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果汁饮料中还原糖快速测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还原糖测定仪法和手工斐林试剂法测定果汁饮料中的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还原糖测定仪法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均小于直接滴定法,其回收率为98.4%。说明采用还原糖测定仪法测定,数据的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是目前测定果汁饮料中还原糖含量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糖果中还原糖的快速测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还原糖测定仪法和手工费林试剂法两种方法测定糖果中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还原糖测定仪法标准偏差(S)=0.198,变异系数(CV)=0.015,均小于手工费林试剂法,其回收率为98.8%,也高于手工费林试剂法。说明还原糖测定仪法数据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测定结果精密度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手工斐林试剂法和还原糖测定仪法两种方法测定糖化液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还原糖测定仪法标准偏差(S)变异系数(CV)均小于直接滴定法,其回收率却高于直接滴定法,说明还原糖滴定仪法,数据的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4.
用谷氨酸发酵行业大多采用的手工斐林试剂法和还原糖测定仪法两种方法测定谷氨酸发酵液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还原糖测定仪法标准偏差(S)变异系数(CV)均小于直接滴定法,其回收率却高于直接滴定法,说明还原糖滴定仪法,数据的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5.
为选出一种比较准确、方便的测定真菌多糖的方法,以桦褐孔茵茵丝体发酵液提取的粗多糖为原料,对苯酚一硫酸法、蒽酮-比色法、斐林滴定法3种方法进行比较.3种方法比较而言,苯酚-硫酸法与蒽酮-比色法测得的糖含量相差甚微,分别为61.07%、62.25%.苯酚-硫酸法显色不稳定,蒽酮-比色法比较容易操作,测定的多糖含量和回收率均最高,回收率为125%;斐林滴定法回收率较低45%,测得的多糖含量偏低为33.12%,最终确定蒽酮-比色法为最佳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测定美洲大蠊脱脂膏中总糖含量,优选出测定美洲大蠊脱脂膏中总糖含量的方法,并建立其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和硫酸-蒽酮法测定总糖含量,采用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苯酚-硫酸法标准品浓度在0.004~0.10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RSD为2.0%,R2=0.9996。硫酸-蒽酮法标准品浓度在0.02~0.20 m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RSD为2.6%,R2=0.9997。二硝基水杨酸法标准品浓度在0.004~0.04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RSD为1.6%,R2=0.9996。结论:苯酚-硫酸法可用于脱脂膏中总糖含量的测定,二硝基水杨酸法可用于脱脂膏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建立苯酚-硫酸和蒽酮-硫酸显色测定固态发酵红曲中可溶性多糖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固态发酵红曲采用水提取红曲多糖,所得多糖提取液用淀粉酶去除淀粉、Sevag试剂去除蛋白质,并经醇沉得到红曲多糖,再分别考察苯酚-硫酸和蒽酮-硫酸法两种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加样回收率等指标。苯酚-硫酸法在30μg~7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1),蒽酮-硫酸法在40μg~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两种方法学考察结果均较好,且测定红曲多糖的含量苯酚-硫酸法为2.51%,蒽酮-硫酸法为2.52%,两种方法结果相近。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均能用于测定固态发酵红曲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硫酸-苯酚法建立一种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高通量方法,并应用于五味子、枸杞子和梨的可溶性糖含量测定.方法 以硫酸-苯酚比色法为基础,在微孔板中进行反应和测定,对苯酚加入顺序、反应温度、浓硫酸用量和苯酚浓度进行考察和优化.以五味子、枸杞子和梨为研究对象,进行方法学考察,并与传统苯酚-硫酸法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苯酚-硫酸法测定酒蒸多花黄精中多糖含量的最优方法。方法:同时采用蒽酮-硫酸法、苯酚-硫酸法对酒蒸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针对苯酚-硫酸法选取苯酚浓度、苯酚用量、硫酸用量、加热时间、加热温度进行单因素考察、利用响应面法进行分析、优化。结果:利用响应面进行F值分析,各因素对吸光度的影响大小为:硫酸用量>苯酚浓度>苯酚用量,加热温度及时间无明显影响。得到最佳工艺为苯酚用量1.5 mL、苯酚浓度4.5%、硫酸用量6.5 mL。对酒蒸多花黄精多糖进行测定,平均含量为8.50%,相对标准偏差为0.87%。结论:苯酚-硫酸法进一步优化后得到的方法能够准确测量酒蒸多花黄精中的多糖含量,为进行质量标准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建立扛板归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效应面分析法研究扛板归多糖含量测定的最佳条件。以葡萄糖为标准品,采用苯酚-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分别测定扛板归水提液中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从而计算多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三因素五水平的星点设计-效应面分析法优选多糖测定的最佳条件。最佳测定条件如下,总糖:苯酚用量1.7 mL,硫酸用量8.7 mL,显色时间11 min;还原糖:显色剂用量2.7 mL,显色时间10 min,显色温度81 ℃。在最佳测定条件下,总糖和还原糖的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2.26%(RSD=4.03%,n=9)和102.89%(RSD=2.66%,n=9)。扛板归多糖含量为46.72 mg/g。本方法灵敏、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扛板归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白及中糖类的含量对评价白及质量有重要意义,为此开展了白及中四类糖的定量检测研究。白及粉用适量水均匀润湿,加无水乙醇调至乙醇浓度为80% vol,超声提取,离心分离。清液除去乙醇后,用纯水定容,按GB5009.7检测还原糖和酸水解后检测非还原低聚糖含量。固体用淀粉酶水解后定容、过滤,清液加4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混匀后离心,其离心清液按GB 5009.9检测淀粉含量,固体按SN/T 4260检测粗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还原糖、非还原低聚糖、淀粉、粗多糖的RSD为1.12%、0.67%、3.66%、1.73%,回收率为103.41(98.14)%、93.76%、101.21%、96.16%,白及样品中还原糖、非还原低聚糖、淀粉、粗多糖含量为1.37%、4.46%、4.70%、42.50%。该方法符合相关糖类检测标准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可用于白及四类糖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来自全国13个省(14个地区)46个品种的马铃薯为实验材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或国标方法稍有改动,检测马铃薯的干物质、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再通过SPSS 20.0对不同样品中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差异的显著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矩阵散点图、一元线性回归研究了干物质、还原糖和淀粉含量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马铃薯中干物质含量为15.43%~29.67%,还原糖含量为0.09%~1.84%,淀粉含量为9.11%~22.30%(均为湿基);大部分样品的还原糖含量差异都很显著(p0.05),淀粉含量差异也很显著(p0.05);通过矩阵散点图发现马铃薯中还原糖含量与干物质含量无相关性,与淀粉含量也无相关性;马铃薯中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呈正相关,服从一元线性方程:y=9.626+0.708x,即马铃薯中干物质含量越高,淀粉含量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加工处理时β-淀粉酶对紫甘薯淀粉及还原糖含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路 《粮食与油脂》2012,25(5):22-24
根据林–贝双倒数作图法求得紫甘薯β–淀粉酶米氏常数为2.25×10–5mol/L,说明其具有较强水解淀粉能力。通过比较烘干法、晒干法、蒸煮法、烘烤法、微波加热法、油炸法六种不同加工方法对紫甘薯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影响可知,加工后淀粉含量下降1.02%~9.98%,还原糖含量增加2.60%~31.07%。对于紫甘薯不同加工方法,烘干处理比晒干更易于糖化,蒸煮与烘烤相近,但其糖化强度都不及烘晒处理;紫甘薯加工处理后,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变化幅度有较大差异,与其所含β–淀粉酶活性作用发挥呈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东乡族自治县15个马铃薯品种(系)的主要营养品质,对该地区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粗淀粉、粗蛋白、还原糖、维生素C、钾和锌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系)马铃薯块茎主要营养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营养品质在不同品种(系)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5.5%,钾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5%;主成分分析表明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的营养品质指标可以用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9.592%)来表示;根据隶属函数分析法得到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的主要营养品质从好到差依次为:陇薯14号 > 庄薯3号 > 陇薯11号 > 天薯13号 > L08104-12 > 天薯11号 > 定薯4号 > 定薯3号 > 定扶引4号 > 民薯2号 > 天薯12号 > L0529-2 > 青薯9号 > 陇薯10号 > L0109-4。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后期开展马铃薯加工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消费者选择所需的马铃薯品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马铃薯贮藏期间干物质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萍  巩慧玲  赵瑛  杨俊峰 《食品科学》2004,25(11):103-105
针对10个栽培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干物质及其主要成分淀粉含量的变化和关系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月的贮藏期中10个品种间马铃薯干物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品种马铃薯贮藏期间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变化;不同品种间以及贮藏期间马铃薯的淀粉含量均有极显著地差异(p<0.01);马铃薯贮藏期间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耐贮藏品种为斯诺登和甘农1号,较耐贮藏的品种为渭薯8号、大西洋、蝉内贝克、夏波蒂。  相似文献   

16.
A mode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with simultaneous chemical reaction is proposed for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operating variables on the reducing sugar content at the surface of blanched potatoes. This content is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lor of the finished product. The involved parameters (potato thermal conductivity,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system and kinetic constants for overall reaction of reducing sugar generation) were evaluated in separate experiments.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reducing sugars in potatoes was the only parameter obtained from blanching experiments.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profiles and effect of blanching temperature on surface reducing sugar content are analyzed using the developed model. The possible underestimation of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when simultaneous starch hydrolysis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is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适宜制备甘薯汁的原料品种,选取了15个品种甘薯作为研究材料,对它们的基本制汁性能进行了研究,包括水分、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总酸、总蛋白质含量及酶解后的出汁率含量。结果表明,这15个品种甘薯的水分含量为52.5%~80.3%,淀粉含量为11.1%~18.1%,可溶性糖含量为1.76%~13.56%,还原糖含量为0.11%~1.24%,总酸含量为2.46~6.99 g/kg,蛋白质含量为0.88%~2.95%,出汁率为39.8%~77.9%。以出汁率及淀粉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XN 1448-5出汁率最高,淀粉含量最低,水分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认为XN 1448-5是这15个品种中制备甘薯汁的最佳品种。  相似文献   

18.
在依据国标(GB/T 5513-2008)进行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含量的测定过程中,发现该标准有些地方表达不太准确或缺乏可操作性。该文针对还原糖和非还原糖测定测定中遇到的问题,指出了该标准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关于甘薯淀粉的测定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通过对甘薯干基获得方式,淀粉水解方式以及还原糖测定方式三个主要因素对甘薯淀粉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发现,冷冻干燥样品测定的淀粉质量分数比高温干燥样品显著高出38.43%,酸水解方式比酶水解显著高出6.51%。还原糖测定方法中,DNS1和DNS2测定方法分别比斐林试剂滴定法显著高出29.67%和9.47%,DNS1比DNS2测定方法显著高出20.04%。不同水解-还原糖测定方法纯淀粉回收率和加标淀粉回收率均处于95%~105%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准确度和精确度符合质控规范。综合分析表明,冷冻干燥酶水解DNS1法测定甘薯淀粉含量具有最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冷冻干燥酸水解DNS2法则具有最佳的实用性和方便性。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省主栽的11个品种马铃薯块茎为原料,采用捣碎制泥工艺生产马铃薯颗粒全粉,测定其原料品质指标(总淀粉、蛋白质、还原糖、脂肪、粗纤维和氨基酸)和颗粒全粉功能性指标(碘蓝值、透光率、冻融稳定性、持水和持油性)。结果表明:11个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为67.9%~73.4%,其中大西洋、919淀粉含量高,早大白和克23淀粉含量低;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富金、尤金蛋白质含量高,中5蛋白质含量最低;还原糖含量差异也较大,BQ25和大西洋含量较低,克23还原糖含量较高;脂肪含量差异不大;大西洋粗纤维含量较低,克23粗纤维含量较高。异亮氨基酸、苯丙氨基酸+酪氨酸含量11个品种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必需氨基酸模式标准”,相对其他氨基酸,33、大西洋、夏波蒂和中5的氨基酸含量较高。11种马铃薯全粉的游离淀粉率差异不大。但是透光率差异很大,919的透光率最大,BQ25和大西洋的透光率较小。富金、克23和33的析水率较高,BQ25和大西洋析水率低。11种马铃薯全粉的持水能力为7.3~8.1 g/mL,持油能力为7.6~8.6 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