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欧洲钢铁联盟近期扬言向欧盟投诉,指控中国钢铁业利用政府补贴的优势大幅增加对欧洲的钢铁出口,从而对欧洲钢铁业造成冲击,敦促欧盟对中国钢铁进口采取反倾销措施。英荷钢铁制造商科鲁斯集团表示,欧洲从中国进口的钢铁数量2007年可能增长1倍,对欧洲钢铁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协。欧洲钢铁联盟估计,2007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的钢铁将从2006年的500万吨猛增至1000万吨。  相似文献   

2.
相关行业     
《中国有色金属》2005,(9):72-72
钢铁行业建立出口预警机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宣布,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产品进出口相抵折合粗钢净出口229.33万吨,这对我国钢铁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从钢铁产品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钢铁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钢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3.
《铸造纵横》2003,(8):28-29
2002年11月20日,我国实施钢铁最终保障措施以来,部分钢铁产品价格涨幅超过一倍,相关产业生存面临威胁,钢铁业也可能遭遇反噬。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钢铁产业,以及我国所有的消费钢铁产业,目前都已卷入一场钢铁产品价格上涨过快的危机之中。自2002年6月至今,大部分钢铁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超过20%,少数钢铁产品涨幅甚至已经超过了一倍。  相似文献   

4.
韦行 《上海金属》2006,28(6):59-59
2006年2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年度理事会,会议明确了本年度钢铁业的工作重点,对钢铁产、需作了预测,对开拓钢材市场、顶替进口作了认真研究,李世俊副秘书长作了相关的专题报告。会议认为“十五”给钢铁业提供了高速发展,充实自身的机遇,“十一五”则给钢铁业提供了产业升级迈向强国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吉祥 《上海金属》2007,29(2):47-47
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与世界钢铁发展水平和用户需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在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钢铁生产向着质量型、效益型、低成本方向进步,而用户则朝着要求产品高品质、品种规格多样化和“零库存”方向发展。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偏低,企业规模小的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高附加值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钢铁业更缺乏自有核心技术,在技术和装备方面与世界水平尚有较大差距。这些差距可大致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志凌 《焊接》2002,(8):4-7
分析了世界钢铁业的发展态势,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过去20年,中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钢铁科技方面亦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些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文中对未来5-10年中国钢铁工业的科技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论述,指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钢铁工业的时代主题。最后,简要介绍了新一代钢铁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上半年,我国钢铁业还处于平稳增长的状况,进入3季度后钢和铁产量均逐月下降。  相似文献   

8.
王国栋 《轧钢》2017,34(1):1-8
我国的轧钢行业处于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阶段,轧钢企业在努力消化引进技术,提高管理与生产操作水平,同时在大力进行技术创新,着力开发绿色化、智能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本文介绍了近年我国轧钢技术的发展情况及钢材品种的开发现状,指出现阶段我国轧钢行业虽然有很大进步,但基本处于跟跑和模仿阶段,必须在工艺装备、技术的研发方面自主创新。提出了我国轧钢行业的发展方向:(1)轧制工序应与前后工序协调,实现原料-炼铁-炼钢-连铸-轧制-热处理的一体化发展;(2)应进一步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实现钢铁生产过程与产品的绿色化;(3)加强短流程技术与装备的开发;(4)建立钢铁生产的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钢铁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引领国际轧钢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广东湛江和广西防城港兴建千万吨级现代钢铁基地开展前期工作的函,掀开了宝钢与广东、武钢与广西合作发展大型现代化钢铁业的序幕。湛江和防城港建设千万吨级钢铁基地,不仅启动了宝钢和武钢两大钢铁集团新的大规模重组行动,也将促进和保障广东、广西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实施,对两地区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工作起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涛 《轧钢》2013,30(2)
针对我国造船业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和海洋开发对钢铁材料的迫切需求所调整的产业新定位,论述了我国钢铁业在海工装备用厚钢板生产中冶炼、轧制和热处理技术要点,介绍了国内外大热量输入焊接钢板、油船货油舱耐腐钢板、深海工程用耐磨耐低温钢板的研发情况.  相似文献   

11.
韦行 《上海金属》2007,29(3):32-32
目前中国钢铁业虽然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和钢铁消费大国,但是距离钢铁强国尚有很大差距。要成为钢铁强国,必须实施产业最优化战略,加快产业整合升级,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自有核心技术,带动产品升级换代,使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有新的突破,从而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品种、新装备和新生产技术。为此,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技术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钢铁业发展与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殷瑞钰 《金属学报》2002,38(6):561-567
分析了世界钢铁业的发展态势,归纳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钢铁工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讨论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定位与钢铁产品的需求量及钢铁材料的价格走势。回顾归纳了钢铁生产工艺流程的发展进程,分析和展望了钢铁企业的模式,规模与企业集团化的方向,提出要积极定位钢铁企业的社会/经济角色,并对未来5-10年内中国钢铁业的发展战略重点提出如下建议:技术路线方面:全面推进节能-清洁生产技术,确立完善的清洁生产工艺流程,从源头上协调解决成本、质量、劳动生产率、 环境等问题。-调整产品结构方面:重点投资增加扁平材的产能以及对几个特殊钢厂进行生产流程集成化改造,以解决高质量合金钢品种问题;-改革方面:积极、分步地形成集团化企业,确立区域市场优势,在集团化体制下进一步优化企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面临发展困境的传统产业钢铁业如何突破,才能走向新的辉煌?文章通过对中国冶铁炼钢的历史文化追溯和分析,对"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抽象而又模糊的概念进行了科学辨析,提出"好钢用在刀刃上"已不再单单是老百姓的日常小话题,已经成为国家层面上的大课题。指出炼出好钢才是根本,才是中国钢铁企业转型的必然之路。中国钢铁工业的产能过剩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不仅仅要淘汰落后的设备,淘汰落后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淘汰落后的观念。以钢为本,不断炼出"好钢",才能满足时代变化的需求,真正实现中国钢铁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十一五”前期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系统工程——500万吨钢新区建设项目于2007年9月20日竣工投产,这标志着马钢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完成一次新的飞跃,对马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中国钢铁业推进结构调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印度的钢铁工业,在20世纪初随着塔塔钢铁公司的投产开始起步,而国有钢铁厂在1950年以后才建立。印度政府限制新的国有钢铁联合企业发展的政策,使以电炉为基础的私营小型钢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发展,这些私营小型钢厂以后又建造了一些感应炉,这就是印度钢铁业的特点。随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我国又是铁矿资源较贫乏的国家。由于近10年来钢铁业的超常发展,我国铁矿石的供给依赖于海外的状况越来越严重,铁矿石价格也走上了猛涨的不归路。从2003~2008年6年来,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涨幅分别为8.9%、18.62%、71.5%、19%、9.5%和65%(巴西矿)、88%(澳矿),如此疯涨的铁矿石价格对我国钢铁企业带来极大的成本压力,对今后的健康发展也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相似文献   

17.
《现代铸铁》2013,(6):42-42
日前,国务院出台了《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指导意见》,称将有效地推进和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其中钢铁业作为产能过剩的大户,成为整治的首要目标,计划在未来5年压缩8000万t的总产能。而河北将压缩淘汰6000万t钢铁产能.  相似文献   

18.
铁素体不锈钢在汽车排气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 《上海金属》2005,27(3):63-63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800万辆,对车用钢铁材料的要求、需求也将是空前的。目前国外钢铁业的重点已转向未来产品的开发,而未来汽车用钢的基本理念是:(1)达到或超过未来的安全要求;(2)保持目前的费用水平;(3)燃料效率高且CO2排放达到高的环保标准;(4)钢铁材料保持环境友好材料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金属世界》2006,(2):39-40
当前我国钢铁业产能的巨量过剩无须言表,但钢铁业的结构失衡同样明显。在一方面要“压缩”、一方面要“拉长短腿”的“两难”困境面前,我国钢铁业应该如何做好“破”、“立”文章?  相似文献   

20.
钢铁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但是中国每年的铁矿从国外进口,受国外的制约非常大,并且铁矿石的精选品位也不高,影响了钢铁业的发展,尤其是铁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方面做得不足。因而研究提高铁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有效措施,为提升行业的发展质量做出一定的贡献,相关研究值得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