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湖北省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北邻武汉市主干道东湖路,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相望;南倚东湖,与梅岭一号——毛泽东旧居相邻;东面紧邻黄鹂路,与湖北美术馆相望。湖北省博物馆既有建筑由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和编钟馆组成,共分为两期(一期编钟馆于1999年建成,二期楚文化馆、综合陈列馆于2005年至2007年相继建成开放。  相似文献   

2.
凤翔东湖     
凤翔县地处关中西北,渭北平原,东临歧山,西南与宝鸡接壤。东湖位于凤翔县县城东南,是历史悠久的风景区之一。相传凤凰飞鸣过雍(凤翔县古称),在此饮水,故称“饮凤池”。凤翔县名也由此而来。东湖,是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七年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籍“饮凤池”挖掘疏浚,引城西北角凤凰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作游憩之所,改名东湖。  相似文献   

3.
罗夏 《工程机械》2011,(7):72-72
2011年6月13日,国务院公布《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陕西西咸新区将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我国第4个国家级新区。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0年2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富营养化水体生物膜降解微囊藻毒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自行设计的简便生物膜采集装置,自然培养和收集富营养化湖泊——武汉东湖水体中不同深度(20cm和100cm)处的生物膜,研究不同水深、相同培养时间以及同一水深、不同培养时间所得生物膜在有氧条件下对微囊藻毒素(MC)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东湖水体生物膜对MC的降解经历了2~3d的延滞期,约11d后可使之降解完全;20cm水深处培养的生物膜对MC的降解速率快于100cm水深处培养的生物膜;随着附着生物膜载玻片数量的增多,对MC的降解速率加快;对MC的降解效果与生物膜的培养时间密切相关,按对MC降解速率的快慢排序为:14d〉21d〉7d;在降解MC的过程中,溶液的pH值持续上升。经分析,生物降解是去除东湖水体中MC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山西建筑》2006,32(21):342-344
解释了园林设计以及园林艺术的意义,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阐述了现代园林设计应该遵循的几方面原则,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6.
东湖公园于1998年和2008年入选为百家"中国名园"和"国家重点公园",东湖也是泉州古园林中最早、最典型的公共园林。笔者翻阅大量文献典籍,对东湖成湖过程及东湖造园情况进行考证,从而揭示出自唐代以来东湖的兴衰史。  相似文献   

7.
陆文婷  董文  彭茜  戴菲 《规划师》2023,(2):145-152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是典型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为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品质,将东湖打造为世界城中湖典范和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武汉相关部门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开展了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文章以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为例,在分析服务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保护区划、加强生态保护,强化功能结构、提升空间环境品质,突出东湖水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优化服务配套、构建完整的旅游服务网络系统”的规划思路,以期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园林的构成形式、立意、布局、造园手法等角度,归纳出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及南、北方园林艺术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广西园博会     
正玉林YULiN第八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在玉林开幕7月23日,第八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在玉林市玉东新区玉东湖片区隆重开幕。围绕"五彩玉林·八桂田园"的主题,本届园博会在突出玉林市五彩田园建设成就的同时,浓缩广西各地风景名胜和园林艺术,创造"田园如诗,田园如画,五彩斑斓"的美好意境。据悉,本届园博会园博园共划分为主展馆区、展园区、休闲滨湖区、园艺博览区四大区域,打造了一条"主入口—主展馆—飞虹桥—城市展园—休闲滨湖区—园艺博览区—主展馆"的环玉东湖景观路线。14个城市展园以"大花园""大观园"为整体构思,通过亭  相似文献   

10.
园林艺术中的点、线、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传统园林艺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论及构成要素:点、线、面的形态特性,探讨其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及美感形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化地域性格的余荫山房造园艺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荫山房作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设计精巧,虽为人造,宛若天成。文章基于建筑美学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以空间布局、空间组织与植物景观为线索,分析余荫山房的空间感受和空间意境营造,阐释余荫山房的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以期挖掘、展示和传承余荫山房的造园智慧。  相似文献   

12.
王文丽 《园林》2020,(3):46-51
天一阁藏书楼筑造于明朝中期,历经清代、民国,逐步形成现在南北园的园林格局。本文从选石、筑山、叠石、理水、点石五个方面,对天一阁南北园石景的建造手法进行了分析,以探究造园的独特匠心。天一阁南北园的石景艺术与地方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质高度结合,在造型意境、色彩取舍、环境营造、人文底蕴上存在独特内涵,既体现了道法自然和小中见大的传统,又围绕藏书功能,体现了"形式服从功能"的思想,是艺术与实用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曲水园是明中期徽州丰南吴氏的私家园林,以曲水胜闻,是徽州私家园林理水造境的典范。探究曲水园理水造境方式,先通过释读《曲水园记》和《曲水园杂咏》,考证复原曲水园面貌;再从造园源流出发分析选址特点,探究理水造景的具体实施路径,阐明曲水园的造园思想。研究发现,曲水园通过借引活水、山水相依的构景以及随曲合方、以景悟道的造境手法营造园林山水环境,以其独特的理水方式构成了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的造园风格。这对于了解徽州园林理水手法和造园思想,传承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独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文章从网师园和艺圃造园的各个方面的比较入手.阐述苏州园林的空间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园林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王向荣 《中国园林》2006,22(1):19-29
各个国家的园林展在规模、场地、展出的内容上有不同的类型.园林展推广了园林艺术、拓展了园林市场,为设计师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同时,园林展在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绿地及公共空间系统、促进城市新区的建设、更新城市衰落地区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园林建设是一项艺术性工程,要创建出优美的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是密不可分的。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园林建设中设计、图纸交底、施工、竣工四个阶段如何将设计与施工有效结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姚亦锋 《建筑师》2005,(6):88-93
自然界的地理景观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原创模 板,而期中以绘画布局和追求的诗画意境使其又超 于自然的景观,体现了庭院主人的人生理想和社会阅历。 从地理角度研究自然景观于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分析园林流派各自的主题理想和景观形态。古代的“皇 家园林”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意境,“文人园林”追求的 是宁静淡泊的隐居生活,各自具有历史渊源。“天人合 一”生态观是中国古人自然审美的思想基础,现代中国 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尊重自己的独特文化传统,以自然景 观设计为核心。  相似文献   

18.
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既包罗自然山水美景,又点缀亭台楼阁、家具陈设、书画匾联。造园者巧妙构思,使园林成为人文艺术博览的窗口。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博览苏州园林中的数百付对联,如芳菲满园,清香醉人,耐人品味,涉趣无穷。  相似文献   

19.
庐山植物园在中国近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华  王凯红 《中国园林》2005,21(10):19-23
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现已开辟植物专类园(区)14个,形成了良好的园林景观,并对我国近现代园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借鉴和推动作用.简要回顾了该园的建园历史,介绍了其园林风格,并从功能定位、造园意境、基础设施及专类园建设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其园林建设、特色及地位.  相似文献   

20.
园林设计是四维空间艺术,山是骨骼,水是血脉,路是经络,植物是毛发,建筑是眼睛。文章结合传统的景观设计方法,分别从山、水、路、植物、建筑及灯光等方面阐述兰郡名苑的园林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