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当前IC卡燃气表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个预付费系统。说明了系统的功能,给出了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分析了预付费系统的体系结构。经过已有实验环境下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系统能够基本满足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单片机AT89C52对单相电子式预付费电度表系统进行了系统的设计,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预付费电度表的硬件电路包括电能计量电路、控制电路、显示电路、IC卡接口、电能存储器、掉电检测和电源几大模块等组成。电能计量系统是完成电能测量、电能值显示、超负荷断电等功能;预付费系统主要是利用IC卡实现先付费,再用电。前者主要追求可靠性,后者要求安全性高。该系统经过实验,安全可靠,功耗小,成本低,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IC卡(集成电路卡)具有存储容量大、数据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将IC卡应用于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本文对IC卡的技术性能,数据安全性及其在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将现行的供暖计费方式由按建筑面积计费变为按消耗的热能计费是供暖计费方式发展趋势,为了满足这一计费方式变化的需要,设计了基于IC卡的预付费式断型供暖计费系统,通过洲量用户采暖系统进出口的温度度和流量,计算用户消耗的热能,利用IC卡记录用户预付费的金硕和当年热能的单价,根据热能消耗和当年热能的单价计算用户采暖费,根据实际发生的供暖费用和预付费金额控制供暖的开停,这一计费方式的变化使供暖计费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5.
数字式预付费电度表目前主要采用IC卡,在性能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该设计所采用的智能卡是美国达拉斯半导体公司推出的一种智能化信息载体信息纽扣iButton。介绍利用信息纽扣组成预付费电度表的设计方法,重点描述信息纽扣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阐述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采用这种方案相对IC卡系统具有操作方便、稳定性高、便于携带、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城市交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公共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压力以及环境污染方面起了具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现有的公交车收费方式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智能公交车收费系统。该系统通过应用车载预付费IC卡阅读器和找零IC卡阅读器,根据乘客的乘车距离计算所需乘车费用,实现智能化收费。  相似文献   

7.
韩嘉鹏 《电子世界》2013,(16):29+59
随着IC卡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日益广泛。在众多的IC卡中,接触型IC卡由于其售价低、保密性好、读写器价格低廉和易于嵌入最终产品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目前在预付费电能表上已得到推广,并广泛应用。预付费电能表实现了先交费后用电,改革了传统用电体制,提高了用电管理水平。利用IC卡作为专用电量的传递工具,对应的电表则控制相应的消费。也就是说:若能破坏对应电表的消费控制能力即可获得利益。而电表类产品生产量巨大,一但出现漏洞,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采用加密存储器卡和单片机的IC卡预付费燃气表的设计方案,着重讨论了设计工作中的低功耗和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可通过网络,利用IC卡来支付各种费用、存储各种数据。IC卡的出现,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IC卡的分类 按其智能和应用,IC卡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 1.记忆类IC卡 (1)预付费卡 包括电话卡、宾馆消费卡、游乐场所消费卡、付费电视卡、停车场付费卡、加油站付费卡、水电卡、公交乘车卡、饭堂卡、购物卡等。 (2)信息资料卡 包括个人档案卡、设备档案管理卡、车辆维修卡、医疗记录(病历)卡、考勤记录卡、图书馆借书卡、行车证、驾驶证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MCU为控制核心,辅以IC卡读写电路和无线遥控电路,完成了一个能遥控开关门的IC卡门禁系统的研制,经过仿真和实验模型验证,IC卡读写系统跟无线遥控系统可以兼容,并且组合后的新系统可以发挥各自系统原有的基本功能,从而使IC卡门禁系统的功能更加全面。二者的结合,为国内类似产品的实用化指明了新路,对类似产品的研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智能IC卡中的信息加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能IC卡的信息安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在介绍了智能IC卡基本结构、分析当前的信息加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智能卡中常用的信息加密算法(DES、RSA)原理及其实现,对新的混沌加密技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预付IC卡芯片中安全加密措施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邵丙铣 《微电子学》1997,27(4):262-266
讨论了一种预付IC卡芯片设计中使用的两种安全措施-传输代码验证和双向鉴别,给出了设计方法。正确的传输代码验证是IC卡个人化的前提条件,它是通过传输代码比较的结果去控制电压转换的输出实现的。双向鉴别是对IC卡和主机各自合法身分的确认,其核心是加密电路。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数据加密一般采用单一的加密算法,通过增加密钥的复杂度和长度来提高加密数据的安全级别,论文提出在不需要过分提高密钥强度的情况下,通过加密算法不一的多重加密机制,同样可以达到高级别的数据加密,而且,利用组件技术实现每一种加密算法,实现可编程的动态加密算法组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主要讲述了在网络安全产品在IPsec VPN之中应用硬件加密卡来提高产品的吞吐量的方法和步骤。介绍了当今流行的硬件加密卡一般框架和硬件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功能。并结合安全产品的特点,讲述了IPsec VPN中IPsec包的主要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硬件加密卡与IPsec处理流程的切合点,概述了硬件加密卡驱动的主要内容。通过硬件加密卡在IPsec VPN中的应用,使得软件加解密和硬件加解密可以完美切换,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云数据库环境下,为保证云存储数据的安全性,通常将数据加密存储。针对加密存储数据查询开销大,不支持密文排序,查询等缺点,该文提出一种 f-mOPE数据库密文检索方案。该方案基于可变保序编码(mOPE),采用二叉排序树数据结构思想,生成明文一一对应的保序编码;基于AES加密方案将数据明文转化为密文存储;采用改进的部分同态加密算法提升保序加密方案的安全性。通过安全性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保证数据隐私的基础上,不但能抵御统计型攻击,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服务器计算开销,提高数据库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Z/nZ上椭圆曲线的公钥密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 K M O V 算法[1]的基础上作了改动,提出了一种 Z/n Z 上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n是两个大安全素数之积,算法安全性基于整数因子分解难题,与 R S A 体制相似,能抵卸一些对 R S A 算法的攻击,不足之处在于不能证明其安全性是否等价于因子分解问题。算法加解密过程都很简洁,且在加密过程中引入随机数,实现概率加密。同时给出了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访问控制方案无法在云计算环境下保护用户的属性隐私,提出了具有隐私保护的云存储访问控制方案。采用混合加密体制实现了数据的机密性,即利用对称密钥加密明文数据,再利用公钥密码体制对对称密钥进行加密。在新的访问控制方案中,公钥加密采用了匿名的密文策略下基于属性的加密技术。安全性分析表明,新方案在保护用户属性隐私的同时,达到了选择明文安全性,可抵抗恶意用户及云存储服务器的合谋攻击。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两种实现 TEA的结构 ,并采用其中一种结构设计了 TEA加解密处理器电路模块 ,将其成功地应用在非接触的智能 IC卡中 .该加解密处理器硬件模块可分别实现加密和解密运算 ,循环迭代次数具有可编程特性 .该处理器模块占用较小的芯片面积 ,具有很小的功耗 ,可以方便地与 8位微处理器连接 ,适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 .  相似文献   

19.
《IEE Review》1992,38(6):227-231
A prepayment card is usually the size and shape of a credit card and has value encoded on it, which is partially used for each purchase until none is left. The card is then normally thrown away, although a growing minority of prepayment cards are designed to be recharged and used again. Prepayment cards usually need some electronic device at the point of sale to carry out the decrementing, and a reloading facility requires other equipment that accepts banknotes, credit or debit cards to put value on the card. So far, payphones and `stored-value tickets' for trains and buses are the largest applications.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technology involved in magnetic stripe, optical and chip card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ecurity features of each type of c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