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上前阵子流行一句话:“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也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因为那里是地狱……1人肉:江湖通缉令"网络虐猫"事件,"辽宁骂人女"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姜岩"事件一段时间以来,这些敏感的关键词在网络上层出不穷,而其无  相似文献   

3.
《电脑迷》2008,(20):8-9
近来,"网络暴力"一词被频繁提起,恶搞、人肉搜索等新兴的网络行为似乎统统被扣上了网络暴力的帽子。在虚幻的网络上,暴力真的存在吗?它是否已经危害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这仅仅是危言耸听而已?这里让我们看看最具时代特质,站在风口浪尖的"人肉搜索"吧。  相似文献   

4.
阮娟 《福建电脑》2010,26(1):59-59,47
随着人肉搜索这些有可能深切影响社会认知的搜索领域不断衍生,越来越多的网络暴力不断产生。如何正确对待人肉搜索,如何认识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成了当今网络社会中刻不容缓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肉搜索"成为一个流行词,人工+搜索的模式能够八卦出当事人的几乎所有真实信息。大部分的网民仅将人肉搜索当作猎奇的手段,并没有意识到网络的传播性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影响。网络上五花八门的评论直接与当事人连接,给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已成网络世界的暴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成名了,他出事了,因为他被人肉搜索上了。 七年来,"人肉搜索"已经成为在网络上风行的一个词汇。不过,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成长的烦恼。香港《文汇报》刊发了"东方尔"的文章,对这种网络模式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肉搜索这一现象入手,阐释网络言论自由的现状与特点,通过人肉搜索第一案解析公民隐私权面对人肉搜索时的危机,在最后试图给出平衡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隐私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人肉搜索”是一种形式和技术,其本身并不违法,“人肉搜索”中的侵权行为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权,直接责任人要对其侵权行为承担责任,发起人和网络媒体的侵权责任要区分情况进行认定,对于预见到或明知自己的搜索行为会侵害他人权利的发起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没有尽到事后跟踪审查义务,没有及时删除侵权内容的网络媒体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解决"人肉搜索"侵权行为的关键在于依照法律对于网络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9.
国德峰  汪更生  宋毅 《计算机工程》2008,34(17):211-213
匹配引擎不是简单的搜索,而是全新的深层次信息挖掘。该文构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匹配引擎。项目需求中有4种类型的节点集合,通过建模,设计一个4层贝叶斯网络,主要用来对输入样本进行打分筛选。在该模型中,层与层之间都有表示具体意义的条件概率将其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检索结果歧义和检索结果少的问题。实验证实了该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搜索信息。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互联网世界,“人肉搜索”正成为一大热门术语。人肉搜索现象目前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于人肉搜索所产生的法律问题,人们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1.
闲话人肉搜索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脑迷》2008,(4)
最近有一个词频频在网络上曝光,很吸引人们的注意,它就是"人肉搜索机"。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巨浪的热门事件大都是因"人肉搜索机"而起:人肉搜索在"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和"华南虎事件"中大出风头,已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社会化网络行为,人们对它也是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引发的安全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起始于2001年,目前已经成为网络上一个最热门、也最有争议的一项应用。支持者把它喻为正义的化身和道德的卫士.并要求扩大人肉范围;反对者把它喻为网络恐怖和网络暴力.并要求坚决封杀。其实,作为一种新的搜索引擎.本身没有对和错,如何正确引导和加强监管.是人肉搜索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数码世界》2005,4(7A):40-41
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没有整日做不完的习题,抛弃书本、跳出课堂,在趣味丛生的动漫世界内自由翱翔,学习也快乐。这就是诺亚舟NP-iTECH数字动漫引擎技术问世后给学习领域带来的巨大变革。近日,由国内教育电子行业巨头诺亚舟举办的“数字动漫引擎:网络学习‘核’动力”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来自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的领导、专家与京沪深三地100多名记者。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郭德纲、于谦的相声《败家子》里面有段一支胳膊上戴12只表的经典桥目,想必大家不难猜出这段包袱的原型人物,说的就是"表哥"杨达才吧!实际上,很多诸如此类的网络"扒皮"事件,都是经过网友的人肉搜索这一途径才得以揭露。可以说,一提到人肉搜索就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那么,什么是人肉搜索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人肉搜索呢?人肉搜索是指在网络上,针对其他网友提出的相关问题,由"应征者"提供解答的一种信息搜索与提供方式。我们平时所说的"人肉搜索",它是指由现实中的某一  相似文献   

15.
网络暴力是网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副产品,网络世界的用户行为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对其法律规制尚未成熟。面对其特有扩散性和高度影响力,现有的法律规制表现出一定困难,存在立法缺位,亟待创新与完善。一、网络暴力的概念、特征与形式(一)网络暴力概念的界定网络暴力是现实暴力在网络层面的延伸演变,形式更复杂。本文探讨狭义层面的网络暴力,将其界定为利用信息网络,通过言语侮辱、人肉搜索、网络诽谤等形式攻击他人,侵害他人隐私权、名誉权及生活安宁权等合法权益的严重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6.
金鑫 《网友世界》2013,(18):32-32
为了提高侦察效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得债查工作被更有效的完成,特此对“人内搜索”展开研究。通过对“人肉搜索”机制的了解,探讨“人肉搜索”用于侦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几乎每一个网民都听过这句在网络兴起之初便开始流行的话。但是,如今它要被如火如荼、无孔不入的“人肉搜索”运动改变了。成千上万酌网友都被卷入这场搜索运动,声势之浩大,影响之深远,无论是百度还是Google都无法望其项背。无论你是人还是狗,“人肉搜索”都可以将你打回原形,它就像一张骇人的“网络通缉令”,撒开无边无际的大网,让你无处藏身。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共享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涉及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等多种社会因素。“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维护社会正义良知和异化为“网络暴政”的双重社会功能。从法治、德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以及实现网络与传统媒体互动等途径对“人肉搜索”进行监管和引导,对于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网络应用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在实现网络舆论监督、提供网友互助的同时,也出现了“铜须事件”、“姜岩事件”等一系列问题事件。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也提出要将“人肉搜索”入罪,再一次引起业界新一轮的关注。本期杂志特就这一热点话题展开专题报道,并邀请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业界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撰写了文章。  相似文献   

20.
在某种程度上,"人肉搜索"将虚拟网络拉回人间。人们总是希望,在网络上建立一个真实的社区,没有谎言和妄言。在此方面,"人肉搜索"做了最有益的尝试,它在网民范围内建立了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