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建筑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要素的价值层级体现了城市文脉的价值内涵。首先概括"文脉"的主要特征,强调其所具备的延续性与传承意义,以此引出在中国明清时期都城制度下保存至今的传统建筑具有的研究意义;其次,对沈阳、北京、南京三座城市的传统风貌及建筑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三个地区的传统建筑要素进行筛选与评价;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三座城市中能够反映城市文脉特征的传统建筑要素进行计算并得出它们的主成分构成及层级排序的差异性。最终通过三座城市中传统建筑要素层级的不同来反映城市文脉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脉作为一定环境条件下的人、建筑、城市及社会文化背景相互之间内在本质的联系,其传承对城市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有必要对其进行价值评判,通过评判的原则、标准和内容以及传承方法框架的建立,主要目的是在现代纷繁复杂的城市文脉中,准确地捕捉到城市环境中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信息,使在进行相关城市问题研究及具体设计时不至于陷入盲从.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民居是地域文化与人居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作为关中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格局完整、布局紧凑、规模适中、文化氛围浓郁、民俗活动丰富等特点。本文首先以文脉传承为视角,对传统建筑文脉的内涵及概念进行溯源研究,提出建筑文脉的构成要素。其次以保存完好的党家村关中传统民居建筑群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和装饰细部三个方面对建筑文脉要素进行分析与提取。再其次从党家村的保护与发展和关中地区村落规划建设两个方面出发,提出关中传统民居建筑文脉要素的现代化应用策略。希望避免文脉传承过程中因简单模仿而导致的"失真"与"失意",起到保护与活化民居建筑,发展和弘扬地域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脉延续注重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整体性与适应性,是当下建筑设计实践中比较认可的一种模式,城市肌理是文脉延续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文章首先对文脉延续进行解读,阐述显隐性文脉延续的多个要素及城市肌理要素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对张家口堡历史街区的现状特征剖析,系统地提炼出张家口堡历史街区的城市肌理,包括街巷格局肌理及居住院落肌理,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为当地的文脉延续模式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传统聚落的历史文脉以显性文脉和隐性文脉的要素形式融入在聚落空间中,其中显性文脉表现出的要素特征对传统聚落的风貌与特色起着直观的主导性作用。文章以连城县水南和吴家巷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为例,从传统聚落显性文脉要素及其相关性入手,将其分为自然与建成环境要素。基于街巷空间现状调研,运用尺度比例分析法、建构材料分析法等,提取街巷空间格局、空间界面、尺度比例关系等显性文脉要素中的属性特征及相互关系;梳理凝练具有地域特色的街巷空间的显性文脉特征属性,并探索其提取方法;最后,以传承地域特色的显性文脉为导向,将传统聚落街巷空间显性文脉要素提取法应用于连城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的技术策略案例研究中,验证研究技术路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文脉与地方传统在近些年里,文脉主义显然是使一些建筑师着迷的主要所在,特别是对于那些被反城市的高密度指标规划的废墟吓坏了的人来说,就更是如此。对于在工业城市的混乱之中建立市民天国的探索已经以多种形式进行了,从对街道线路的教条主义主张到对一些有问题的历史模式例如法国旅馆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的运用。对文脉更深的理解需要深入一个地方的精神之中,并注意当地的传统性格。不幸的是,许多文脉主义只不过局限于向邻里的模式看齐以及仿效其色彩和构成。它由此降低为一种对现状多愁善感的模仿,一种嬉皮士消费城市的舒适包装,有助于镇静保护主义者们的神经,但却决非一种有活力的市民建筑。  相似文献   

7.
历史建筑是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做好城市历史建筑遗存保护及活化,适应城市时代发展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探讨历史建筑与城市文化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福州明清会馆进行实地调研普查,分析福州明清会馆历史文化特征、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以及破坏原因,并从文化自信视角入手,力求通过挖掘福州明清会馆遗存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建构合理有效的保护框架,探寻会馆建筑创新活化方式,从而起到承传城市文化精神,延绵城市文脉,提高新时代人们的文化认同,激发民族文化自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优化在传承高校历史文脉、保护建筑历史文脉的同时,将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提供给使用者,对其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基于BIM技术的模拟与可视化特征,针对河北工业大学历史建筑保护与优化过程中的物理环境进行优化策略研究,对校园内历史建筑的风环境、热环境、光环境等要素进行模拟分析,针对河北工业大学历史建筑物理环境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其他高校历史建筑物理环境的评估与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是后工业文化景观构成要素中,积淀城市文脉与工业文化最多的重要景观资源。本文以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中的建筑景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传承工业建筑文脉的方法与策略,通过遵从工业历史文化空间和凸显工业建筑景观标志来实现对工业建筑的改造,以实现后工业文化景观创作中建筑文脉与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利用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南京浦口中心地区为案例阐述了城市景观格局框架的提取途径,包括动态特征研究和静态特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从城市文脉发展入手,梳理特定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背景和资源禀赋条件下城市景观格局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景观要素特点;  相似文献   

11.
侯昌印  赵洋  代阳 《中外建筑》2014,(6):139-141
严寒地区体育馆建筑能耗巨大,对其进行建筑低能耗设计研究十分必要。由于体育馆建筑独特的建筑功能及建筑形态,使得其低能耗建筑设计与其他建筑类型有着极大的区别。本论文旨在分析研究严寒地区体育馆建筑特征对低能耗设计的影响.为严寒地区体育馆低能耗设计打下基础,有助于建立并完善建筑低能耗设计研究的理论框架,为今后不同地域、不同建筑类型的低能耗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影响严寒地区体育馆低能耗设计的建筑特征要素有:比赛空间尺度的巨大化,室内物理环境的特殊化及体育经营模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下关城区风貌特色研究是大理市城市形象专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建筑高度又是影响下关城区风貌特色的关键因子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其建筑高度控制方法体系进行探索。研究在总结下关城区现状城市建筑高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的经验,针对自然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的地区,提炼出"基准模型+修正模型"的高度控制框架,并将其应用于下关城区建筑高度的生成过程中,以期为下一步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建筑高度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凯 《山西建筑》2008,34(7):48-49
根据城市滨水区设计和开发的现状,阐明了城市滨水区中文脉的重要性,针对构建城市滨水区文脉系统的要素进行分析,以建立城市滨水区的文脉系统。  相似文献   

14.
梳理历史街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街区的保护对象已经从单体建筑保护发展到区域性建筑以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已经从简单的控制性保护改变为注重历史街区功能的振兴以及地域文脉的传承。该文以宜昌环城南路历史街区规划项目为例,通过对地域文脉的研究,挖掘城市文化特色,提炼街区地域文脉特征并加以利用,将地域文脉要素融合到街区的保护及更新中,探求适应中小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智慧城市理念快速实践的背景下,系统性研究智慧城市实践的模式与特征对指导实践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以整体反映欧洲智慧城市实践现状为出发点,选取欧洲范围内12例智慧城市实践,对实践计划中312项具体行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智慧城市实践中的主体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切入点,选取政府、企业与市民作为互动的主体要素,主体行动、行动满足的功能诉求、技术解决方案作为互动关系的核心要素建立研究框架,具体分析主体互动的类型、模式与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建筑》2017,(6)
"站城一体开发"是TOD理论与亚洲高密度城市特征相结合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大阪-梅田枢纽在"站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逐步建立了与其复杂的建成环境相适应的公共空间系统。该系统包含城市与建筑多元化空间要素,由地下、地面和空中三个竖向层次构成;在结构上呈现层级与网络秩序,在功能上兼顾交通与生活需求,在环境上呼应生态与地域文脉,对枢纽地区城市空间效率的提升、秩序的优化和活力的激发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指出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没有体现文脉要素的传承。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案例——沪上·生态家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承载于建筑中的文脉要素及其传承价值,并与现有绿色标准进行对应分析,提出GB/T 50378─2014的3种修正方式。这些研究成果为传承文脉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修正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玮 《建筑与文化》2016,(4):198-199
本文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安徽地区新徽派建筑复合界面的原型与类型。文章在徽州地区传统建筑形态特征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传统徽派建筑地域性表达的“原型”语言,总结新徽派案例的构成元素,分析新徽派建筑地域类型转换与现代建筑设计要素相复合的界面特征。  相似文献   

19.
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西羊市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深入分析研究街区的文化脉络、街巷空间、建筑特色,将各构成要素在街区这个系统中进行整合。探讨使城市的未来景观与传统文脉达到和谐一致的可行之法。  相似文献   

20.
《华中建筑》2021,39(4)
该文探寻了1980年以来我国城市文脉的研究背景,通过对国内有关城市文脉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概念界定与要素构成、解读方法与空间表达、延续机理与传承策略以及理论应用实践4个方面对城市文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