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筑》2022,(12):34-34
刘王生,佛山市装配式建筑发展主要推动者,为佛山市获评2019年广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20年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突出贡献一是夯实工作体制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刘王生牵头制定佛山市装配式建筑推广政策,先后出台了推广装配式建筑实施办法、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和扶持措施,并推动市政府成立协调小组,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上海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市场与政策,针对上海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在建筑产业、配套政策、技术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与传统建筑质量影响因素存在很大的区别,建筑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装配式建筑质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文章将从生产、技术、人员、政策四个方面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确定装配式建筑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的权重,以此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根据实例研究结果得出主要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4.
焦爱英  闫珂玮  贾童 《建筑经济》2021,42(2):104-108
构建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对研究实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综合得分处于一般与良好之间,其中经济效益表现最差,环境效益表现最好,进而提出推行PPP管理模式,建立共享机制、健全装配式建筑标准化体系等政策建议,以促进天津市装配式建筑在保障房建设方面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然后以赣州为例,从政策文件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造价成本过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行业标准、配套产品供应链不完善五个方面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在三线城市推行的现状,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三线城市的推行进行了展望分析。  相似文献   

6.
孟晓涛 《河南建材》2021,(6):149-151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大力推广.自2017年开始,国务院及各地方政府均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建筑行业全面转型,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文章主要从产业工人的个人发展、企业人才储备、产业工人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研究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现状,为推动甘肃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近5日,重庆市城乡建委举办国家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29-2017)宣贯培训会。《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是国家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准,也是评价衡量装配式建筑技术水平的主要依据,更是建设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装配式建筑策划和设计的技术文件。当前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配套和产业工人相对较弱,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实施经验不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数据及其发展方向的研究,以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为前提,筛选出社会发展、经济人口、政府决策、市场环境及能源消耗五个维度下影响装配式建筑碳排放的18个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确定装配式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计算隐性影响因素组各要素的权重。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投入、政策引导力度、装配化技术水平及装配式建筑成本是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及提升其碳排放效益的关键因素,并就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是我国建筑业大发展的一年,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行,促使我国建筑业整体转型升级。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建筑业发展情况,这不单单关乎国家经济平稳运行,更关乎亿万百姓的民生。为此,自顶层设计开始,我国不断在装配式建筑方面推出重磅政策,强力推进建筑业改革,引导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仅在2017年,全国有数十项关于装配式建筑的产业政策落地,同时相继出台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评价标准、技术规范和工程计价消耗量定额标准等。例如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装配式建筑模式成本始终高于传统现浇建筑模式的问题,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推广运用,文中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分为设计、生产、运输和施工4个阶段进行成本因素分析。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来构建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成本指标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成本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构造隶属度矩阵,创建评判模型。得出所列成本因素对于装配式建筑整体造价成本高的影响程度。评判模型结果分析施工阶段对全产业链成本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装配式建筑参与主体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准确评价是完善建设管理政策的关键。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三方面构建效果评价体系,依据问卷数据利用多元Logit模型对5项建设管理政策排序,并检验不同参与主体的建设管理政策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效果排序依次为提前预售、返还墙改基金和散装水泥基金、开辟绿色通道、为构配件提供交通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与评奖评优;不同参与主体政策实施效果存在差异。基于此,对建设管理政策提出改进建议,为提升装配式建筑政策完善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推行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化的必然趋势。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不仅在施工和技术等方面有所不同,在投资风险管理,以及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的选用上也存在差异。从政策、市场、技术、经济及管理 5 个层面进行投资风险影响剖析,据此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投资风险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研以及 SEM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案例,实现对装配式项目投资风险的定量评价,为装配式项目的投资风险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与传统现 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建安成本更高,装配式建筑企业未来的收益难以确定,且短期投入又会增加,这就需要国家通过合 理的行政措施及经济政策促进行业初期的发展。而在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市场中,政策与市场并不能很好地结合,形成了政府 政策唱独角戏,缺乏市场推动力的行业环境。从经济法学理论着手,提出了借鉴更符合市场地位重塑性要求的“谦抑干预” 理念,分析了如何从技术创新及消费者两方面进行以市场为主导的政策干预。并建议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应以“谦抑干 预”的方式,以“市场优先原则”为指导思想,进行更有效的、以市场为主导的政策干预  相似文献   

14.
发展预制装配化建筑是改革工程建造方式,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回顾了我国推广预制装配化建筑的进展情况,从产业基础、关键技术、标准规范、政策落实、宣传引导、职业技能培训、承包方式、监管体系等8个方面剖析了目前我国预制装配化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预制装配化建筑的对策建议,对我国发展预制装配化建筑、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施工安全评价是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构建一个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综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的优势,形成组合权重方法。引入了模糊综合评价法(FCE)进行安全水平评价。对XC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王志强  张樵民  吕云翔 《混凝土》2020,(3):138-141,145
为了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施工水平,通过对国家、行业规范及现场施工要点进行概括,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3个方面总结了31个指标,构建了全面的施工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C-OWA算子对指标进行赋权,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实现了定性指标与定量评价的转换,弱化了评价的模糊性和随意性。最后,结合案例分析,使用MATLAB软件求得相似度并用云图表示出来,结果表明该项目的施工质量为"一般"。  相似文献   

17.
绿色施工作为落实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发展还存在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不明确,在施工流程中信息共享性不足,全流程纵向分割的问题。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流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流程,并从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中资源能源的节约与利用、绿色施工综合管理两个方面阐明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流程中的应用方法与优势。  相似文献   

18.
面对智能建造时代的需求、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政策、劳动力人口减少等社会因素,发展绿色可持续的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可成本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为有效管控装配式建筑成本, 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管理模式的内涵与优势,提出了承包商视角的全产业链管理模式, 调研识别了各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通过 AHP 法,找出关键影响因素, 从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为相关企业降本增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实践中推广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建筑企业对装配式建筑接受意愿不高。因此,在对UTAUT 和IDT 模型整合的基础上,从企业和技术扩散的双重视角构建企业接受意愿及行为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装配式建筑企业接受意愿与接受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兼容扩展性、社会影响、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均对接受意愿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成本对接受意愿存在负向影响;接受意愿与促成因素对装配式建筑企业接受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