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8)
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是一部自传性的作品,主要以他从童年到青年的经历为内容,描绘了主人公阿孝一家的悲欢离合。因此,影片中自然地深渗入了带有地域性的文化因素。本文立足于侯孝贤"外省人"的特殊身份,从地域文化因素的角度出发,探求电影《童年往事》中侯孝贤对台湾文化身份的追问与"寻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6)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史志目录学著作,由于其在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目前的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目录学方面,对其文学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史上热议的"文学自觉说"议题,以《汉志·诗赋略》为例,展开具体论述,最后得出结论,"汉代文学自觉说"是不成立的,且更不足以成为汉代文学风貌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6)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著名诗论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昭示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分析并研究这一理论的缘起和发展,有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
当代寻根小说中有许多魔幻"神秘"的景象描写,但大多都是为"神秘"而"神秘",没有上升到庄严、"神圣"的艺术境界。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神秘"相比,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韩少功、李杭育、王安忆和张炜的创作里都有诸多"神秘"之失。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4):131-132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的黑人男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其中五位男性命运的分析,展示黑人男性寻根的艰辛,旨在指出黑人男性只有继承黑人文化和找回自我,才能够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6):7-8
"寻根"对于解决任何时期思想文化的迷茫问题都具有重要价值。《边城》的创作与湘西理想世界的构建帮助沈从文完成精神还乡,维护"乡下人"的自尊,树立"乡下人"的自信;唤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民间文艺;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心灵安放之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6)
将中国文学引入西方世界的译介活动早在晚清时期就已开始,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夏志清的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问世,海外汉学界的研究视野才开始从古典文学转向现代文学,致力于作品分析以及文学史、文学选集的编撰。一些文学选集被作为美国高校的教学参考书,成为普及中国文学的有效途径;以夏志清、王德威、李欧梵等为代表的海外汉学研究,在方法论和历史观上为中国内地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某些新的可能性。但不应忽视的是,作为一个复杂的构成体,海外汉学研究的面貌不能仅以代表性学者的论断来框定,将海外汉学研究的理论思维套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时也需要对历史语境与现实状况差异导致的认识偏误进行反思,西方学者在冷战思维影响下的文学批评范式以及英美反知性主义传统对五四以来作家创作心态的误读也需要正确认识。虽然英美主流媒体仍习惯沿用这种批评模式解读中国当代小说,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研究也呈现出一系列理论范式的转向,显示出重建文化研究格局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袁丽琴 《山西建筑》2009,35(32):12-13
阐述了激发移民寻根旅游的五大因素,以湖北麻城沈家庄规划为例,对其项目背景进行了分析,从文化、建筑、环境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移民寻根旅游的乡村规划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现代景观形态原型及案例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龙  金云峰 《规划师》2005,21(2):99-104
现代景观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然而,创造这些作品的灵感从何而来?作品形态从何而来?法国学者巴赞曾在《美术简史》中写道:“若想正确地认识人类最古老的精神表现方式,必须从原始艺术创作的最初冲动中寻根溯源。”笔者试图把些作品还原,寻其创作的根源及作品的形态原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8):76-77
在美国文学中,"美国梦"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作家菲茨杰拉德写的经典小说,讲述了一个以盖茨比为主人公的"美国梦"破灭的悲剧故事。本文分析了"美国梦"的产生与演变,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来分析"美国梦"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