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设计师施路远与他的台伙人JohnNeill基于对西方古典和当代艺术的深入理解.共同打造了具有“时代古典风格”的北京远洋万和公馆会所。  相似文献   

2.
贾溁 《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0):48-50
G4-4号办公楼等9项/G4-1号酒店等6项(移动硅谷创新中心项目)2号、3号办公楼在24层有大规模的型钢混凝土悬挑结构,距地面高度达93.5 m。在进行该部位主体结构施工时,项目采取安装型钢桁架悬挑施工平台的方式来进行模架安装,该项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安全的施工环境,为保证施工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某民用建筑紧邻运营地铁线路,为确保地铁经过时,减轻地铁振动对该建筑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确定采用弹簧隔振器进行整体隔振.结合工程实际,详细介绍了国内首例民用工程采用整体隔振技术中弹簧隔振层施工技术,重点叙述了施工工序、支撑系统设计搭设、弹簧隔振器安装等施工工艺和采取的措施.监测结果表明:弹簧隔振器已经起到隔振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站的施工及运营势必会造成振动,过大的振动效应往往会对既有建筑产生干扰。依托的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国帆路站毗邻复旦大学国家重点物理实验室,针对复旦大学精密实验室的高标准保护要求展开研究,通过对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工艺改进、材料试验等方面的研究,通过采用新型减振隔振措施,在施工中采用新技术,从削弱振动传播着手,减少地铁运营振动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结合位于上海地铁10号线正上方的某教学楼工程,建立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平面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砂垫层在地铁振动减振方面的效果以及振动在建筑中的传播规律,同时揭示了地铁振动和地震波的差异,指出地铁振动模拟时模型单元的划分应该考虑地铁振动优势频率的影响,得到了砂垫层地铁振动隔振效果不明显的结论。最后给出了工程实际采用的隔振措施及其他可以采用的隔振措施。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目前第一个"全浮建筑"——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施工,研究并形成了全浮结构的弹簧隔振体系施工关键技术,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全浮结构弹簧隔振体系的安装精度,而且实现了弹簧隔振体系最终受力和设计的吻合,同时建立了一套隔振性能分析评估方法,对邻近地铁等强振源或对隔振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一步步的发展,地铁成为繁华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设施,但因为地铁施工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地铁施工的安全管理成为当前地铁建设的一项重大问题.结合青岛市地铁1号线峨眉山路站现场安全管理经验,分析了青岛硬质岩区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风险,提出了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地铁建设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我国地铁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基于价值工程理论,以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前期施工成本控制为例,选择直接费预算较高的8项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其功能并计算功能系数,计算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最终确定改进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价值工程可以为地铁施工成本管控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设信息》2011,(11):43-43
润泽地产全新城市高端公寓力作——润泽公馆预计暂定今年下半年开盘,其样板间目前已经开放。润泽公馆位于北五环顾家庄桥北侧。紧邻北苑东路,距城铁十三号线北苑站仅800米,距地铁五号线立水桥南站不到三公里。润泽公馆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由12栋art-deco风格的板式公寓及1栋商业楼组成。项目分为两期开发。  相似文献   

10.
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是上海已建的地铁车站中施工难度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车站,7号线常熟路站与运营中的1号线常熟路站通过一个换乘大厅和换乘通道进行换乘,换乘通道的施工也是该车站施工中的一个难点。叙述了7号线换乘通道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多项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运营中地铁区间隧道上方开挖卸土,周边环境保护,运营车站顶板开孔,结构改造等难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京地铁14号线大望路站1号风道临近既有地铁1号线施工的过程控制,分析总结大断面暗挖隧道临近既有地铁施工控制技术,为今后类似地铁暗挖临近既有地铁施工工程提供借鉴和可行的风险源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福州市仓山区胪雷河综合整治工程为背景,重点研究胪雷河综合整治过程对邻近地铁1号线的影响。通过收集邻近地铁1号线的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铁1号线在运营期间发生变形原因,确定近接施工的变形控制标准。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根据变形监测数据选择关键节点,建立该节点的三维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不同的施工方案,研究河道整治对邻近地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解决好基坑施工过程中引起地铁隧道隆起和后期建筑沉降对隧道的拖带,是建设参与各方共同的责任。上海地铁1号线运营隧道正上方的基坑工程施工备受社会关注。上海海龙公司坚持“智能型”的监理服务,监理工程师应用“土力学、结构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研究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各种工况下的软弱地基土的变形情况,掌握地铁1号线运营隧道相应的变形规律,解剖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监控,并按“人、机、料、法、环”五项基本要素实施“智能型”监理服务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零距离”穿越运营地铁车站的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原先规划制约,上海地铁1号线未为后期的其它线路留设接口,给其它线路与地铁1号线的换乘施工带来了较大难度.结合上海地铁4号线上体场车站工程,介绍了桩基托换、人工地层控制冻结、加固保护等综合技术措施在工程中的应用,使地铁4号线成功穿越地铁1号线上海体育馆车站,这对其它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北京正阳门箭楼与地铁2号线的位置关系,建立了箭楼的动力分析模型,从振动位移、速度、频率等方面,探讨了箭楼在地铁振动影响下的动力响应特征,指出了地铁振动的危害,为制定古建筑的隔振防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江宁  张晖  虞炜 《建筑结构》2013,(13):27-30
为研究采用竖向基础隔振技术的建筑在地铁激励下的响应,在上海地铁某线路隧道正上方制作了一个两层砖混结构房屋模型,采用橡胶支座与叠层橡胶滑板支座并联作为隔振层。建立了该房屋模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不同型号和不同数量隔振支座的组合来改变隔振频率,以不同隔振工况下的实测基底振动加速度记录为输入激励,计算了结构在时域内的响应。将结构的时域响应转换为振动加速度级,评价了不同隔振频率的隔振效果,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地铁激励下基础隔振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能够对地铁激励下拟建建筑的振动进行预测,为其隔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连军 《建筑》2009,(16):61-63
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作为国外地铁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各大城市地铁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地铁整体道床的一种形式,以其抗疲劳寿命长,后期维护方便,基本不影响行车的情况就可以进行更换等特点,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地铁中,是隔振系统中技术先进、隔振效果好、成熟的道床形式。文章主要以北京地铁四号线国产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施工为题材,阐述了如何提高城市地铁铜弹簧浮置板道床施工工艺质量的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翔 《四川建材》2023,(10):133-134+146
以经开区信创园一期项目(G6F-1-1#办公楼等15项)作为研究案例,对大跨度钢结构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出钢结构施工的技术关键点、施工难点,并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地铁暗挖施工时,竖井提升设备对地铁施工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青岛地铁2号线李李区间施工竖井、李村公园站1号施工竖井、李村公园站2号施工竖井、李村公园站3号施工竖井三种不同起重机对比分析,确定不同工况下的起重机选型。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地铁7号线东延工程万盛南街西口站—云景东路站区间1号联络通道为工程依托,针对国内地铁建设中盾构法区间联络通道施工时,因破除管片、地下水等导致联络通道施工风险大的问题,对1号联络通道采用冻结法的施工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及经典结构力学法分别进行设计计算,最终确定合理的冻结法设计方案及相应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