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新型磷矿浮选捕收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脂肪酸为原料合成出酰基简单酸酯,以其为捕收剂对磷矿物和方解石作单矿物浮选性能试验和磷矿石浮选指标考察,结果表明该捕收剂具有较好的耐低温性能。不加温对磷矿石的浮选效果与加温浮选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开发常温下的新型磷矿捕收剂,通过对普通脂肪酸进行改性,并进行浮选试验以及产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1#油捕收剂具有较好的耐低温性能,在15℃的开路试验中,得到精矿品位P2O5 34.95%,回收率71.04%的良好效果,不加温对磷矿石的浮选效果与加温浮选效果相近.此试验表明增大脂肪酸的不饱和性,有利于其低温浮选中捕收性能的提高,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常温反浮选铁矿脱硅脂肪酸阴离子捕收剂,实现常温反浮选,通过植物油脂肪酸原料的选取,磺化、氧氯化反应再复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阴离子型捕收剂.以李楼铁矿工业生产的二段强磁尾矿试验样品,进行了常温反浮选脱硅.试验结果表明,以棉油脂肪酸为原料合成的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优于米糠油脂肪酸和玉米油脂肪酸;在药剂中复配少量的表面活性剂MES能提高药剂的捕收性能;采用反浮选工艺流程,在矿浆温度为17℃条件下,获得了铁精矿全铁质量分数65.91%,产率62.76%,回收率91.61%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4.
几种捕收剂在磷矿浮选脱硅中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查几种捕收剂用于磷矿浮选脱硅的效果,以云南海口磷矿擦洗尾矿为试验样品,进行了正浮选和反浮选脱硅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硅质矿物受钙镁离子污染活化的细粒含硅磷矿,采用常规脂肪酸和胺类捕收剂,无论是正浮选或反浮选脱硅,其选择性都不好.通过对脂肪酸进行复配改性,降低捕收剂中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并利用混合药剂的协同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捕收剂浮选磷酸盐矿物的选择性,提高正浮选脱硅的选矿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碘值135的棉油脂肪酸作为原料通过合成与复配方法获得一种新型磷矿选矿捕收剂;首先将脂肪酸与酰胺药剂进行酰胺化,然后在合成的药剂中复配一定量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了该脂肪酸的组成,以贵州磷矿为对象,利用常温浮选试验研究了该捕收剂的选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碘值135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在碳链结构中双键、三键数目多.经过酰胺化和复配15%的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提高了脂肪酸对磷酸盐矿物的浮选效果,在常温浮选过程中,降低了捕收剂的用量.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79.83%,采用常温正反浮选工艺,获得了五氧化二磷为30.12%精矿,产率为71.20%,回收率为92.90%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6.
一种磷矿低温浮选捕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一种自制的磷矿浮选捕收剂在低温(13~15℃)条件下的浮选效果,同时做了加温(28~30℃)条件下的对比试验.在低温条件下精矿的品位达到30.40%,回收率达到81.36%;在加温条件下精矿的品位达到30.55%,回收率达到82.37%,由此可知这种捕收剂受温度影响不大,能在不加温的条件下用于冬天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脂肪酸组成对胶磷矿常温浮选的影响,选取了棉油、豆油、米糠油、棕榈酸、硬脂肪酸等几种植物脂肪酸,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其脂肪酸的成分,利用浮选试验评价了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这几种植物油含有脂肪酸的成分不同,浮选性能也不同.常温下的浮选性能依次为:碘值135棉油脂肪酸〉碘值110豆油脂肪酸〉碘值95米糠油脂肪酸〉碘值120棉油脂肪酸;浮选时,棕榈油脂肪酸与硬脂酸完全没有泡沫.植物脂肪酸捕收剂中的亚油酸/油酸比值对选别指标的影响为:比值越大,浮选效果越好.温度较低时,应选用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高脂肪酸作为捕收剂.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脂肪酸捕收剂选择性差、常温下分散性和溶解性差的问题,以工业棉籽油酸为原料,经高温高压使脂肪酸的双键水解而引入羟基活性基团,进一步与助剂按比例复配得到一种高效反浮选捕收剂HY.将其用于宜昌某高镁磷矿的浮选试验,经一反一扫简单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精矿五氧化二磷品位34.59%,五氧化二磷回收率96.46%,氧化镁品位0.28%的良好浮选选指标,氧化镁脱除率高达95%,各指标优于公开招标各项指标要求,且浮选在常温下进行,药剂用量仅0.84kg/t.表明反选捕收剂HY具有良好的浮选性能,其化学修饰改性改善了捕收剂的常温溶解性同时增强了其对钙离子、镁离子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以司家营铁矿磁选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改性脂肪酸类捕收剂,在浮选温度为25℃下,通过条件试验确定最佳药剂用量(粗选氢氧化钠1 500 g/t,淀粉650 g/t,石灰550 g/t,捕收剂450 g/t;精选石灰200 g/t,捕收剂450 g/t),进行一粗一精开路浮选得到精矿品位66.56%,回收率为70.64%,并经过闭路流程获得精矿品位65.79%,回收率为83.01%,尾矿品位13.58%的选矿指标.试验表明,该新型捕收剂选择性强,常温下水溶性好,解决了常规加温浮选能耗大、成本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磷矿反浮选捕收剂大多数是由天然脂肪酸制成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从市场快速、准确地选择磷矿反浮选捕收剂,对浮选实践和浮选研究十分重要.浮选捕收剂的评价有助于掌握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了解其在浮选过程中的作用.浮选法是浮选捕收剂的传统评价方法,程序复杂,耗时耗力.提出了一种新的浮选研究方法:燃烧-吸附量评价法,通过燃烧无机的矿石样品来测定其表面吸附的有机捕收剂量,评价磷矿反浮选捕收剂的性能.通过对油酸、硬脂酸和软脂酸这些结构明确且浮选工作者熟悉的脂肪酸的浮选性能和在白云石上的吸附量,建立了一个评价模型,验证燃烧-吸附量评价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