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挖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辛油田中部是一个复杂断块油藏,在经历了近40年开发后,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丰度交差,剩余油分布零散等矛盾日渐突出,油藏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针对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特征及存在的开发矛盾,提出了细分层系、点状注水、提液强采、卡堵改层、改向水驱、周期注水及侧钻七种挖潜稳产技术.现场生产实践证明,上述技术对于减缓老区递减,实现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稳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斯坦K油田是一个中高孔-中高渗的层状砂岩油田,储层岩性复杂,注水开发已达37年。2015年9月,油田综合含水已达到90.1%,处于特高含水期。为了研究和评价应用侧钻水平井挖潜高含水砂岩油田剩余油的潜力,应用地质、测井、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理论,筛选低产低效老井,优选层位,论证合理的水平段长度,分析水平段垂向位置以及合理产液量,部署实施侧钻水平井45口,单井初期日产油和含水远优于同期直井,证实了侧钻水平井技术开发高含水老油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化学调驱技术在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岔河集油田岔12断块东三段、沙一段油藏为中孔低渗常压高饱和压力非均质复杂断块油气藏,其断层发育、构造破碎,砂体横向分布稳定性差且分布范围较小,油层分布零散。目前油田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在认清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立足于注水开发,油井措施逐渐由补孔为主转向提液、卡水为主,水井措施则由转注、完善补孔、分注为主转向重配、深度调驱为主。实施结果表明措施效果显著,对油田稳油控水、挖潜上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表明,对于象岔河集这样的复杂断块油田,在中高含水期,层间、层内剩余油分布极为零散的情况下,深度调驱技术是挖掘高含水主力大砂体剩余油极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高渗复杂断块油田开发初期、调整完善注采井网、扩边增储、剩余油研究及配套挖潜技术等方面,对该断块油田不同开发阶段提高水驱采收率做法和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针对剩余油分布形式及提高采收率潜力的分布,从地震技术、油藏精细描述技术、井网优化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中高渗复杂断块油田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主导措施。  相似文献   

5.
魏岗断块油藏开发后期调整挖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岗油田为高凝复杂断块油田,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地下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状态。通过应用四区断块的储层建模、微构造精细解释结果,开展低序级断层的封闭性认识,结合历史井网、水驱前缘监测资料、新钻油水井资料,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剩余油富集部位部署侧钻井及综合调整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挖掘剩余油,提高断块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特殊结构井提高小断块边底水油藏采收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江苏油田安丰、宋家垛等复杂小断块边底水砂岩油藏的油藏规模小、含油带窄、含水上升快、停关井多、吨油操作成本高,使用常规井进行调整经济效益差。主控断层断面附近井网难以控制的构造高部位、井间地带及隔夹层遮挡下水驱难以波及到的地带,是小断块边底水砂岩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区域。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根据剩余油分布部位与规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采取侧钻井、水平井、多目标高精度定向井等特殊结构井,充分挖掘各类剩余油潜力,大大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利用特殊结构井进行调整挖潜,仅以19口常规井的投资达到了34口井的效果,实现了边际油藏的高效开发。图4表1参11  相似文献   

7.
中高渗复杂断块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高渗复杂断块油藏在中国陆上已开发油田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开发水平不一,Ⅲ类开发水平油藏的比例较高,提高水驱采收率潜力较大。从开发初期调整完整注采井网、扩边增储、剩余汪研究有配套挖潜技术等方面,对中高渗复杂断块油田不同开发阶段提高水驱采收率做法和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针对剩余油分布形式及提高采收率潜力的分布,从地震技术、油表细描述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中高渗复杂断块油田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主导措施。  相似文献   

8.
复杂小断块水平井整体开发合理井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高效开发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油藏工程方法,以李堡油田堡1断块为例,深入研究了水平井和直井联合开采时的井网方式,确定堡1断块选择水平井与直井组合开发、注水井在水平井的指尖注水、水平井段长度300m左右、井距225m左右、水平段在油层的中上部、水平段一次性射开等技术政策,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堡1断块产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对于江苏复杂小断块油藏水平井整体开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双河油田437断块Ⅱ1-2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方向带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成为保证高含水期油田稳产的一项关键工作。根据双河油田437断块的构造、物性特征和注水开发现状,分析影响该断块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综合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为制定油藏下一步开发方案,提高油藏挖掘潜力提供必要的依据和保证。  相似文献   

10.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技术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桥口油田复杂断块地质特征及开发进入中后期产量递减加速的状况,开展了以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分类评价及剩余油分布分析为主的油藏精细描述,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富集区。通过局部完善注采井网和注采结构调整,以部署调整井,油井堵水、压裂改造和注水并分注、增注等为主导措施,实现了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的高效开发,连续五年实现了含水不升,产油量稳中有增,为同类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综合调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双河油田核二段油层层数多、单层含油面积小、非均质性严重、边水活跃,属于典型的强边水小断块油藏,综合含水高,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为此,开展小断块油藏聚合物驱边水控制技术、井网调整技术、注采参数优化技术、前缘段塞优化技术以及合理配产配注技术等研究和初步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可有效提高强边水小断块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RMT测井技术及在断块油田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云桐 《测井技术》2003,27(Z1):41-43
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确定水淹程度,找出高剩余油层段已成为保持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RMT储层评价仪作为一种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仪,它有2种可控操作模式:非弹性模式(C/O模式)和俘获模式(∑),其突出的优点是小直径、双源距、大晶体、多参数、多模式组合测井.在现河油区的整装块、复杂小断块、低渗油藏分别进行RMT非弹模式测井,通过实际资料分析,RMT测井技术在评价储层水淹特征,确定水淹程度以及求解剩余油饱和度等方面有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超前注水提高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安塞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储量最大的整装级大油田,也是世界著名的特低渗透油田。因此,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首要任务,安塞油田在大面积同步注水开发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不断探索开发的新途径,通过对超前注水机理的研究及现场试验,建立了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使地层压力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抑制了油井的初始含水率,从而提高了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使得油田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减缓了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文明寨油田高含水期控水稳油的做法及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构造再认识入手,加强油藏动态监测,运用多种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及时进行与地质特点相适应的综合调整与治理,使文明寨油田连续取得年产油递减率小于8%、含水上升率小于2%的良好开发效果。为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期的控水稳油,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相对主力油层而言,非主力层因其含油面积小、厚度薄、叠合程度低等客观原因,在历次井网调整中都不是重点调整对象.但随着老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对象由主力层逐渐向非主力层转移,非主力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出来.以双河油田非主力层为研究对象,在分类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对不同类型的非主力层采取不同的开发对策.实践表明:只要...  相似文献   

16.
扶余油田是一个已开发40多年的老油田,经过近几年的井网调整,目前含水率达到86.55%,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72.1%,油田总体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油层的非均质性影响给油田上产和稳产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对油层水淹特征的认识,结合堵水实践,目前已形成了堵水系列配套技术。生产实践表明: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指导了老油田控制含水率上升速度、优化注采结构、减缓开发矛盾、控制无效注水、提高地下存水率,为老油田稳产上产和效益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渤海D油田为中、高孔渗稠油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水窜大孔道发育,单一的调驱措施效果逐渐变差。针对平台作业空间狭小、储层调驱效果弱化的问题,进行"凝胶+聚合物微球"复合调驱技术研究,开展了复合调驱体系评价室内研究,筛选并优化体系配方,通过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复合技术比单项技术采收率增幅提高10.5%。矿场应用结果表明:"凝胶+聚合物微球"复合调驱技术有效抑制了注入水延高渗带的突进,井组含水上升趋势得到明显抑制,阶段累计增油超过6×10^3m^3并持续有效,为老油田深部挖潜、提高调驱效果提供了新思路,对海上注水开发油田稳油控水工艺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复杂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的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了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跃进2号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安塞油田是开发30年的"低压、低渗、低产"老油田,大量油井目前已逐步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仅靠常规增产工艺稳产难度大。目前对中高含水井的改造较为谨慎,不同见水类型下可选工艺仍存在盲区,降水增油方向仍不明朗。针对安塞油田中高含水井不同开发特征及见水类型,开展了改变相渗压裂、堵水压裂等几种进攻性措施,以及化学堵水、二次固井等维护性措施,实践证明各项工艺在不同见水类型井的适应性存在差异,尚不存在一种工艺可解决不同见水特征下油井的降水增产问题,须因地制宜针对性地选择有效工艺方能取得较好的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能  赵健  何嘉 《新疆石油地质》2020,41(6):748-752
鲁克沁三叠系深层稠油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出现了含水率上升快、水驱效率低、采出程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水驱矛盾,提高单井产量,提出了减氧空气吞吐的方案。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减氧空气吞吐的机理,优化了注入参数。基于理论研究结果,在鲁克沁三叠系深层稠油油藏开展了减氧空气吞吐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减氧空气吞吐降水增油的机理是稠油注减氧空气后存在拟泡点,形成泡沫油流分散降黏,同时封堵水流优势通道,扩大波及体积。注气量、注气速度和焖井时间对减氧空气吞吐效果影响较大,建议单井注气量40×104 m3,注气速度4×104 m3/d,焖井时间8~10 d。鲁克沁三叠系深层稠油油藏共实施减氧空气吞吐400余井次,有效率82%,单井平均初期日增油量4.5 t,综合含水率下降42%,有效期达168 d,有效期内单井增油量480.0 t。因此,减氧空气吞吐是深层稠油的一种有效降水增油技术,对同类型油藏注水开发后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