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语中可能句的是表达动作主体进行某一事情的能力和可能实现某一动作、作用以及客观上是否许可时,使用各种可能的表达方式。与此不同在汉语大辞典中对可能有这样几种解释,首先表可以实现之意,然后有也许之意另外还有能否之意。日汉两种语言对可能的解释是大相径庭的,这里我们以日语的可能表现为主,阐述一下日汉可能的不同表现。另外,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一定会因母语影响出现各种错误,我们也将讨论一下日语的学习过程中中国学习者容易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关于日语对称词"あなた"的使用范围,从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年龄长幼以及是否受到恩惠两方面着手,对日语母语者及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日语母语者中相比较同龄者及年少者,年长的听话者在被称呼"あなた"时,不愉快的感觉要强烈。而不论年龄长幼,在受到对方恩惠时被称呼"あなた",要比不受恩惠时的反感度弱。较之日语母语者,初级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在区分年龄长幼而使用"あなた"方面不及日语母语者敏感。另外,在是否受恩惠而使用"あなた"上表现出与日语母语者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运用"対照研究·误用分析·验证調査"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对日语汉语程度副词"もっと"和"更"的习得状况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もっと"和"更"的差异.两者存在①句中位置的不同,②与语气成分搭配使用的不同,③与动词搭配使用的不同,④语义的不同⑤使用文体的不同等5点差异.然后分析中国日语学习者和日本汉语学习者使用的偏误例子中与日语和汉语差异相关的语料,并提出了两个可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而产生偏误的假说.假说1:中国日语学习者在"もっと"的习得中,与口语相比在书面语中更容易出现偏误"假说2:日本汉语学习者在"更"的习得中,当"更"修饰a动词短语,b"有"字句,c能愿动词,d"无界限变化动词"时,容易产生偏误.  相似文献   

4.
在"以和为贵"的日本文化中,当沟通思想时,一般都回避判断的表现而多用间接的表现.特别是在商务场合,基于通过人际关系以保持业务往来这一观点,大多回避断定的表现.因此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日语表现,根据组织内外中的"里和外",组织内的上下关系、人际关系的不同,日语固有的待遇变化也发生变化.日语的这种模糊表现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及其牛活伦理,以及对愉快的社会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体现"配虑表现"规则的导游交际用语能够使游客感觉受到了尊重,并体验到贴心服务。贴心服务能使旅游者放心高兴地再次前往游览,回头客的口碑作用能吸引更多的日本旅游者。因此从"配虑表现"出发探讨日语导游礼貌用语特点,并对日语礼貌用语中的"配虑表现"规则及规则的误用原因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社会之间交织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日语人称代词的特点及日本人的自我意识与日本社会的特性密切相关.日语人称代词除了指代功能以外,还兼有"待遇表现"功能.文章通过日语人称代词使用上注重"待遇表现"的特点,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对日本人的自我意识,以及形成日本人独特自我意识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南昌水专学报》2015,(5):85-88
以日语假定条件句"と""たら""なら""ば"为切入点,考察日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句末语气的使用情况。通过对语料库数据的统计发现,"ば"在后接认识类语气时以及"と"后接说明类语气时,学习者与母语话者有显著区别。另一方面,以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收集的作文语料库中的日语母语话者作文为参照,在厘清日语假定条件句"と""たら""なら""ば"四者语气使用差异的同时,将日语学习者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与母语话者的使用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话者在条件从句语气使用情况上的异同。结果显示,日语学习者在学习"ば"后接认识类语气的过程中,正逐步向母语话者靠近,表示推量语气的句子数量逐步增多;"と"在后接说明类语气时,学习者也有偏于好使用"からだ"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在日语中,表达动作的使役、被动、可能、自发等意义的语法范畴叫做语态(,voice),语态决定着句子的结构。所谓使投,就是让别人做某动作或行为。使役句是以使役态的动词作谓语的句子,使役句中的格,根据原谓语是自动词还是他动词而有所不同。使役有多种表达意义,概括地说,有主体造成某个事态的积极使投,也有主体容许某个事态发生的容许、听任等消极使役。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以来,研究者和教师已经认识到词语搭配在英语教学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针对中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使用作为主语的名词跟作谓语的动词搭配时,和在使用作为谓语的动词跟作宾语的名词搭配时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讨论。根据研究结果,对搭配的教与学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日语存在着形容词移动现象。即,在句子中形容词从修饰名词的定语位置上移动到修饰谓语动词的状语位置上,移动后的句子合乎语法,并且移动前后句子的基本语义不变。日语中关于此语言现象的先行研究,分别考察了变化动词句和非变化动词句下的形容词移动规则。在此对各家先行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并分析了先行研究中的不足,给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何谓英语的双重谓语,以及英语双重谓语的特点.英语双重谓语的特点通过第一谓语的动词的选择和时态的使用上体现出来;第二谓语是描绘性的形容词、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它们用来说明主语在某一特定动作、行为下同时所具有的特征、身份、属性.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英汉主语与谓语的差异,总结汉英翻译中主语与谓语确定的方法,结合翻译练习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在选择主语时存在的机械对应及不符合英语语言规范,选择谓语时选词不能恰当的表达原意、主谓、谓宾不搭配等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的同时,也应理解该门语言所包含的文化韵味,否则就不能正确、得体、自如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在日语所表现出来的众多文化特征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则是"内外有别"意识,即常提到的日语交际中应注意的"内亲外敬"原则.通过分析和探讨"内外有别"意识的形成根源、社会定义及语言表现,即"内外有别"意识对敬语使用、人称代词、授受关系等各方面的影响,指出"内外有别"意识是影响日语交际的最重要的文化因素,它决定和规范了日本人的思维、心理、语言方式及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中「気」一词本是由中国传入日本,源于汉语"气",但随着地点和时间的更移,自然产生语言文化流变,「気」在日语里不再具有动词属性,在保留其名词属性原本含义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通过对照现代汉语和日语中含"气"(「気」)的惯用语的考察,不难发现两者的差异,尤其表现为日语「気」侧重表达人的内心波澜与漾动,较之汉语的"气"更为细腻。  相似文献   

15.
中文中的"气"有名词及动词两种词性,而且含有多种词义,可以作为单纯词使用,也可作为构成复合词及成语的词根使用。而日语中的"气"只有名词性用法,其中在表达自然现象等词义时,与中文中的"气"有相同或近似的含义。两国语中"气"的不同词义,主要体现在中文中动词性用法以及日语惯用句中出现的表达心情\精神等词义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日语教育的角度对日汉对译时「~(だ)からね」的句法意义进行分析。表明原因理由的「(だ)からね」有时被译为连词"因为",但从实例来看更多情况并不译成"因为"。反过来,汉语句中在表示判断主张原因和理由,虽然没有使用连词"因为"等特定的形式,但在译成日语时常常使用「(だ)からね」这一形式。汉语不用标志性的"因为"之类的连词也能表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而日语在表达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时却要用「(だ)からね」之类的形式加以明示。  相似文献   

17.
中日同形词是非常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的学习难点之一。日语中的汉字词虽然与汉语中词汇具有字形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表记、词义、词性、褒贬色彩以及语气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疑似"汉字的日语词汇,如不注意很容易造成使用时的误解和误译。在此试着从以上五个方面分析中日同形词的异同,以期对日语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被动表现不论在日语还是汉语中都是颇受重视的一种语法现象,但是又在两种语言上体现出极大的不同,日语的间接被动句如何译为汉语一直是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日语的间接被动句为中心,对照、分析中日两种语言的被动表现,并着重分析日语间接被动句如何译为对应的汉语。  相似文献   

19.
在日语句子中,“场所/物体(上位)词+方位(下位)词”是处所表述的常用形式,但在表示动作结果留存的处所意义时,往往省略下位词,而仅用上位词表达。本文就这一语言习惯进行了探讨,认为它主要依据两个条件:其一,人们对下位处所的一致认识;其二,特定的谓语动词对下位处所起到补足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健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持续发展和中日双边关系的深化,日语人才的需求仍将不断增长,很多高校开设了日语专业,出现了日语教学热。针对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学日语专业的基础教学要深化教学改革,必须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切实的科学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