井田地表的节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井田内断层的展布以NNE、NNW 为主,与地表节理走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庞西垌银矿区控矿断裂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粤桂边界的庞西垌银矿床是粤西北地区蚀变构造岩型银金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区域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庞西垌矿区控矿断裂构造岩、断裂分带以及伴生节理构造的研究,对庞西垌银矿区控矿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所得结论为:①矿区控矿断裂构造形成演化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影响和控制,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相对应,矿区控矿断裂构造经历了海西-印支期压性、燕山早期压扭性、燕山晚期张扭性3种不同构造应力场的叠加改造,不同特征的构造岩在空间上叠加产出.②矿区控矿断裂构造活动具有继承性特点,表现为晚期断裂活动沿早期断裂形成的构造面进行,不同阶段构造活动的中心基本一致.比较而言,晚期断裂构造活动强烈,影响范围大,对早期构造岩具有强烈改造作用.③构造透镜体形态及运动学标志指示矿区控矿断裂构造早期表现为左行平移-逆冲运动,晚期表现为右行平移-滑覆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