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安徽省建设旅游文化大省战略以及"三山三湖"国际旅游区战略的实施,皖南地区成为全国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资源区域性保护与发展的地区之一。桃花潭历史文化名镇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过程中,随着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旅游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城镇旅游资源利用率较低,缺乏有力的管控措施。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为本底的条件下,如何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合理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成为桃花潭历史文化名镇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甘肃地区拥有四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八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七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两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榆中县青城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住建部特色小镇,文化遗产多样性丰富,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是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板块之一,因此,对于它的建设不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而且对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崛起、城镇及乡村特色和风貌的塑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力骏  邵甬 《新建筑》2011,(4):122-125
华东地区历史文化名镇普遍具有依托水系、融合自然的特点。由于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保护观念较为普及。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除了关注物质环境与人文特色外,还涉及区域城镇经济竞争、旅游发展限度、人口外出务工造成空巢现象等经济和社会问题。以佛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例,说明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应充分体现名镇价值特色,它既是保护工作的核心,也是名镇发展的重要竞争力。规划编制还需更多地关注环境背景、保护与发展利用的平衡、在保护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并应针对地方管理能力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榆中金崖古镇保护规划为例,分析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城镇现代化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并从古镇整体风貌控制、重点地段、历史街区、环境整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5个方面讨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指出四川历史文化名镇的环境空间充分展示了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研究其空间特色,对新的历史时期四川传统城镇的发展与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从"面""线""点"状空间入手,对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布局、街巷与水系空间和名镇古建筑的特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建设及过分追求城乡一体化业绩,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使部分古镇、古村受到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今以鸣鹤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例,在对鸣鹤历史文化名镇现状评价基础上,着重探析了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整治模式、展示利用和实施对策,使之有利于实现鸣鹤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谈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以永嘉县岩头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强  金震 《小城镇建设》2006,(10):54-55,47
本文根据岩头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提出对岩头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应该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增强宣传力度,介入新要素,在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区进行整体性保护,坚持区域协同发展,融入大区域旅游网络系统,进行文化生态网络化旅游开发,城镇建设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合理、安全地开发、保护历史文化名镇,本文基于对上海市一些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在上海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建设性地提出了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康苏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为例,谈下针对矿业城镇,怎样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基础上对历史建筑及工业遗址进行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名镇与现代化城镇有着巨大差异,许多现代消防设施无法适用历史文化名镇的问题。本文以运漕古镇为例,提出了以“古为今用”思想,以应对历史文化名镇的消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名镇与现代化城镇有着巨大差异,许多现代消防设施无法适用历史文化名镇的问题。本文以运漕古镇为例,提出了以“古为今用”思想,以应对历史文化名镇的消防问题。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凤  李长奇 《山西建筑》2010,36(2):49-51
介绍了江古镇的概况,分析了古镇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该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措施,指出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启示下,应该正确认识古镇的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是前提,利用是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城乡建设》2006,(12):6-7
迄今,我国有8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每一座古镇古村落都有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更具生机与活力的历史文化名镇(村)?日前,在安徽黟县召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联谊会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讨会上,来自安徽黟县宏村、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广州市沙湾镇、四川省平乐镇的代表交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经验,为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科学发展探索有效途径——规划先行。加强保护必须规划先行,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引导下,实…  相似文献   

14.
在活化历史文化存量、优化历史文化增量背景下,具有丰厚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名镇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新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文化名镇的保护研究现状,运用时段理论,提出长时段结构网织补、中时段局势面修复和短时段事件点创新的保护更新策略,力求实现文化名镇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名镇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15.
朱猛 《重庆建筑》2006,(4):31-36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不考虑特色城市文化遗存而大拆大建,破坏原有文物建筑,制造假古董等现象屡见不鲜,其结果是:地方文化特色逐渐被吞噬,历史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各处皆似曾相识的环境景象。虽然,历史文化名镇皆进行了保护规划,但大多数是物质层面的探讨,对城镇特有的文化特征与内涵未能加以发掘与诠释,导致了特色文化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被架空。本文以宁厂古镇保护为例,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如何保护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名镇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一般小城镇的基本属性,又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本文在剖析历史文化名镇及其规划的特点基础上,以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镇为例,探讨了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和保护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名镇规划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历史文化名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通过对闽北历史城镇特点的研究,以武夷山市五夫镇为例,进行古镇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从整体性、物质空间与社会文化、经济效益、社会网络等方面,提出对历史文化名镇不同层次进行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金芳  金辉 《中州建设》2005,(4):79-79
豫西南的社旗镇和荆紫关镇是历史上有名的两个商业和文化城镇。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由于认识和经济方面的限制,两镇的旧城改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仅对其历史文化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还带来了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本文试以两镇为例谈谈对历史名镇保护与发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建设》2005,(12):23-23,29
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评选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借此机会,我仅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的角度谈以下三点意见。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工作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是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历史文化名镇(村)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0.
目前,江苏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3个,另有3个保护区。这些名镇(村)人口约在2万,有个别名镇达10万人;面积小的几平方公里,大的达到几十平方公里,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镇的范围有扩大的趋势。这些名镇(村)多数与水相连,因水而有名。江苏已经率先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各地区也相应公布保护办法,如苏州、无锡等地区出台的地方保护法规。江苏历史文化名镇(村)大多分布在江南,古迹众多,水、桥、街、屋、埠布局精巧,粉墙、青瓦、紫门,质朴的建筑,水乡古镇,枕河人家。因此,江苏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最大特征就是江南水乡文化。这些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