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建材》2015,(3):13
所谓"北有大裤衩,南有小蛮腰"——地标在民间语文里,从国际化的大词蜕化成了生活中的寻常事物。公众为地标起的绰号所表达的亲切感、调侃感与嘲讽感,对应的是一个城市予以市民的归属感、荒诞感与疏离感。跟城市地标相比,关于地标的民间语文才是最形象的民意指数,甚至比官方的命名更接近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真相。这体现了城市对地标的向往,人民对地标的幽默感。  相似文献   

2.
地标是建构城市空间秩序的关键要素,针对当前城市建设重视地标形式而忽略城市整体形态的现象,作者在分析地标特性、与城市背景的关系及地标的感知空间等基础上,提出构建城市空间秩序的六项原则,并强调除了城市大尺度地标,需要更多关注并塑造城市"空间型地标"和"微地标"。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而来的是各个城市对于“更高”“更大”“更全”甚至“更快”建成的地标式建筑、景观的顶礼膜拜,相信一个城市只有通过不断刷新数字才能说明其经济实力,才能在城市之间拥有话语权,找到存在感.我们承认那些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符合公众实际需求的地标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打造可识别的“城市名片”;但我们更为那些不顾城市发展实际(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公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整体水平、需求,以及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等)而一味追求地标效益的行为担心.  相似文献   

4.
"地标热"现象一直是建筑界热议的话题,它是城市化建设的直观体现,同时也对城市建设产生负面效应。本文以尺度作为基本概念,对高层地标建筑在城市设计中最为显著的三个影响层面:城市层面、街道层面及地块层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同时,从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及景观观望入手,分析其与城市环境的相关性,并从大量的实际城市案例中,寻求有效范式。最后对未来高层地标建筑的建设提出展望及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南宁"水塔脚"历史地标,针对水塔脚地标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目标、原则及方案,解决了片面将地标性文物保护单位一概而论仅划定保护范围圈层而忽视地标可视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柱  刘长伟  贾凡  唐洋平 《城市建筑》2013,(24):241-242
地标性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强化了人们对城市的识别性。但如何建设好地标性建筑、地标建筑,如何规划控制等就成为了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地标性建筑的位置选址、高度、规模、造型与色彩控制的角度对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漫步在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庐州城,无声的光阴折射出它的厚实感以及往昔的辉煌。正如"庐州好,最好是今朝"所言,现今庐州城已成为全国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这意味着未来这座城市面貌将会有质的提升,城市设计也将更多地向精品化、人文化迈进。万科未来之光售楼处正坐落于此,宛如这座城市的新兴地标,完美融合了东方韵味与现代时尚,绽放着极致魅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0)
<正>漫步在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庐州城,无声的光阴折射出它的厚实感以及往昔的辉煌。正如"庐州好,最好是今朝"所言,现今庐州城已成为全国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这意味着未来这座城市面貌将会有质的提升,城市设计也将更多地向精品化、人文化迈进。万科未来之光售楼处正坐落于此,宛如这座城市的新兴地标,完美融合了东方韵味与现代时尚,绽放着极致魅力。  相似文献   

9.
一座城市、一个国家首都的地标到底承载了多少?地标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求、文化认同感长期积累而沉淀出来的经典;地标是被大众享有而非精英专属的;地标是特殊甚至唯一的,被历史、时代与文化打上深深烙印;地标的艺术性必然要大于商业性,即使是在这个过分强调效率的市场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世界建筑导报:您怎么理解地标建筑?地标建筑如何设计? 魏闽红:地标建筑的理解(或含义)有两个层面:一是表象的,易于被公众所接受的衡量尺度,例如建筑形态的高、新、奇;二是城市设计的层面,也是我们所努力追求的对地标建筑的理解:地标之所以成为一个地区的建筑标志,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真正有活力的场所,它体现了城市本身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精髓,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所谓的地标建筑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视觉上的,更重要的是成为城市肌理上的中心,它对城市和投资者的回报是长期的、良性的,并带来可持续性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的老地标建筑是城市居民在记忆城市时进行身份认同和精神归属的基本参照。本次研究从呼和浩特各个时代的老地标建筑入手,对其演变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探究了老地标建筑对于呼和浩特这座城市及市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中的老地标建筑是城市居民在记忆城市时进行身份认同和精神归属的基本参照。本次研究从呼和浩特各个时代的老地标建筑入手,对其演变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探究了老地标建筑对于呼和浩特这座城市及市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标作为城市意象感知的构成要素,已被运用到诸多城市研究当中,但鲜少有人以此为角度切入思考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问题。该文首先对历史文化村镇地标和地标系统赋予定义,认为要成为村镇地标需具有景观异质性、功能异质性、景观意义三种特征之一,并对村镇地标系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根据村镇整体形态结构和地标作用,将村镇地标系统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等级,并以此为基础归纳出每个等级对应的保护原则分别为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官能感受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正未来的建筑一定仍然是以人的需求为发展目标,其中"体验感"是精神需求方面的最显著特征,当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精神上的追求必定也是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当前中国正处于规模化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大量的老建筑被拆除,新的民用建筑需要精品设计,城市需要建筑地标等等,这一系列都围绕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展开,那么作为基本的建筑个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1,(9)
<正>文题打造城市名片,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时尚和追求。城市名片可以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归宿感和城市凝聚力。有的城市重视地标建筑的建设,如广州塔,外形玲珑,未来感十足,向人们呈现广州向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辙印,诉说向未来进发的决心;有的城市注重特色景观的打造,如上海首条实施"落樱不扫"的林荫道——杨浦区江湾城路,在钢筋水泥中营造出一方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6.
天际线是重要的城市特色空间要素,城市设计的重点之一,美感度定量化研究具有前沿意义。对已有国内外天际线定量研究总结归纳,选择偏重宏观形体评价的轮廓曲折度、空间层次度、分形维数;偏重中微观建筑形体量化的建筑平均转折点数、建筑起伏度、地标建筑首位度,多维度阐释指标及其应用方式,发现在美学感知的韵律感、层次感、和谐感、趣味感、节奏感、中心感等体验各有侧重,进一步比较各方法差别与适用范围形成方法库,以期量化指标可快速帮助规划成果优化,形成精准决策。  相似文献   

17.
正福建永泰行,比探访庄寨更难忘的是,在这里真切感受到了家文化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曾有2000多座精彩绝伦的中国民间"固宫",即使现存数量已不足1/10,也依然是珍贵遗存。庄寨先人在永泰大地上建起了两座地标:一座是高大雄伟的民居地标,一座是家文化的精神地标。在庄寨,我们聆听了永泰版"感动中国"的正能量故事。这些人物和故事穿越了百年时空,完善着我们的"三  相似文献   

18.
<正>地标,其英文是LANDMARK,直译是大地上的标记;中文常代指标志性建筑。每个年代的每个城市,都有代表地方精神的地标建筑。这几年,全球的城市面貌在改变,无论老城或小镇,纷纷靠着新建筑受到瞩目。世界上许多的著名城市通过其地标性建筑可以轻松辨认出这个城市,今天刊发部分世界著名地标建筑,仅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文化空间则是一座城市充满无限蕴藉的留白,正是"空间"的设计使得建筑更有意义。在成都这个兼具商业感与人文精神的城市,以IFS国际金融中心地标所指引的城市新未来为参照,言几又IFS旗舰店用4000多平米的天地,以"未来"设计主题呼应品牌,传达生活可能的精神,以"造梦空间"呼应城市新公共生活的可能。于时间里,每个人都在走向未来的旅程中。从"诗巷"到"星空",再到"造梦空间",设计师主要扮演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4)
<正>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文化空间则是一座城市充满无限蕴藉的留白,正是"空间"的设计使得建筑更有意义。在成都这个兼具商业感与人文精神的城市,以IFS国际金融中心地标所指引的城市新未来为参照,言几又IFS旗舰店用4000多平米的天地,以"未来"设计主题呼应品牌,传达生活可能的精神,以"造梦空间"呼应城市新公共生活的可能。于时间里,每个人都在走向未来的旅程中。从"诗巷"到"星空",再到"造梦空间",设计师主要扮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