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诗经·采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句中“尸”字的训释,历代传本多作“主设羹”、“主祭”、“主持”讲,而徐灏《通介堂经说》和王夫之《诗经稗疏》对此提出了质疑。通过分析“尸”“主”的定义,联系《采蓣》描述的问答情形和《仪礼》中记载的祭祀礼俗,认为诗中的“季女”是师生问答之外的第三人,而“尸”、字应训为“主”,是指已故祖先神灵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以俞樾所著《儿苫录》中所论文字为依据,肯定了俞樾在文字学方面的成绩:一是对《说文》中误训字本义的纠正;二是指出了《说文》中本为一字而分列为二的一些字。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丝绸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有许多关于丝绸的描写,通过这些描绘,使我们更加形象地了解到周代丝绸的知识。通过对“《诗经》手的丝绸生产过程”、“《诗经》中的丝绸种类”、“《诗经》中的丝绸颜色”、“《诗经》中的丝绸用途”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使人们对当时丝绸的生产状况、色彩、种类、用途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为了解古代丝绸的历史与文化提供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对《说文解字》中“词”、“辞”、“意”的双重身份进行辨析。认为“词”、“辞”、“意”三词的第一重身份是作为被解释词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并且许慎对三词的含义也进行了解释;第二重身份则是作为训诂术语出现在《说文解字》中,“词”和“辞”是用来训释词义的.“意”是用来训释字义的。  相似文献   

5.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卿大夫们赋诗言志的风气已经消歇,更加注重对《诗经》意义的探讨。孟子为了宣扬他心目中的王道和儒家思想,不仅强调《诗经》的历史价值和政治作用,并且提出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诗学理论,对后人理解文学作品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在游说诸侯的过程中,孟子以《诗》证史,为自己的仁政学说提供让人信服的依据,《诗经》在孟子的手中成为了证成已说的权威文献根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注家对《诗经》"爰"的理解存在偏差,对其注解莫衷一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来研究《诗经》"爰",探寻其真正意义和用法所在。研究发现,《诗经》中的"爰"均有实义,为单纯介词,可训释为"於",表示处所。"爰"不存在内部结构层次关系,也不表示任何语气。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主张探求《诗》本义,但《诗本义》并非全是《诗》本义。《诗本义》的许多解说很精彩,但也有不少解说值得商榷。学者过多关注《诗本义》疑古惑传的开创性、人情解《诗》的独特性、求《诗》本义的合理性,而较少关注它解说《诗》本义的错误。《诗本义》错解《诗》本义,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诗经》传注本不误,欧阳修反对其不当批驳;二是欧阳修以人情解《诗》,“人情”却并非总是合理;三是欧阳修过分探求圣人之志,妨碍了他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宋代林光朝称《诗本义》“于义未稳”,却被视作讲学者的一面之词,致使《诗本义》解《诗》本义之不足被忽视。  相似文献   

8.
不同注家对《诗经》"爰"的理解存在偏差,对其注解莫衷一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来研究《诗经》"爰",探寻其真正意义和用法所在。研究发现,《诗经》中的"爰"均有实义,为单纯介词,可训释为"於",表示处所。"爰"不存在内部结构层次关系,也不表示任何语气。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郑振铎先生提出的关于“俗文学”的论述,从《诗经》国风的创作源头、创作素材及创作的艺术特色等方面论述《诗经》国风的俗文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汉赋在主题表现上,以“君”为中心,阐述了君德,褒扬了合德之君,对君的失德进行了谏,谏时又极为委婉,采用了“讽谏”的方式。这些特点,都明显地打上了汉代《诗》学的烙印,体现着与汉代《诗经》学的深切关联,是汉代《诗经》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神话与其他地区、民族有所不同。起码在先秦,中华文化并非以(或仅以)神话的形式解释“对象”——包括宇宙的生成与发展。可靠的早期古籍如《诗经》与《周易》都没有从神话角度对世界创生进行解释,倒是对自然与人伦非常重视。时间较晚的《老子》,说世界是由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而成,这不是神话,而是一种思辩,这在世界文化中是较为独特的。本文主要从《诗经》中所涉植物的角度,探讨中国审美文化中对“自然”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的源流及其某些方面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西方诗经学经历了传播、译介、研究3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各种西方文学批评流派将其理论运用于《诗经》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加拿大学者多布森将语言学运用于《诗经》创作年代的考证,结论与我国传统诗经学关于其创作年代的考证基本一致。而美籍华裔王靖献运用套语理论对《诗经》进行数据分析,对多布森的《诗经》创作年代的"连续阶段"提出疑问,争论的焦点是4个连续阶段的过渡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六个方面论证《金瓶梅》所借用的《西厢记》有明显的徐渭特色:一、徐渭评注《西厢记》的本色论在《金瓶梅》中得到充分体现;二、《崔氏春秋》与徐谓的“春蛇秋蚓”及全是“史公文字”的《金瓶梅》一脉相承;三、徐渭不仅精通北《西厢》也欣赏南《西厢》;四、南腔北调入徐渭对南、北方言及习俗均烂熟于心;五、徐渭评价《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特征与《金瓶梅》中人物形象相吻合;六、红娘是饶头是徐渭评点《西厢记》最重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庄子·秋水》是中国文学经典中的名篇,文章运用古代汉语之文字、音韵、训诂之法考释了《秋水》篇中“规规”的确切含义.既对成玄英的训诂成说提出了质疑,又对清人王先谦的训释做了申补.《论语》流传至今,有关其著作达千种之多,可谓“汗牛充栋”.但对《论语·微子》“何德之衰”的训诂不尽一致,且存在一些疑问.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道"是老子的哲学核心概念,无独有偶,杨伯峻发现":孔子言道,仅《论语》中就有六十处。",文章中通过对《论语》中所有"道"字进行穷尽的统计发现",道"在《论语》中一共出现89次,其中用作名词80次,用作动词9次。试图从语义角度对《论语》中"道"字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与《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有关"道"字的解释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论语》中"道"字语义使用及后代延续使用情况,并试图揭示出其词义引申的规律性,方便今后的语义训释及其他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诗经·国风·召南·羔羊》在《后汉书》及《汉碑集释》中的7次运用,几乎都是应用在统治利益阶层对官员的评价中。毛诗及齐鲁韩三家诗对《羔羊》一诗的解释,同中有异。对《羔羊》诗的应用与阐释都与东汉的循吏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诗经》功用的体现,属于《诗经》的历史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从《诗经》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文艺思想和审美意识等几方面来论述《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早在《诗经》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就有了十分全面的表现和流露。随着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行,《诗经》中,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丰富美好渐渐走进了人类的生活,不仅为人们提供物质资料,也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另外,《诗经》和谐为美的审美观念还表现在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上。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传经的一大功臣,他的诗深思相对汉代诗学有深远影响,孟子的某些观点为汉儒所继承或发挥,四家诗皆与其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而孟子的诗论则初步限定了汉代《诗经》学体系的框架,奠定了汉儒说《诗》的规范,至此,“仁义”理念成为诗学的焦点与亮点。  相似文献   

20.
思妇诗在《诗经.国风》和《古诗十九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两部作品中的思妇形象特点不同,从而思妇这一形象在两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内涵。《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传达出质朴无华的美,《故事十九首》中的思妇形象绽放出流光溢彩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