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9):31-32
为探明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Schwein.)Petch]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和该药剂与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了采自江苏省26个县(市)的520株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对多菌灵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唑胺菌酯、氟环唑、己唑醇、灭菌唑和咯菌腈等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县(市)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差异较大,总抗性频率为50.58%;通过EC_(50)值相关性分析,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较高,迫切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
为了降低发酵食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对氨基甲酸乙酯的生物降解展开研究。从土壤样中采用氨基甲酸乙酯和葡萄糖为碳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初筛、复筛降解氨基甲酸乙酯的菌株。以耐受氨基甲酸乙酯性能,菌体生长量和生长繁殖时间为筛选标准,评价菌株的生长和降解能力。同时考查不同碳氮源对菌株培养的影响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降解菌株对氨基甲酸乙酯的降解率。研究表明筛选的高效降解菌对1g/100ml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的降解率为53.91%,其中蛋白胨和硫酸铵作为辅助氮源添加对降解效果影响明显。筛选到的菌株对氨基甲酸乙酯有较高降解能力,且优化培养条件可以提高降解率,为深入研究生物降解提供良好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针对川渝地区废弃钻井液成分复杂、污染危害大的特点,提出利用微生物法处理废弃钻井液的方法。通过菌株分离、菌株筛选、菌株对废弃钻井液的降解利用实验筛选出8株降解菌株,进行了废弃钻井液的降解利用情况研究,表明筛选出的降解菌株均能够以废弃钻井液为唯一碳源,具备了快速分解废弃钻井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朱恒  李毅  周文涛  程翔 《城市勘测》2022,32(5):24-27
微生物处理油田采出水技术已在各油田广泛应用,如何针对地层条件、区块采出水特性筛选适宜的采出水降解菌株需要进一步探讨。文章从长庆油田姬嫄油田某联合站采出水中分离纯化出5种微生物菌株,分别研究温度、酸碱性、盐度等条件对筛选菌株的影响,从而探讨菌株对该区块油藏条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5种菌株能够适应该区块油藏条件,其中A菌株生长繁殖趋势最好;进一步开展5种筛选菌株降解原油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A菌株对石油类的降解率达到55%以上,可作为油田采出水降解菌菌株。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
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8株具有氨氮降解能力的菌株,根据各菌株之间降解率及生长情况的比较,从中筛选出1株对氨氮降解效果较为明显的菌株NX3,经形态学和生理特性初步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别测定了在不同的氨氮初始浓度、pH值、温度下菌株NX3对培养基中氨氮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氨氮质量浓度300mg/L、pH值7.0、温度30℃时,该菌株对氨氮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为45.53%。  相似文献   

6.
海洋溢油污染对海洋和沿海滩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筛选耐盐烃降解菌株和优化烃降解菌培养条件至关重要。以实验室筛选的一株烃降解菌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烃降解菌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酵母粉质量浓度为2.74 g/L,NH4NO3质量浓度为1.47 g/L,磷酸盐质量浓度为1.22 g/L时,烃降解率为65.81%,比单因素优化试验最优水平下的烃降解率增加14.5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初步有序组合方法将筛选得到的原油降解菌株A5、A6、YA5、YA6,十六烷降解菌株B3、YB3,萘降解菌株C3、YC3,石蜡降解菌株及表面活性剂菌株D4共9株优良菌株进行组合后分别做液态原油降解实验,排除拮抗效应,优化互生效应。结果发现:A5、YB3、YC3、D4配伍组合为最佳方案,此时的原油降解率达到58.6%,再通过正交法确定这四种菌株的配比,结果发现:当A5∶YB3∶YC3∶D4为0.5∶1∶0.1∶0.5时,对原油的降解效率最高为61.3%。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8):31-38
从辽河口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够以2-羟基吡啶作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的菌株2PR,基于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2PR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菌株2PR生长和降解2-羟基吡啶的最适条件是30℃,pH为7.0。当2-羟基吡啶初始浓度为6.0mg/ml时,120h菌株2PR对2-羟基吡啶的降解效率为94.48%,初始2-羟基吡啶浓度为8.0mg/ml时,156h的降解效率为89.21%。对2-羟基吡啶降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菌株2PR生长和降解过程符合logisitic模型,该模型为环境中2-羟基吡啶的生物降解提供了理论参考。休止细胞反应和中间代谢产物检测表明,菌株2PR在降解2-羟基吡啶的过程中生成了蓝色化合物4,5,4',5'-tetrahydroxy-3,3'-diazadiphenoquinone-(2,2')。推测该菌株降解2-羟基吡啶的途径可能是首先由双加氧酶催化生成2,3,6-三羟基吡啶,后者会自发形成蓝色中间代谢产物,2,3,6-三羟基吡啶发生开环反应,最终被完全降解。菌株2PR是已报道菌株中2-羟基吡啶耐受能力和降解能力最强的菌株,在污染物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为修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底质环境,根据菌株对底泥中有机质(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NO_2+-N)和亚硝酸盐(NO_2--N)的去除率,从刺参养殖池塘底泥和商品益生菌中筛选高效降解刺参养殖池塘底质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益生芽孢杆菌,并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的产酶能力和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分离的11株细菌中经过筛选最终获得3株优良菌株(N1、DL、R),它们能同时高效降解底泥中COD、NH_4--N)的去除率,从刺参养殖池塘底泥和商品益生菌中筛选高效降解刺参养殖池塘底质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益生芽孢杆菌,并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的产酶能力和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分离的11株细菌中经过筛选最终获得3株优良菌株(N1、DL、R),它们能同时高效降解底泥中COD、NH_4+-N和NO_2+-N和NO_2--N,5 d内对COD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5.71%、23.98%、24.97%,对NH_4--N,5 d内对COD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5.71%、23.98%、24.97%,对NH_4+-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0.54%、36.15%、36.74%,对NO_2+-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0.54%、36.15%、36.74%,对NO_2--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2.10%、14.41%、28.82%;根据菌株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N1、DL、R菌株分别为白翎芽孢杆菌Bacillus baekryungensi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的刺参养殖池塘底质有机污染物降解益生菌及复方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苯酚降解细菌的分离与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焦化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为菌源,以苯酚为唯一碳源进行苯酚降解细菌的分离与选育研究,结果从焦化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驯化、筛选出了5株具有高效降解苯酚能力的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及外观特征观察,对5株苯酚降解菌株的初步鉴定结果为:phen-8为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phen-9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phen-24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phen-78、phen-103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经物化诱变处理后得到1株生长更快并对苯酚具有更高降解率的诱变菌株(phen-24),该菌株在30℃下,于pH值为7.0、苯酚浓度为400mg/L的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较好,培养9h后苯酚几乎被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1)
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分离筛选塑料降解菌并对3种微塑料的生物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以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3种微塑料为唯一碳源,筛选潜在降解菌,采用形态观察、透射电镜观察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测定生物量、重量损失、培养液pH以及FTIR-ATR和SEM分析了3种微塑料的生物降解特性。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分离的3株为Bacillus sp.,Microbacterium sp.,Chryseobacterium sp.。对3种菌株的混合培养物进行了50 d的生物降解实验,结果显示,PE、PP、PS三种微塑料的重量损失分别为8.7%、6.3%和12.5%且pH显著下降;FTIR-ATR显示出现了新的官能团;SEM观察发现微塑料表面出现侵蚀。  相似文献   

12.
为了为汽油污染土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优良菌种,以LB培养基为基质,从石油污染土中对汽油降解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降油培养基为基质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汽油降解率的测定,以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及培养时间为参数对5种具有优良汽油降解性能的菌株进行单因素试验,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后,以汽油降解率为响应值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筛选出具有优良降解性能的菌株,并确定了菌株降解汽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从石油污染土中分离出了9种具有汽油降解性能的菌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苍白杆菌属、博得特氏菌属以及戈登氏菌属具有优良降解性能,这5种菌降解汽油的最优条件为: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苍白杆菌属、博得特氏菌以及戈登氏菌的最佳培养温度均为32℃,培养基pH值均为7.0,培养时间均为20h,降油培养基中的汽油降解率分别为70.12%、76.42%、75.66%、77.50%和73.22%。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1)
为修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底质环境,根据菌株对底泥中有机质(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NO_2~--N)的去除率,从刺参养殖池塘底泥和商品益生菌中筛选高效降解刺参养殖池塘底质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益生芽孢杆菌,并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的产酶能力和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分离的11株细菌中经过筛选最终获得3株优良菌株(N1、DL、R),它们能同时高效降解底泥中COD、NH_4~+-N和NO_2~--N,5 d内对COD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5.71%、23.98%、24.97%,对NH_4~+-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0.54%、36.15%、36.74%,对NO_2~--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2.10%、14.41%、28.82%;根据菌株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N1、DL、R菌株分别为白翎芽孢杆菌Bacillus baekryungensi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的刺参养殖池塘底质有机污染物降解益生菌及复方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6)
为了进一步研究清楚玉米小班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从安徽省玉米主产区的分离出6个玉米典型小班病菌,然后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上述6个病株对5杀菌剂(百菌清、烯唑醇、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玉米小班病菌对前三种杀菌剂敏感性最强,并且不同菌株之间对同一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而所有菌株对多菌灵不敏感。在选择药剂防治时应该选择百菌清、烯唑醇、腐霉利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从某炼油厂排污口的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以汽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X,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并考察了温度、pH、摇床转速等对x菌株降解汽油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的最佳降解条件:温度为37℃、pH值为7.0、摇床转速为180 r/min,在此条件下,对汽油的降解率为80%左右;一定浓度的Cu2+和表面活性剂SDS对汽油的降解有促进作用,且X菌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6.
阿魏酸是导致很多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自毒物质。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阿魏酸的细菌,初步鉴定为葡萄球菌属,命名为AWS4B,研究了AWS4B对阿魏酸的降解特征,探讨了其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无机盐培养基中阿魏酸的浓度为100 mg/L时,菌株AWS4B72h可降解99.97%。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的活化能Ea为19.88kJ/mol,降解方程常数k0为3.26×10-4,得出了菌株AWS4B降解阿魏酸的预测模型方程。AWS4B降解阿魏酸的底物来源比较广泛。菌株AWS4B对阿魏酸降解的可能途径是非氧化脱羧形成香草醛,再氧化形成香草酸,脱甲基后形成原儿茶酸,最后原儿茶酸苯环裂解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最终实现阿魏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
为筛选高效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以褐藻胶作为唯一碳源,在海星Asteroidea sp.内脏中筛选出一株产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AlgX2,并进行了菌株鉴定、产酶条件优化及降解寡糖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鉴定,该菌株属于盐单胞菌属,命名为Cobetia AlgX2;以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测定的菌株酶活性为指标,对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产酶活性进行正交试验显示,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成分为褐藻胶14 g/L、硫酸铵4 g/L、NaCl 30 g/L、初始pH 6.0,优化产酶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150 r/min;在最优产酶培养条件下进行10 L发酵罐产酶试验显示,发酵液酶活力最高为0.176 U/mL;利用粗酶液酶解制备褐藻胶寡糖,并对寡糖进行HPLC色谱检测显示,样品的聚合度为dp2~dp5。研究表明,Cobetia AlgX2菌株可用于扩大发酵生产,产酶效率高且褐藻胶裂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2)
为筛选高效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以褐藻胶作为唯一碳源,在海星Asteroidea sp.内脏中筛选出一株产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AlgX2,并进行了菌株鉴定、产酶条件优化及降解寡糖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鉴定,该菌株属于盐单胞菌属,命名为Cobetia AlgX2;以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测定的菌株酶活性为指标,对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产酶活性进行正交试验显示,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成分为褐藻胶14 g/L、硫酸铵4 g/L、NaCl 30 g/L、初始pH 6.0,优化产酶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150 r/min;在最优产酶培养条件下进行10 L发酵罐产酶试验显示,发酵液酶活力最高为0.176 U/mL;利用粗酶液酶解制备褐藻胶寡糖,并对寡糖进行HPLC色谱检测显示,样品的聚合度为dp2~dp5。研究表明,Cobetia AlgX2菌株可用于扩大发酵生产,产酶效率高且褐藻胶裂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24)
为探讨七鳃鳗性腺组织中是否含有具有纤溶活性的菌株,以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的性腺组织为材料,筛选分离出1株高效的具有纤维蛋白原水解酶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采用纤维平板法检测了其上清液的纤维蛋白水解酶活性。分离菌株的上清液能够于0.5h内迅速降解纤维蛋白原的Aα链和Bβ链。此外,纤维蛋白平板实验结果显示该上清液不具有纤维蛋白水解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形态学观察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活性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直杆菌,与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 media,登录号为AF418217)的同源性最高,其相似度可高达99.7%。该活性菌株被鉴定为气单胞菌,并命名为气单胞菌L1(Aeromonas L1,Genebank登录号为KP255445)。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5)
将高效降解氨氮的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与高效降解亚硝酸盐氮的耐盐红螺菌Rhodospeudomonas capsulate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探讨原生质体制备及融合的条件,并对融合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的优化条件如下:耐盐红螺菌,溶菌酶量为1.5 mg/mL,EDTA浓度为0.1 g/L,作用时间为45min;假丝酵母菌,蜗牛酶量为0.5 mg/mL,巯基乙醇的质量分数为0.1%,EDTA浓度为1 g/L,作用时间为30 min。两种原生质体在聚乙二醇(PEG-6000)和Ca2+的诱导下发生融合,在添加制霉菌素和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初筛,以生长稳定性及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的降解效能等为指标进行复筛,获得了具有较好降解效能的融合子R1菌株。该菌株对亚硝酸盐氮的降解效能与耐盐红螺菌相同,达到90%以上;对氨氮的降解效能为63%,较耐盐红螺菌提高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