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工业催化》2007,15(4):64-64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共同开发的“降低汽油硫含量重油裂化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应用”项目通过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
《工业催化》2007,15(2):53-53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高轻质油收率的劣质重油裂化催化剂工业应用”项目通过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评议。采用该制备技术制备的富硅基质催化剂,其物化性能满足工业FCC催化剂的质量要求,反应性能优于工业对比催化剂,增强了催化剂的重油裂化能力。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原料油相同,转化率相近时,新研制的富硅基质催化剂与对比剂相比,焦炭产率降低约0.5个百分点,汽油产率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油浆产率降低约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LHO-1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艳  邹旭彪  秦松 《工业催化》2006,14(9):15-17
报道了LHO-1型催化剂在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和中国石化广州石化分公司的工业应用。标定结果表明,使用LHO-1型催化剂后,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下降约5~15个百分点,并具有较强的重油裂化性能。同时,汽油辛烷值保持不变,汽油安定性增加,诱导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由沧州炼油厂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石化催化剂分公司齐鲁催化剂厂联合开发的CGP-2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催化剂,于2006年12月1日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技术鉴定。鉴定认为,CGP-2催化剂可使催化汽油含硫率降低1/3,辛烷值、诱导期以及装置的总液收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裂化性能及水热稳定性较好,使用该催化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少飞 《广州化工》2012,40(16):183-185,190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针对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新开发了LVR-60催化剂。此催化剂从1月20日至6月3日在120×104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成功进行了为期117天的工业试验,并于8月份在改造后的装置上开始了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掺炼重油比例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具有较强的重油裂化性能。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工业催化》2007,15(2):17-17
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石化沧州分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齐鲁分公司共同完成的“降低汽油硫含量MIP工艺专用催化剂CGP-2的开发和工业应用”项目,通过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CGP-2催化剂中添加了选择吸附硫化物的酸碱对,可使MIP-CGP工艺第二反应区积炭后的催化剂具备了较好的焦炭选择性和更高的水热稳定性,可满足MIP-CGP催化裂化工艺双反应区,尤其是第二反应区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同时降低汽油硫含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工业催化》2008,16(5):57
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和中国石化催化剂齐鲁分公司共同承担的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开发项目“高轻质油收率的劣质重油裂化催化剂研究开发和试生产”通过了股份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在硅溶胶中添加酸化铝石制备富硅基质FCC催化剂,改善了FCC催化剂基质的焦炭选择性和重油裂化能力。对超稳分子筛进行化学处理,并引入改性组分,  相似文献   

8.
晏晓勇 《广州化工》2010,38(6):234-235,243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在第一代降硫助剂MS011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助剂的降硫组分的复配,以及助剂中不同降硫组分对主催化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开发出新一代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助剂MS012。在中石化荆门分公司的应用表明:在稳定汽油的干点从185℃增加到197℃的情况下,汽油硫质量分数从5、6月平均780(mg/kg)降低到8、9月平均620(mg/kg),催化汽油收率的提高明显增加了装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工业催化》2006,14(5):33-33
由中石化石科院、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和中国石化催化剂长岭分公司共同承担的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技开发合同项目“CDC重油深度转化降低汽油烯烃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通过了中石化股份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LDR-100HRB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600 kt·a~(-1)的MIP-CGP催化装置应用情况。在原料油性质变差条件下,LDR-100HRB催化剂表现出重油转化能力强、焦炭选择性好和汽油辛烷值高的特点。两次标定结果表明,干气产率降低0.38个百分点,油浆产率降低0.67个百分点,焦炭产率降低0.58个百分点,总液收增加1.63个百分点,汽油马达法辛烷值和研究法辛烷值分别增加1.5个单位和1.3个单位。  相似文献   

11.
周淼 《广东化工》2013,(2):44-45
论文介绍了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多种新催化材料引入催化剂中,使重油转化催化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和硫含量催化剂的开发取得了实质进展;受日益增长的丙烯市场需求影响,裂化催化剂对丙烯和液化石油气的选择性有了显著提高;提高清洁汽油辛烷值的裂化催化剂以及减少催化裂化装置烟气污染排放的催化剂和助剂成为研发的热点;催化剂低成本和清洁生产技术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发展。由于新型重油裂化催化剂的不断涌现,多功能化成为催化裂化催化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王霞  周灵萍  田辉平 《山东化工》2015,(7):69-70,76
综述了由中石化石油科学研究院(简称石科院)自主研发,催化剂齐鲁分公司生产的重油裂化催化剂、多产低碳烯烃催化剂和催化助剂的特点、性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近日,由中石化石科院、荆门炼化公司、催化剂齐鲁分公司共同承担的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开发项目“高轻质油收率的劣质重油裂化催化剂研究开发和试生产”通过了股份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4.
孙乾义  王玉华 《当代化工》2007,36(6):614-617
兰州石化公司开发的重油转化和抗重金属能力强的LHO-1催化剂,在锦西石化分公司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工业应用.标定结果表明:LHO-1催化剂有高的重油转化能力和较好的抗重金属污染性能力以及优良的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工业催化》2007,15(2):28-28
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新型催化裂解催化剂设计与开发”项目通过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评议。该项目采用新型大孔基质、介孔材料和B分子筛等新技术手段研制开发的OCK系列催化剂,实现活性组元和结构组元的优化与匹配,改善不同分子的催化剂活性中心可接近性,具有丙烯收率高、重油裂化能力强和焦炭选择性好等特点。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与对比剂相比,OCK催化剂丙烯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异丁烯收率和重油裂化能力均有所提高,焦炭选择性改善。  相似文献   

16.
某炼厂新建40万t/a催化汽油加氢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该装置是国内首批采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华东设计分公司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合作自主开发的DSO技术的汽油加氢装置。经过标定,国IV工况下催化汽油硫含量由256.79μg/g降低至47.12μg/g,硫醇含量由21μg/g降低至9μg/g,辛烷值损失0.7个单位,这充分证明DSO系列催化剂具有脱硫活性高、选择性好和辛烷值损失小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日益迫切的汽油质量升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日,南中石化下属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齐鲁分公司、工程建设公司共同完成的“渣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双向组合(RICP)技术工业应用试验”项目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8.
生产清洁汽油的新型GOR系列裂化催化剂及其工艺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原油深加工带来的催化裂化原料重质化与生产环境友好清洁汽油燃料的矛盾,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出新型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GOR系列催化剂及其工艺技术,并成功应用在多套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实践证明:它能显著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保证汽油RON基因不变,改善安定性能,同时具有较强的重油转化能力、较好的产品选择性和较强的抗重金属污染能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化工昌邑石化催化裂化装置(生产能力为1400kt/a)所用原料组分的日益重质化以及进口催化剂国产化要求,原来所用进口重油催化裂化GCR-MV催化剂换用新型重油催化裂化CRM-200催化剂进行工业应用试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CRM-200催化剂在抗重金属污染方面,较进口GCR-MV催化剂强,在原料V,Ca,Fe质量分数增加的条件下,其平衡剂活性维持及裂解能力达到生产要求;同时催化剂单耗由空白标定时的1.38kg/t减少为1.187kg/t,降低了催化剂成本,提高了装置的经济效益;在掺渣率基本相当的情况下,CRM-200标定时产品分布进一步优化,液化气收率下降0.53个百分点,汽油和柴油收率分别提高0.45和2.27百分点,总液体收率增加1.31百分点,干气产率稍有降低,油浆产率降低1.1百分点。总体来看,CRM-200催化剂性能优于进口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申志峰  张剑  连善涛 《广东化工》2013,40(18):78-79
详细阐述了重油裂化催化剂、降低汽油硫含量催化剂、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催化剂、多产低碳烯烃催化剂和多产柴油催化剂在国外三大公司Grace Davison、Albemarle和BASF及国内RIPP、兰州石化公司和LPEC的发展现状,并对催化剂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