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传统点检工作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设备点检技术,建立设备点检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估,为设备预知性维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赵燕 《衡器》2013,42(8):34-36
为了实现衡器设备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可视化,提高点检和维修人员的工作质量,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增强车间人员的技术水平,计量检修车间搭建了数字化设备点检与维护平台,开发了一套设备点检可视化控制系统,实施可视化的设备点检。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设备点检和维护质量,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同时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费用。  相似文献   

3.
一、点检制概述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企业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目标是:连续正常运行;故障停机时间趋于零;设备一生的费用尽可能地少;自始至终满足生产要求;设备有效利用率趋于100%。我们认为,“点检制”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途径。 “点检制”是为了保持设备原有机能,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通过人的五官或工具、仪器,对设备规定部位(点)按预先规定的周期和技术标准进行有无异常的周密考查,以使设备的隐患(缺陷、不良部位)和劣化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置。点检是设备预防维修的基础。通过点检人员对设备的点检,随时准确地掌握设备状态,采取早期防范设备劣化的措施,实行有效的预防计划维修,保持和改善设备的工作性能,减少故障停机时间,延长零件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工作效率,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总之,“点检制”是一种预知性和主动性很强的设备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武钢热轧厂是1978年底投产的。十年来,全厂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保证了年产量逐年提高,甚至超设计水平。回顾十年来的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应该说四层次的设备点检制度和设备在线故障诊断工作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热轧厂实行维修工人倒班点检,专职人员定期点检,生产工人日常点检和会诊性的精密诊断等四层次设备诊断工作,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处理,从而变事故维修为预知维修,减少了事故停机时间,提高了设备作业率,减少了盲目的维修,提高了产量,减少了事故抢修的费用和备件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1986年初,热轧厂便成立了设备诊断专业组。专业组成员与机电部有关人员和车间专检人员一道逐步摸索设备简易诊断的经验。1988年重点在粗轧地区进行试验。粗轧地区专检人员使用MCV-021机械检测仪对主要几台减速  相似文献   

5.
一、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在四炼钢连铸生产线上的应用1.概况四炼钢连铸生产线是武钢股份设备维修总厂于2010年8月推行的第一批零故障管理生产线,在此生产线上有24台设备实现零故障管理。其中,观察量点检387项,动态量点检144项,工艺量点检118项。动态量点检的数据采集和趋势分析是对风机进行预知维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设备点检是TPM工作的基础,只有有效地开展好设备点检是TPM工作的基础,只有有效地开展好设备点检的一系列工作,才有可能做到设备的“0”故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展设备点检最忌讳的是只做表面文章,而不是从设备点检中得到准确的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制订出相应的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使设备故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下面就推行设备点检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达到“0”故障的目的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解决设备管理与维修效率和规范问题,文章以衡阳烟草物流中心设备为基础,从点检级别、点检标准、点检规范及点检人员培养等方面,探讨并分析了设备点检管理你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该体系对于行业内外实施设备点检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设备点检是设备管理,尤其是设备预防性维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从建立制度和明确职责、编制点检设备目录、培训、编制基准书和点检表、落实、跟踪六个方面,简要论述了设备点检的实施步骤,为设备预防性维护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TPM是“全员生产维修”(Total ProductiveMaintenance)英文的略写,是日本企业在70年代开始推行的一种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体制,简单说:TPM就是“全工厂开展设备管理活动”。 TPM的唯一特色是“操作人员的自主维修”,可以说建立这一体制是推行TPM的关键,而TPM的总检管理则是自主维修体制的灵魂所在,无疑点检管理的成政决定了自主维修体制实施的效果,也是能否搞好TPM的关键。 一、TPM点检与传统点检存在质的差异 TPM体制下的设备点检管理与过去我们所沿袭的设备点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区别在于: 1.传统的点检相对孤立、单纯,而TPM的点检则是多项工作的组合,是自主维修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内容的系统工程。 2.虽然二者表面上都是通过人的五官感觉或使用检查仪器检查设备发生的异常和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劣化并预测故障。但TPM点检的目的更明确,这就是通过操作人员的自主维修,培养出设备的操作能手,并在改善设备素质的同时,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 3.参加人员不尽相同。传统的点检更趋向专业化,如维修工负责的点检。而TPM的  相似文献   

10.
我厂1982年引进日本全员生产维修(TPM),先在轧板分厂试点,然后在全厂的8个分厂、42台主要设备、315个检查点进行动态管理,开展点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设备点检制及其主要环节 1.设备点检制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运行及劣化情况,保持设备规定的性能,由指定人员按照规定标准对设备进行检查的制度称做设备点检制。设备点检分为厂控点检(315点)及车间管理的一般点检。若按点检的时间和内容分类,则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专项点检三类。 日常点检,由设备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按规定标准,以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等)为主,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技术状态的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对设备进行清扫,擦拭、润滑、紧固和调整。  相似文献   

11.
烧结漏风治理需要设备、生产、工艺方面共同配合和努力,将烧结机漏风的点检、维修、检修等工作常态化。提高生产、维修人员对漏风治理的重视程度,使烧结机漏风治理工作顺利的开展,使烧结加工成本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科龙配件公司通过开展设备“0”故障工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设备闭环管理体系。公司提出的“保养点检合一”、“清洁-点检-保养-润滑-操作-维修”六位一体和“故障的闭环管理”都辅之以相应的设备故障防护体系,真正体现了“维修是生产力”。 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科龙配件公司的设备管理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 1.在综合管理方面,将点检与保养结合起来,使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重心下移,建立了故障预防三层体系,开展了故障闭环管理,推行了设备“0”故障工程。 2.在经济管理方面,有效地推行了A、B、C分类管理,对…  相似文献   

13.
介绍设备三级保养制与设备三级点检制的发展历史。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与冲突,减少维修过剩与维修不足。  相似文献   

14.
针对铜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特点,分析了采用计划维修的局限性,提出了推行点检维修制是改革铜矿现行维修管理的较佳方式,给出了推行点检维修制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5.
设备点检工作的开展,加强了设备的预防维修工作,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为全面推进全员生产维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87年以来,我们试行了设备点检制,由探索试行到全面推行,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们的基本做法和体会概述如下: 一、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实行点检制的前提 长期以来,我们执行的是计划维修体制,人与设备形成一种松散的结合关系,职工也习惯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作业。设备点检制是一  相似文献   

17.
基于状态监测的煤炭企业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煤矿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处理的方法与流程,建立了设备点检模型、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方法,提出建立设备故障维修标准库,以此构建了基于状态监测的煤炭企业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该系统突出了煤矿设备的状态监测、信息采集和分析处理功能,促进了设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实现了煤矿设备管理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煤矿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处理的方法与流程,建立了设备点检模型、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方法,提出建立设备故障维修标准库,以此构建了基于状态监测的煤炭企业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该系统突出了煤矿设备的状态监测、信息采集和分析处理功能,促进了设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实现了煤矿设备管理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19.
第三讲建立以点检和故障分析为核心的设备运行预警体系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以管理为中心替代以检修为中心,且逐步由预防维修、在线检修替代事后维修。这就要求将设备运行管理的重点放在提早发现隐患、在使用中对隐患及时整改、对故障进行预测分析等。所以建立以点检和故障分析为核心的设备运行预警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计算机系统可通过运行记录、停机记录、点检、完好检查、定期检查、精度检验、故障记录、事故记录、状态监测等常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设备的历史状况并准确监控设备的当前运行状况,分析…  相似文献   

20.
点检员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是一种动态系统,各项指标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补充和完善。本文从设备技术状态指标、维修费用及成本指标、基础台帐考核指标等方面讨论了该体系的组成;提出点检员设备管理水平综合评估方法以及在点检员的薪金上体现业绩考核目标的观点,建议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优越性来加强对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考核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