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喷枪结构及其布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的大喷煤比实践证明,喷煤枪(或煤粉燃烧器)的结构和布置是影响煤粉燃烧因素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煤比而不降低煤焦置换比,必须对传统喷枪结构和布置进行改进。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几种典型喷枪结构、布置,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简要分析了现代化双机架炉卷轧机的分开式和串列式两种常见的布置形式、各自的特点和设备构成,对两种布置形式进行了比较,同时根据经验就生产不锈钢与特殊合金钢和碳钢与低合金钢的双机架炉卷轧机的布置形式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刘军  刘自力 《冶金动力》2023,(2):105-110
两机一塔自然通风空冷机组单机运行时,循环水布置及塔周环境对间冷塔性能有较大影响。为了对比单机运行时循环水布置方案,对某电厂的间冷塔及建筑群进行建模,利用Fluent商业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在工业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设计方法——系统布置设计(SLP),以越南VANLOI公司年产30万t短流程炼钢工程为应用范例,采用SLP对炼钢车间进行了物流和非物流关系分析,求解得到车间最佳布置方案,验证了SLP法在短流程炼钢车间布置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平松料器布置方式对流场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水平松料器的尺寸,布置间距,布置高度对烧结料层中气体流场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冷态试验研究;确定了松料器的垂直影响范围,展示了尺寸,布置高度,布置间距三者对流场结构的显著影响,认为,只有综合考虑三者的影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平松料器改善气流分布,增产,节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转炉底吹的布置和流量控制对转炉熔池混匀的影响至关重要,是决定碳氧反应、脱磷反应的动力学条件。为了给国内某钢厂120 t转炉的底吹供气元件布置方式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水模试验,研究了不同底吹布置方案及底吹流量对熔池搅拌均匀混合时间的影响,为确定最优底枪布置方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保持其他参数一致的条件下,转炉底吹采用环形布置,底枪夹角为40°、底吹半径R=0.55D的混匀效果较好;通过比较发现,非对称布置混匀效果要优于环形对称布置。实际应用过程中,若考虑对炉龄的影响,建议选择环形对称布置方式(夹角40°、R=0.55D);若忽略对炉龄的影响,建议选择非对称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虚功原理对缀条格构柱换算长细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缀条布置形式应采用不同的换算长细比计算式,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关于缀条格构柱换算长细比的计算式适用于缀条反向布置.本文补充了同向缀条和K形缀条布置的格构柱换算长细比计算式,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在格构柱斜缀条布置和计算换算长细比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滇西岔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调查评价、普查的基础上,对中山地貌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探矿工程的布置与编号方法进行了总结。预查阶段不必按照勘查网布置探矿工程,探矿工程用“工程类型代号+施工顺序的流水编号”的方法进行编号。普查第一阶段的探矿工程数量占普查阶段总数的1/3~1/2,按矩形网布置探矿工程,用“工程类型代号+主勘查线编号+次级勘查线编号”的方法进行探矿工程编号。普查第二阶段的探矿工程数量占普查阶段总数的1/2~2/3,按树形网布置探矿工程,用“工程类型代号+树枝编号+树枝上的探矿工程编号”的方法进行探矿工程编号。详查、勘探阶段在普查第二阶段树形网的基础上增加探矿工程,探矿工程编号的方法与普查第二阶段相同。研究中山地貌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探矿工程布置与编号方法,有利于合理地布置和管理探矿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探矿工程对矿体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持续增加,深部高地应力作用下矿区的地压灾害发生率逐渐增长。为使矿区能够安全合理地开展生产工作,准确测量区域内的地应力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巷道布置优化研究很有必要。采用套孔应力解除法对滥泥坪深部3个中段进行三维地应力测试,并对三维应力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测量结果表明:滥泥坪矿区应力随深度基本呈线性增长,实测的各中段最大主应力值在28.62~43.10 MPa之间,原岩应力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总体表现为NNW-SSE向,根据测量结果调整巷道布置方向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对巷道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巷道布置和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型钢车间精轧机列实际布置情况,对该机列的液压控制系统进行了自行设计,介绍了设计方案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