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梁涛  韩超  张志果 《给水排水》2020,46(6):157-162
基于各级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以保障饮用水安全为核心,以实现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为目标,提出了智慧供水全过程监管平台的功能框架,指出了业务功能、可视化功能、用户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为各地建设全面覆盖、精准定位的智慧供水全流程监管信息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平台整合及业务化平台构建背景,明确了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设计原则,提出了总体框架及功能结构。平台的实施将对全面提升我国城市供水全过程的综合监管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牛晗  韩超  梁涛  余忻  张志果 《给水排水》2020,46(6):163-167
通过阐述工业互联网的背景、趋势及我国的发展现状,结合涵盖网络、数据和安全三要素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针对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业务化平台的设计理念及应用建设,为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业务化的实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魏锦程  张志果  胡博  梁涛  韩超  牛晗 《给水排水》2020,46(7):139-143
我国城市供水监管信息量庞大、信息化程度低,已建成的监管平台或系统各自为政、信息源分散。将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业务化平台与相关平台和系统进行对接,能够实现监管信息的有效整合。平台对接整合对象可以分为与监管业务化平台存在业务交互的平台和仅作为数据源的管理平台。对接整合数据类型包括基础信息、水质数据和其他数据。对接方式包括提升整合、对接整合和共享整合。通过对接口类型进行归并,并编制接口开发规范,实现了接口对接标准化,为平台进一步扩大对接整合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现存海量数据信息,但整体利用程度偏低,信息壁垒和数据孤岛现象突出。与传统数据管理相比,大数据具有规模海量、分析预测和辅助决策等特点,能够更好地帮助政府部门实现城市供水全过程智慧化监管。基于供水行业数据特点,从供水数据的采集、存储、整合、共享及挖掘等技术实现的角度,构建了城市供水政府监管大数据研究需求框架,同时分析了大数据在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领域的应用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有效提升政府对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能力和供水应急保障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供水安全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亟需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对供水全过程监管的深度、广度和精度。文章从用户、功能、数据和性能等方面需求分析入手,形成了城市供水与节水全过程控制一体化管理架构。以信息安全和规范化流程为基本出发点,开发了包含设备感知层、数据管理层、传输控制层和应用层的城市供水安全与节水全过程监控管理平台。平台集成了水源水厂、供水管网、居民用水、家庭节水和处理回用等功能模块,实现了对水源井泵站、自来水厂管网、家庭用水户、污水处理厂及水质监测点等全过程在线监测,对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等的一体化动态管理,以及供水管网爆管与漏损、生活用水异常与渗漏等智能化风险管控,并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智慧监管平台目标不统一、平台众多、数据集成共享不足等问题,从长江大保护全流域治理目标出发,根据长江节点城市特点,基于已有研究基础,通过将智慧水务“云物大移智”(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从顶层构建由“3个1”(“一张网”“一张图”“一朵云”)、“2中心”(大数据资源中心、智慧运营中心)、“2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4平台”(产业生态平台、工程任务调度管理平台、业务应用平台、智慧运营平台)组成的“3+2+2+4“长江大保护生态云平台架构系统,可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应用管理规范化,建立统一的全周期技术标准体系,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吴江  戴雄奇  孙锋 《给水排水》2020,46(8):144-147
为统一城市供水系统监管业务平台企业数据对接方式,规范数据环境,根据平台对城市供水企业的数据接口需求,采用ETL、Web API等技术,设计开发了平台的企业数据服务接口,实现了平台对企业各类相关数据上传、访问监控和管理。提出了平台企业数据服务接口的设计开发与实现方式,总结了涉及的接口规范、构建的接口体系和应用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在制定城市多水源供水方案中存在比选方案多、决策难度大等问题,提出构建基于熵-云模型的城市多水源供水系统方案优选模型,并将构建的优选评价模型运用到丽水市城区多水源供水方案比选中,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符合实际,评价结果可为丽水市城区供水方案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城市供水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供水DSM理论,阐述了实施城市供水DSM的目标和意义.DSM内容体系包括政府监管引导、调整供水负荷和优化用水方式、提高终端用水效率等;实施DSM的方法体系包括政府主导方法、供水企业实施DSM、实施城市供水DSM项目、DSM效果评估等;DSM技术支持系统有:供水营销管理系统、需求侧管理技术支持系统、实时供水综合调度系统、优化用水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速了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各行业用水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各城市陆续开展了用水计量监测系统和水资源管理系统等建设工作,但节水工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旨在通过探索研究,分析节水载体智能监管的设计组成,开发出适用性强、工作效率高的节水载体信息化监管平台,为政府部门实现节水载体常态化监管提供基础保障,助力城市节水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湖岸线监管重要而复杂。当前,河湖岸线监管仍然以单独利用空、天、地中的1~2种监管手段为主,存在日常监管效率及总体监管水平均不高的问题。为此,提出综合利用遥感监管、现场监管、测站监管的综合监管模式,研究实施综合监管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河湖岸线智慧监管平台。应用结果表明,平台能够综合利用空天地等监管手段进行河湖岸线监管,提高河湖岸线日常监管效率与水平,为河湖岸线监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参考方案,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梁涛  马雯爽 《给水排水》2020,46(7):158-162
饮用水消毒剂指标达标判断时存在单因子与多因素的协同作用,在供水信息系统中构建判断逻辑具有一定难度。基于多参数协同思想,构建符合标准要求和健康安全的判断逻辑,能够为各地建设智慧水务平台、提升监管效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课题针对黄河下游地区供水管网水质共性问题,以饮用水安全保障为目标,对基于水质保障的供水管网仿真建模与水质模拟分析、水质多因子评估与综合优化改造、多水源切换供水条件下的优化运行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研发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平台"、"城市供水优化运行系统"及"基于智能化遗传算法的给水管网优化改造设计系统",建立了黄河下游地区供水管网水质保障体系。通过在济南示范区管网的应用与示范,为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科学管理、运行及水质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许义和  刘怀利 《治淮》2023,(7):93-94
“十四五”期间,为巩固拓展农村供水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县级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县级农村供水工程监管平台建设思路,包括平台架构、软硬件配置及功能,并提出平台与外部系统信息共享与交换的解决方案,供业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规范全省城市供水行业管理,强化城市供水安全,补齐吉林省个别城市供水短板,全面提升城市供水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近日,吉林省住建厅会同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卫健委出台了《关于提升城市供水保障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规范了城市供水从"水厂"到"龙头"的全过程监管。为切实有效完成工作目标,《意见》明确责任主体及责  相似文献   

17.
从供水流程、系统组成、供水安全以及节能等方面对北京市主要的二次供水方式(高位水箱供水、变频调速供水及叠压供水)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和部门责任等三方面梳理了北京市二次供水的监管现状,总结分析了二次供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建议,为二次供水监管部门明晰其部门职责、全面依法依规监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供水价格监管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博弈论有关理论,从城市供水企业利益的视角分析了相关因素影响价格监管的对策.政府应构建监管标杆管理值体系,刺激企业战略行为模式转变,从抓调价主动权转变为抓内部管理主动权;刺激企业投入效益曲线向上移动;改变监管博弈参与者博弈路径和监管模式;合理确定水价调整方式与变动期限;采用改进型RPI+K价格管制模型;动态监管产品质量、服务、成本变动等指标,获取充分信息,提高监管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西安市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为依托,以工程建设全过程管控与建设效果考核评估为目标,综合运用BIM、GI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信息化技术构建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海绵城市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设计数字化、建造信息化、运维智能化,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等提供全过程决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服务。该平台的应用可为智慧城市建设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供水系统运行效率、供水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监管角度,以运行效率、供给效果、综合效益3个维度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综合评分对城市供水系统效能进行评估,从而推动城市供水行业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城市供水系统高质量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