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动平台     
《中国烹饪》2010,(6):128-128
读者来信 四川某学生 尊敬的主编:您好! 我是一名刚从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毕业一年的学生,安徽省太和县人。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看《中国烹饪》杂志。许多次想给你们写信请求你们的指引,但还是一次次地放弃了。  相似文献   

2.
每期的《四川烹饪》杂志,就好比是一台筵席,有大菜,也有小吃……编辑们总想把每道菜都做得合读者的胃口,可这又是一件众口难调的事儿。 感谢您对本刊的关爱,有空不妨掏出手机写下您对《四川烹饪》各期内容的看法,或是您自己从厨的一些感悟、心得…… 手机短信号码:13688480973 QQ号:492895492  相似文献   

3.
《四川烹饪》的编辑们:读贵刊已经有许多年历史了,起因是本人的舅舅是一名从厨多年的特级师傅。我也是因为烹饪对我有莫大的吸引力,才辞去公职投入到这一行当中来的。我由以前翻一下贵刊到现在很认真地看和学,这是一个过程,同时也可看出贵刊的吸引力。初入此行时,我什么样的烹饪刊物都看,但后来经过反复比较,我发现《四川烹饪》上介绍的各种菜系菜肴及做法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酒店、宾馆、小饭馆和不同级别的厨师。说实话,从《四川烹饪》杂志上我学到了许多新菜。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万物都是通的,就看你怎样去研究它了。经过自己七、八年的实践,我也创出了一些受顾客喜欢的菜品。这里我就将其中的几道菜介绍给贵刊。 湖北荆州市沙市区第六中学宿舍 陈彬  相似文献   

4.
来信选登     
编辑同志:那年,我在大连图书馆,偶然发现一本装帧靓丽的《四川烹饪》杂志,随便拿起翻翻,前几篇“食苑杂谭”吸引了我。于是我坐下来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了一遍,发现其中一篇“七月流火”一词解释有误,我查找有关资料并撰就一文予以纠正。寄去后很快被刊出。该社王旭东总编亲自给我回信,请我继续对该刊予以帮助。其后每月给我寄来样刊,我都认真给予找疵,多年来我和《四川烹饪》合作得很愉快……几年来,《四川烹饪》杂志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让人看得见的是由原来的小本改为大16开本,这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刊物大小规格,彩色图页也达16个。内容更…  相似文献   

5.
巧制姜椒汁     
读2003年《四川烹饪》第10期李兴全先生《一种新的调味油——姜椒油》一文后,我按他介绍的方法试做了几次,效果很不错。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每次制油后产生的姜渣、鲜花椒渣很多。把这些“废料”丢掉又实在有些可惜,于是我便在利用这些“废料”上下了番功夫,最终把它们熬制成了姜椒汁。后来,我把这种姜椒汁用来腌渍肉类原料以去腥,以及在烩莱、炒菜、拌刺肉馅时用来调味,均  相似文献   

6.
怎样制作桂林米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老师: 我是《四川烹饪》的老读者,目前在家经营卤菜排档。我看了贵刊去年12期《桂林米粉的来历》一文后,对桂林米粉产生了兴趣。我很想知道桂林米粉的详细制法,望贵刊在烹饪课堂里作一介绍。 湖南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罗端云我的《桂林米粉的来历》一文登出后不久,就收到了《四川烹饪》转来的信件,有读者要询问桂林米粉的详细制法。我虽然不是厨师,但是却经常吃桂林米粉,也知道它是怎样做出来的。现在就把我所知道的都写出来,供读者参考。 桂林米粉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米粉、卤水和卤菜。 最早的米粉都是像压 面一样的方法压…  相似文献   

7.
来信选登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一名从厨近10年的青年厨师。还在我当学徒时,一次偶然机会里,我第一次拜读了《四川烹饪》1994年第5期,从此我便开始了不间断地订阅。我读《四川烹饪》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我认为:自己从那里面学到的东西绝对不比在宾馆跟我师傅学的少。这么说吧,《四川烹饪》这些年里给我带来了知识和荣誉。最近我老婆开了一家烤鸭店,不过都是我在教她烤。我曾经查遍了《四川烹饪》和在贵刊服务部购买的许多烹饪图书,但都没有找到有关制作烤鸭的篇章。说实在,我现在若是把自己烤出的鸭子与北京前门“全聚德”的鸭子作比较,…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四川烹饪》的一名读者,每次拿到杂志,我都要一口气把它读完。我最喜欢其中的“烹饪课堂”,因为它能为我们解决许多难题。今天我又要向你们请教了,想问问有关肥肠菜肴的烹制方法。重庆市彭水县桑柘区赵昌奎肥肠即猪大肠,为常见的猪下水之一。由于肥肠内多污物、外多粘液且腥气较重,故在用肥肠制作菜肴时,其选料和初加工便显得十分重要。应选用新鲜的、呈浅米黄色且未经水泡的猪大肠,先用清水将大肠内外翻洗干净,撕去肠油,再用盐、醋和明矾反复进行揉搓,然后冲洗干净,入沸水锅中汆一水,捞出后又用盐、醋和…  相似文献   

9.
来信选登     
编辑先生:贵刊在众多的美食杂志中独具特色,内容充实,既有“做”的可操作性,又有可欣赏性。文章生动、新鲜,很有文采,可读性强。写美食就要以“美文”来体现。对阅读者来说,这也是一种“美食”。另外,印刷精美,彩页漂亮,栏目丰富,我很爱读。安徽芜湖有线电视台吴喜华编辑同志: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我单位大多数中年人都非常喜欢《四川烹饪》,只要图书室的《四川烹饪》一到,便被人借走了,就连前几年的合订本都是被借光了的。2002.2期黄锡基绘“OK,牛肉蒸笼。”“蒸笼”二字都写错了。蒸少一横;笼不该是“艹”。刊物…  相似文献   

10.
来信选登     
王祥初 《四川烹饪》2003,(11):30-31
编辑先生:真心感谢《四川烹饪》为我们餐饮从业者提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园地。我当初发现《四川烹饪》时,就有一种感觉,我遇到了学厨以来最好的老师,找到了最亲切的同行!的确,是《四川烹饪》激发了我学习专业知识的狂热,而且让我一发不可收拾……我读“食苑杂谭”的文章后,便将许多知识埋在心底;看“市场广角”后,便有一种随记者出去考察了一番的感觉;看完“美味佳肴”、“技术交流”以后,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欲与同事一起研究探讨,最后我还要选几个比较适合的菜品推出去。我最喜欢食品雕刻与盘饰围边之类的内容,我觉得这方面每期都办得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四川烹饪》第5期刊登了拙作《遭遇厨房潜规则》以后,我又看到第7期上周志永老师的《把脉厨房潜规则》,我被感动了,我觉得《四川烹饪》就是咱厨师的"娘家",有什么忧愁都能去那里倾诉……我离开国际大酒店一个月以后,酒店老板回到了新疆。当他从别人那里了解到我离职的真正原因,便对酒店的管理层和厨房来了一次大调整,不仅新换了老总和厨师,而且还把我叫回去了。这已经是国际大酒店开业以来的第三次换人,也是我三进那里了。我这次回去担任的是凉菜主管一职,我在心底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不过,我的满腔热情没…  相似文献   

12.
中国酒     
《中国酒》杂志编辑部最近向我约稿。我心想去年有兴趣动笔写了六七十篇关于酒的文章,都是很短的,其中一定有不少尚未发表,可以选出一篇来交卷,因而很痛快地答应了。后来一想,我最近接触到几个人,他们很热心有关中国酒的事业,正在组织有关酒的销售这方面的事。他们把葡萄酒和啤酒放在中国酒之外,我对他们说了一下不同的看法,承蒙他们接受了。这事启发了我:既然是给《中国酒》杂志投稿,何不就以这三个字为题,写一篇小文,讲讲“中国酒”三个字的概念呢? 第一步就是去找工具书。一是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国烹饪百科全书》(我还挂了一个这部工具书顾问的名义呢),二是《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不出意料之外,这两部书都没有《中国酒》这样一个条目。正好我又收到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的《酒典》,也没有这个条目,于是就只好自己去杜撰了。酒这个东西,世界上各个民族彼  相似文献   

13.
飘香羊肴     
胡勇 《四川烹饪》2005,(2):45-45
我是《四川烹饪》的一位老读者,现在河南打工,每月的《四川烹饪》我都要骑30多分钟车程才能买到。对每期的杂志,我都会仔细阅读,细心琢磨,所以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这里,我也来把自己所在餐厅的两款特色羊肴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厨师,也是《四川烹饪》的读者。每次收到杂志,我都要认真阅读,以吸取同行创新菜肴的精华。作为一名厨师,不仅应该虚心地向同行学习,也应该把自己的创新菜介绍给同行。不久前,我的一款创新菜在《四川烹饪》上发表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在这里,我还要向大家介绍一款最近创制的新菜。此菜系以乡村河流、湖泊、池塘中随处可见的河蚌为原料,用我们当地最常见的家常味去烹制成菜的。这里我便将此菜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原料:带壳河蚌12千克(取净蚌肉约1000克)腊肉150克干萝卜片150克姜片15克蒜片30克葱节…  相似文献   

15.
方平 《四川烹饪》2011,(6):60-61
各位在厨房一线工作的小兄弟:很高兴能够通过《四川烹饪》和你们一起交流。一直以来,我都想提笔写点什么,可是每次都是提起又放下,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一幕又一幕,自己见过、经过的许多事情,感觉头绪太多而不知从何说起,可是无论怎么样,今天我都要把这封信完成了,我是想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向你们道一声谢谢,因为有你们默默的付出,才让整个厨房的工作能够顺利地完成。老一辈厨师都说一句话:天下厨师是一家。的确,入得厨师  相似文献   

16.
营养食疗     
《四川烹饪》编辑部: 我是一名厨师,也是《四川烹饪》的长期读者。我从贵刊2000年第6期《是药三分毒,入馔须谨慎》一文中才知道,原来并不是任何一种中药材都可以用于药膳的;而且我国卫生部早有规定,只有几十种中药能够入膳。为此,我向多位同行打听倒底是哪几十种中药,可是谁都说不清楚。因此,我想请编辑老师告诉我这几十种能够入膳的中药材名单。谢谢。 江苏南京太平北路读者赵诗科 国家卫生部允许入膳的中药材名单 《四川烹饪》杂志2000年第6期载拙作《是药三分毒,入馔须谨慎》一文,日前该刊编辑部转来江苏南京市读者…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前,我们与日本主妇之友社合作编辑出版大型豪华九卷本《中国名菜集锦》时,我曾代表四川两卷中方编委会写了介绍川菜的文章,提出了“味在四川”的概念。后来,我多次写文章在美国《源流》杂志、新加坡《美食家》杂志及国内的烹饪专业杂志上说明过“味在四川”的道理。 我认为,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地域饮食文化是很有价值的。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文化博大精深,而地域饮食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尚待统一的台湾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中国现有34个省市自治区,每一地区应该说都有自己地区范围的饮食文化、烹饪文化,都有不同于别的地域的地方风味、地域个性。先民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大家只要翻阅一些古代文献,如《黄帝内经》、《史记》、《博物志》、《养生论》、《归回录》、《殿园丛话》等,就会发现,由于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居住在东西南北各  相似文献   

18.
我是《四川烹饪》的忠实读者,看着每期杂志上都有厨师在吐露自己的心声,不由得也让我一次次地回忆起自己的从厨经历。最近,我也经历了一幕幕令人难忘的事。  相似文献   

19.
萧湘水 《四川烹饪》2011,(10):66-67
前不久,有个年轻厨师说他想转行,我很诧异,一个在餐饮行业已花费5年时间学手艺的人,为什么忽然间又想到要转行了呢?他说自己很多时候心里都特别迷茫,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其实就这件事情来说,他已经不是第一个跟我谈论想转行的厨师了,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所以我在想,《四川烹饪》作为一本餐饮专业杂志,在关注烹饪技术、餐饮文化、市场动态的同时,是否也应当关注一下年轻厨师的成长心路呢?也正是源于这样一个想法,才有了下面这篇我看年轻厨师成长的随笔,这也是我要对那位想转行的年轻厨师说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20.
马士金 《四川烹饪》2004,(11):40-40
当我读完《四川烹饪》04年第7期“一种新的豉香蒜油汁”一文后,当即就被它的风味特色和调制方法所吸引。不过,我按文章里介绍的方法具体尝试时,感觉口味方面仍有一些不如人意,于是我把原配方再做了一些调整,结果,不仅味道更醇和,香味更浓厚,而且用此汁烹出的菜肴更受食客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