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混合装药经典内弹道数学模型,建立了某榴弹炮内弹道Simulink仿真模型。以两种火药的燃速系数和燃速指数为符合参数,以最大膛压及初速的仿真值与表定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目标函数,编写了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符合计算的M文件,对内弹道参数进行了符合计算。结果表明,平均相对误差及各单项误差均可满足工程实际要求。该方法是对内弹道多参数符合计算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孙江生  刘志明  王莹  吕艳梅 《弹道学报》2000,12(3):46-49,54
在固体电热化学炮 ( SPETCG)的内弹道计算过程中 ,人们多把等离子体源以电能的形式或以带修正系数的内能项直接结合到火炮内弹道零维模型上进行简化计算 .本文从固体电热化学炮内弹道一维模型出发 ,在适当假设的前提下推导出了一维耦合模型 ,使其对内弹道耦合过程以更精确的描述 ,并对其该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火箭弹精确打击,根据飞行弹道参数对弹道进行修正.应用文中提出的双气动参数辨识算法,去除出现在信号初始阶段的野值,降低对后续卡尔曼滤波的影响.随后利用基于新息判断野值的卡尔曼滤波器,结合质点弹道模型,建立了卡尔曼滤波弹道模型,对一段飞行参数进行野值的去除与滤波,并对火箭弹落点进行外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将量测数据中的野值有效去除.落点估计可知,外推时间的推后可以增加预估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内弹道改进型零维模型的装药优化仿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火炮实际射击过程的特点 ,对经典内弹道模型进行部分修正 ,考虑了传火过程及挤进过程等 ,建立了改进型的内弹道零维模型 ,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模型 .利用最优化方法对内弹道装药条件、传火及挤进过程进行了优化分析 ,结果表明 :点传火及装药优化分析为提高火炮内弹道性能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强有力的工具 .  相似文献   

5.
鸭式防空修正弹气动外形-修正弹道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使鸭式布局防空炮弹在较短飞行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弹道修正量并保持飞行稳定,分析了炮弹气动外形参数在飞行弹道上对气动特性及有控弹道特性的影响.以某鸭式布局防空修正弹为例,依据炮弹飞行阻力小、弹道修正能力强以及飞行稳定性良好的设计要求.建立了该类炮弹的气动外形一修正弹道综合优化设计模型,通过气动力工程计算、有控弹道数值计算和复合形寻优,对优化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算例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模型所用机时较短,优化结果能够满足预定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两相流内弹道的火炮炮膛合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炮膛合力计算多是采用只能计算膛内空间平均压力的经典内弹道模型,必然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射击过程有较大偏差.针对此问题,提出利用内弹道气动力模型取代经典模型,建立基于准两相流内弹道的炮膛合力计算模型,采用Godunov差分格式对内弹道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得到膛内压力分布规律,进而得到炮膛合力.通过算例结果与理论值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提高火炮后坐运动建模与分析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弹头落点精度,在分析大气参数偏差对弹头再入精度的影响和实际大气参数与标准大气参数差异的基础上,运用实测大气参数,拟合建立了再入大气参数的修正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弹道仿真计算表明,建立的修正模型有效地提高了弹头再入落点精度,该修正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多参数变化对埋头弹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给埋头弹内弹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埋头弹装填参数变化对内弹道过程的影响。基于两次点火及火药程序燃烧控制技术,开展了35mm埋头弹火炮内弹道性能试验,并建立埋头弹两次点火的内弹道理论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装药装药量、弹丸质量、药室容积、火药力等参数变化对埋头弹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指导埋头弹火炮内弹道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光电干扰箔片抛撒内弹道研究与数值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光电箔片干扰弹抛撒为背景,提出了活塞式抛撒结构,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对内弹道特性、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大数量光电箔片装填下抛撒过程内弹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仿真.运用内弹道模型首次对大数量箔片在舱体内的运动作用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抛撒过程内弹道特性.所提出的活塞式抛撒结构,增强了抛撒作用的可控性;内弹道模型的建立及数值模拟,为特殊装填结构发射系统的理论计算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中建立了具有不同推进剂装药的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数学模型和计算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可以计算头部压强、尾部压强、推力、推力系数、过载、面喉比、燃面等多种参数及相应的数据处理结果如平均压强、平均推力等,并考虑侵蚀及多种修正、侵蚀尺寸效应等功能,在超远程火箭武器设计中得到实际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内弹道计算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