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杂交后代亲子关系真实性同工酶鉴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POJ3016、F134、桂糖11号,ROC10与云南割手密种,斑茅种,滇蔗茅种远缘杂交的大批杂交后代中,按组合关系选取9个材料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亲子关系真实性鉴定研究,并进行酶带分析比较,结果显示:(1)云割斑F295/59等4个材料属于ROC10近亲杂交亲子关系的可能性很大;(2)云滇F191/2008、云割斑滇F199/47等5个材料属于云南野生甘蔗资源属种间远缘杂交亲子关系,同工酶技术用于血缘关系复杂的亲子关系真实性鉴定有简便,清晰,可靠的优点,但要提高正确判断的水平,还必须有丰富的育种经验,将亲子代特征特性变异的识别与大量的酶带分析实践相结合,涉及理论研究的材料必须进行分子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
云南斑茅F1代SSR分子标记杂种真实性鉴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鉴定斑茅血缘真实性常用的MSSCIR26、MSSCIR33 2对引物,对以云南斑茅种为亲本之一的16个组合75个后代材料及其亲本,进行了斑茅血缘真实性的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05-456(R0C20×斑250)、06-67(德蔗93-88 ×斑177)、06-75(云滇00-7×斑180)是真杂种,为云南斑茅的利用奠定了良好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云割82-114血缘SSR标记杂交真实性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1996/97、2002/03、2003/04等杂交季节的有性杂交利用,获得高产型野生种质云南西双版纳割手密(云割82-114)的优良后代F1、F2、F3.经2005年以SSR分子标记鉴定分析表明:云割82-114的杂交第一代F197-105,杂交第二代F203-71、03-78、03-80,杂交第三代F304-31、04-41、04-48是真杂交后代.为对云割82-114进行系统利用研究,创造"YN"系列高产型种质与亲本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几个甘蔗品种(系)前期生长特性及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桶栽条件下研究了11个甘蔗品种(系)的出苗及分蘖特性。在水份胁迫下调查了参试材料伸长初期的受旱表现,测定了相关生理指标,分析了甘蔗前期伸长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蔗受旱后叶片的枯黄率与蔗叶相对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AD)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受旱后拔节生长幔的品种抗旱性强于拔节快的品种;叶片卷缩或萎蔫型耐旱性强于钝化型;叶片首先枯黄的品种抗旱性最差。试验中粤糖89-240、德宏93-102、云蔗89-351、德宏93-88、云蔗95-128、桂糖90-95、云蔗94-343、云蔗94-375和ROC10等相对质膜透性、丙二醛(MAD)的含量及后期受旱死亡率较低,抗旱性较强;云蔗92-19和桂糖11号的抗旱性则较弱。  相似文献   

5.
斑茅杂交后代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SSR、5S rDNA、Alu-like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蔗(Badila)与斑茅杂交后代F1及其回交后代BC1、BC 2、BC3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SR是斑茅杂交后代真实性鉴定的有效方法,mSSCIR33是较佳引物之一;5S rDNA可用于鉴别斑茅F1,但因其多态性不高,不能用作回交后代真实性鉴定,用于斑茅血缘的检测时,随着回交代数的提高,可靠性降低;Alu-like不适宜用作杂种后代真实性鉴定,但是检测斑茅血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地理来源续随子品系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干旱胁迫及对照条件下测定其形态及生理指标,并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对各品系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供试续随子品系抗旱性的综合评价值依次为安徽(0.839)〉河南(0.524)〉吉林(0.321)〉福建(0.275)〉重庆(0.179)。安徽续随子品系在综合评价中表现出较强的抗旱优势,可作为续随子抗旱性研究的代表材料。以抗旱性综合评价值为因变量,以单项指标相对值为自变量,建立了评价续随子抗旱性的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出MDA含量、SOD酶活性和根冠比等3个对续随子抗旱性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在苗期抗旱性鉴定中,有选择地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提高续随子抗旱性的鉴定效率。  相似文献   

7.
2006~2009年,采用"五圃制"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获得了含有7个含云南野生甘蔗血缘的杂交组合,其后代产量、糖分、产糖量表现出明显优势.产量均超过对照种ROC10(CK),最高的是云瑞99-113×福农90-1022,达227.7 t/hm2,比对照CK增121.3%;除ROC22×云瑞99-113外,其余组合的糖分...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对不同基因型甘蔗胚性愈伤组织的合适诱变时间和筛选草甘膦浓度组合,以胚性愈伤组织活愈率为指标,研究不同诱变时间(80~180 s)和不同草甘膦浓度(0.5~2.5μmol/L)对含有大茎野生种血缘后代(粤糖94-128、ROC22)、斑茅血缘后代(崖城07-71)和割手密血缘后代(粤糖93-159、粤糖00-236)这3种血缘甘蔗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时间诱变处理下甘蔗胚性愈伤组织平均活愈率差异显著,取含割手密血缘的后代材料和含大茎野生种血缘的后代材料来诱变的突变率高;为筛选到高抗材料,合适诱变时间为120 s,草甘膦最高筛选浓度为2.5μmol/L。研究结果为以后进行高抗草甘膦诱变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蔗糖业》2006,(6):52-54
文章题目期页作者●甘蔗农业甘蔗新品种粤糖00-236配套栽培技术研究…………………………………………11刘福业斑茅杂交后代的分子鉴定……………………16劳方业云南德宏蔗区首次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总结…………………………………………112杨世常广西蔗糖发展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蔗糖产业优化布局的研究………………………117谭宗琨云割82-114血缘SSR标记杂交真实性鉴定分析……………………………………21桃联安我所自育甘蔗新品种介绍与系谱分析………24吴水金甘蔗梢腐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室内毒力测定…210吴伟怀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  相似文献   

10.
对本所2013年杂种圃的材料进行各组合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标准差、入选率、各组合后代综合性状表现及总位次和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组合的表现。结果表明:ROC22×CP94-1100组合的变异最大,是最优良的组合;粤糖91-976×CP94-1100组合和粤糖91-976×桂糖00-122组合是较优良的组合;川糖89-103×CP93-1634组合、粤糖93-159×ROC22和赣蔗75-65×粤糖91-976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1.
延长日照推迟甘蔗野生资源花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1-1993年,30个割手密,11个斑茅和12个野生F1代无性系经过13—13.5h的长日照处理后,可延迟花期最长达93—118天。利用延迟开花材料在开远首次获得具云南珍贵野生血缘的F1代杂交花穗和大量实生苗。结果表明,长日照可有效地延迟野生资源开花,达到调节花期的目的,这为甘蔗野生资源的利用,解决杂交花期不遇的技术难题,开辟了新的途经。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50多年中,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以Badila(热带种)作为高贵化育种的起始亲本,选育了大批含割手密、大茎野生种和斑茅等野生种质血缘的崖城系列亲本;其中值得一提的是,Badila与本地割手密的杂交后代产生了崖城71-374、崖城84-125和湛蔗74-141等一批重要的生产性杂交亲本。利用这些亲本已育成32个生产品种。迄今,以Badila与栽培品种杂交选育的亲本材料育成的品种有5个。以Badila与大茎野生种、斑茅杂交,选育了大批优良杂种后代,虽然迄今尚未育成生产品种,但近年来斑茅蔗BC1、BC2杂种的育成却标志着斑茅利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以9份转ABP9基因春小麦株系UC4-1~UC4-9及其受体亲本宁春4号为材料,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对这些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和抗旱性度量(D)值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相关抗旱性状与抗旱指数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6份转基因小麦的抗旱性较受体亲本宁春4号增强,3份材料的抗旱性较非转基因春小麦品种定西35增强;各农艺性状和生化指标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株高、单穗粒重、穗长、SOD活性、穗粒数、结实小穗数、有效分蘖数、POD活性、千粒重、脯氨酸含量、MDA含量。  相似文献   

14.
在温室内对21份材料用人工接种法进行抗眼斑病鉴定。结果表明,割手密是重要的抗病基因源。条纺车里本、拔地拉是很好的抗病育种材料。甘蔗品种亲系血缘较远、遗传基础较宽是提高品种抗病力的一种因素。杂交品种中印度种血缘含量低的其抗病性优于印度种血缘含量高的。抗病杂交品种的抗源主要来源于Glagah等13个原始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客观评价云蔗12型鉴定圃甘蔗新品系,以ROC22为对照,对云蔗12型9个甘蔗育种材料进行品比分析,同时借鉴运用DTOPSIS法对10个品种(品系)进行综合评价鉴定。结果表明:云蔗12-1251、云蔗12-1312、云蔗12-1252、云蔗12-1260、云蔗12-1183、云蔗12-1273、云蔗12-1309、云蔗12-1202和云蔗12-1288等9个云蔗12型新品系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ROC22。其中云蔗12-1260产量最高,相比对照ROC22增产50%左右,云蔗12-1251平均糖分增加最为显著,最高糖分达到17%;但是综合病虫害等性状,云蔗12-1260和云蔗12-1273整体表现优异,主要表现为大茎、高产、高糖、抗倒伏及病害少。以上品系可以考虑推荐参加云南省第16套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进一步观察、品比和进行抗逆性试验,以培育新的性状优良的云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海南甘蔗育种场斑茅后代回交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继上世纪70年代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利用海南本地斑茅无性系与甘蔗杂交,育成斑茅F1真杂种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又获得斑茅杂种F1单株30个;2001年获得斑茅BC1单株140个;2003年,培育斑茅杂种实生苗18756株,入选斑茅杂种BC2一批.本文介绍近年斑茅杂种培育与回交利用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以葡萄砧木4个杂交组合河岸葡萄(♀)(V.riparia)×左山75097(V.amurensis)、泰山-11(V.amurensis)×河岸-2(V.riparia Mcadams)、泰山-11(V.amurensis)×Constantia(V.rupestris)、5BB(V.berlandieri×V.riparia)×黑龙江实生(V.amurensis)的亲本及其81株F1代杂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低温胁迫处理一年生休眠枝条,测定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及可溶性糖等4项生理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各株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4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抗寒性出现了分离,总体上介于双亲之间,但也存在有超高亲或超低亲现象,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点,且抗寒性遗传倾向于抗性弱的方向。本研究并筛选出高抗和抗寒杂种,以期用于抗寒砧木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8.
斑茅F1品系崖城96-66与CP84-1198杂交后代的鉴别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斑茅F1品系崖城96-66×CP84-1198杂交后代进行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并与父母本酶带作比较。结果表明,受检的20个株系中,除YCE01-62不具斑茅的特征酶带外,其它19个株系都具有斑茅的酶带,可初步认为是斑茅的第二代杂种。对其中7个株系进行了DNA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除YCE01-62为杂株外,其它株系均确认为真杂种。在本研究中,同工酶方法的结果与DNA分子标记方法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9.
选用改良的7个细胞质不育系和6个优良分枝性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配置42个杂交组合,对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个性状组合间差异极显著.叶片数、子仁含油率和子仁率的遗传变异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引起;株高、盘径和生育期遗传变异主要由非加性基因效应主导;单株产量和千粒重遗传变异由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亲本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分析结果表明,LQ194A、LQ252A、Y109、R9706R、F15-1是优质、高产、多抗亲本.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和总配合力(TCA)效应分析结果筛选出LQ218×9706R、LQ28×Y109、LQ28×9706R、LQ178×Y109、LQ218×F15-1R、LQ28×F15-1R和LQ28 ×Y112等综合性状较好、遗传特点鲜明的优势组合;不育系对盘径和千粒重性状F1形成过程起主要作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与子仁率和单株产量分别表现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接近一致.  相似文献   

20.
探讨低钾胁迫下斑茅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差异,为培育钾高效甘蔗品种提供优异种质和理论依据。以斑茅云南82-85、海南92-109和广西87-3为供试材料,采用高钾(3 mmol/L,HK)和低钾(0.1 mmol/L,LK)2个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钾胁迫对斑茅材料叶片和根系中SOD、POD和APX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处理下,3个供试斑茅材料叶片中,广西87-3根系中SOD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云南82-85和海南92-109根系中SOD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在高钾和低钾处理下,3个供试斑茅材料根系和叶片中POD、APX活性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同时,低钾处理下3个供试斑茅材料根系和叶片中SOD、POD、APX活性均高于高钾处理。此外,高钾和低钾水平对3个供试斑茅材料地上部脯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而3个供试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低钾处理下云南82-85、海南92-109和广西87-3根系中脯氨酸含量分别是高钾处理下的2.2、2.3和2.0倍。结果显示,低钾处理提高了斑茅抗氧化酶活力和脯氨酸含量,进而增强了植株的耐低钾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