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Z91D镁合金表面无铬化学转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利用无铬的KMnO4-Mn(H2PO4)2-pH值调整剂转化液进行化学转化,分析了转化膜的形成机理.经XRD分析结果显示,转化膜为非晶态结构,SEM观察发现,转化膜表面均匀,存在有利于增强涂装层附着力的网状裂纹.转化膜经EDS和XPS分析表明,主要元素为Mg、Al、Mn、O,由MgO、Mg(OH)2、MgAl2O4、Al2O3、Al(OH)3、MnO2组成.转化后的AZ91D镁合金在3.5%的NaCl溶液中全浸试验结果表明,其腐蚀速率低于其他化学转化膜.  相似文献   

2.
AZ91D镁合金表面锰酸盐化学转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利用无铬的KMn04-Mn(H2PO4)2-pH值调整剂转化液进行化学转化。分析了转化膜的形成机理。经XRD分析结果显示,转化膜为非晶态结构,SEM观察发现,转化膜表面均匀,存在有利于增强涂装层附着力的网状裂纹。转化膜经EDS和XPS分析表明,主要元素为Mg、Al、Mn、O,由MgO、Mg(OH)2、MgAl2O4、MnO2组成。转化后的AZ91D镁合金在3.5%的NaCl溶液中全浸试验结果表明:其腐蚀速率低于其他化学转化膜;其表面采用有机涂料防护,涂层与基底的结合强度优于涂层与Q235钢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3.
AZ91D镁合金多元转化膜结构及耐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明  何广平  孙德辉 《表面技术》2009,38(2):28-30,59
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转化膜层,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组分为Ca(NO3)2、含Mn成膜剂、磷酸(85%)和加速剂的AZ91D镁合金多元复合转化处理液优化配方.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该配方所得转化膜的表面形貌和相结构.试验表明:转化膜表面分布着未穿透转化膜的裂纹,多元复合膜层由非晶态物质以及少量的Ca0.965Mg2Al16O27、Mn5.64P3、ZnAl2O4和(Mg0.66Al0.34)(Al0.83Mg0.17)2O4晶体构成.通过极化曲线分析转化膜在5%的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多元转化膜具有比传统含Cr6+化合物的Dow1处理工艺所得转化膜优良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添加剂作用下制备环境友好型铈基镁合金稀土转化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e(SO4)2-H2O2溶液体系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环境友好型稀土转化膜,并在处理液中添加Ni(NO3)2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提高室温下的成膜效果。采用SEM、EDS、XRD、GIXD等方法研究镁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的微观形貌与元素组成以及微观结构,采用自腐蚀电位跟踪法对镁合金在稀土溶液中的成膜过程进行研究。添加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比Ni(NO3)2能更有效地提高转化膜的致密性与耐腐蚀性能。与从不含添加剂处理液中得到的转化膜相比较,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得到的转化膜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从7.41×10-5A/cm2降低到2.20×10-5A/cm2,电位?时间曲线第二阶段的成膜时间从5min缩短到2min。稀土转化膜的主要成分为Mg、Al、O和Ce。添加剂Ni(NO3)2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分别将转化膜中Ce元素的含量从18.92%增加到22.32%和25.08%。RXD与GIXD研究表明在所有溶液中得到的转化膜均为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5.
董丽惠  王华  李琳 《表面技术》2024,53(4):34-45
目的 改善钒酸盐转化膜表面形貌,提高单一钒酸盐转化膜的耐蚀性能。方法 使用偏钒酸盐和硅烷通过两步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钒/硅烷复合转化膜,比较不同硅烷制备的复合膜的耐蚀性能,从而确定使用硅烷的种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观察转化膜的微观形貌并分析转化膜的组成和结构,通过交流阻抗测试(EIS)、Tafel极化曲线测试和全浸腐蚀实验评价转化膜的耐蚀性能,并采用划格实验和接触角测试评价转化膜的结合力和疏水性。结果 确定使用BTEPST(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作为成膜组分,使用偏钒酸钠和BTESPT在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钒/BTESPT复合膜,复合膜表面均匀平整,致密无裂纹,与基体结合力好,具有疏水性,该复合膜的组成元素为Mg、V、C、O、Si和S,且元素分布较均匀,膜层是包含Si—O—S、Si—O—Mg、Si—O—V等共价键的交联结构。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钒/BTESPT复合转化膜的膜层电阻为1.17×105?·cm2,电荷转移电阻为1.076×1...  相似文献   

6.
通过尿素水解法在AZ31镁合金表面原位合成纳米尺度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水滑石)转化膜,并提出成膜机理。首先,溶解的Mg2+离子沉积形成含有MgC O3和Mg5(CO3)4(OH)2·4H2O的前驱体膜;然后,前驱体膜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高结晶的Mg(OH)2;最后,Mg(OH)2中的Mg2+离子被Al3+离子取代,Mg(OH)2转化为更稳定的水滑石层状结构,同时层间OH-与溶液中的CO2-3发生离子交换,因此形成水滑石(Mg6Al2(OH)16CO3·4H2O)膜。结果表明,以互锁的片状纳米结构和离子交换性能为特征的水滑石膜可以有效提高AZ31镁合金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铝合金表面非铬酸盐高耐蚀性转化膜的制备工艺。方法以K2Zr F6和K2Ti F6为主盐,KMn O4为氧化剂,Na F为成膜促进剂,在5052铝合金表面制备化学转化膜。采用SEM,EDS,FT-IR,XPS对转化膜的形貌、结构以及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硫酸铜点滴实验、全浸蚀实验和极化曲线对转化膜的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获得了土黄色转化膜,主要由Al F3·3H2O,Al Ox/Al,Al2O3,Mn O2和Ti O2组成。转化处理后,铝合金的腐蚀电位正移了约591 m V,腐蚀电流密度由1.10μA/cm2降低为0.48μA/cm2。经过封闭处理后,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为0.04μA/cm2,耐蚀性明显提高。结论以K2Zr F6和K2Ti F6为主盐在铝合金表面形成的土黄色化学转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8.
2A12铝合金表面无色导电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重铬酸盐溶液中添加KF、H3BO3及混合稀土添加剂等成分,得到了适合于2Al2铝合金表面无色导电氧化的化学氧化工艺。采用点滴法、中性盐雾试验和电化学测量方法评价了转化膜的耐蚀性,研究表明:Na2Cr2O7和KF含量、溶液pH值、温度、处理时间等对转化膜的外观、耐蚀性影响明显,混合稀土添加剂的影响尤为显著。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转化膜可通过120h的中性盐雾试验,其表面电阻为40μΩ。通过化学氧化过程的电位-时间曲线分析,清楚了化学转化膜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AZ91D镁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耐蚀性能;借助SEM、EDAX和FTIR等方法分析了转化膜的形貌、成分和官能团构成等,并对成膜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成模工艺为:植酸处理浓度5g/L,成膜温度20℃,成膜时间15min,pH值为8,该条件下获得的植酸转化膜无碎裂现象,覆盖度高,表面富含羟基与磷酸基,膜层主要由Mg、Al、O、P和C等元素组成;植酸转化膜可以明显提高AZ91D镁合金的耐蚀性能,自腐蚀电流降低约6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AZ91D镁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耐蚀性能;借助SEM、EDAX和FTIR等方法分析了转化膜的形貌、成分和官能团构成等,并对成膜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成模工艺为:植酸处理浓度5g/L,成膜温度20℃,成膜时间15min,pH值为8,该条件下获得的植酸转化膜无碎裂现象,覆盖度高,表面富含羟基与磷酸基,膜层主要由Mg、Al、O、P和C等元素组成;植酸转化膜可以明显提高AZ91D镁合金的耐蚀性能,自腐蚀电流降低约6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