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卫星 《黄金》2016,(7):44-46
为解决夏甸金矿分级尾砂胶结充填系统分级尾砂供应不足、采场采充失调的问题,开展了全尾砂旋流器分级试验研究。根据矿山全尾砂产率、井下充填分级尾砂需求量,确定出满足充填需求的分级尾砂最低产率。设定不同的工作压力及沉砂管管径进行全尾砂旋流器分级试验,根据分级尾砂最低产率确定出旋流器工作压力及沉砂嘴管径。根据试验结果对矿山充填系统旋流器组进行了选型改造,实现了夏甸金矿采充作业的持续平衡。  相似文献   

2.
在焦家金矿使用全尾砂代替分级粗尾砂进行胶结充填,可以满足矿石回采时对胶结充填体强度的要来.影响充填作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灰砂比和料浆浓度.试验研究获得了胶结试块28天单轴抗压强度对灰砂比和料浆重量浓度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考虑灰砂比、料浆浓度为充填料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播卡金矿全尾砂为骨料,通过设计试验方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播卡金矿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所需的配比。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庙岭金矿分级尾砂的胶结充填性能,分析了分级尾砂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粒级组成等,并进行了分级尾砂的坍落度试验、沉降性能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压滤试验和L型管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庙岭金矿分级尾砂充填料浆在灰砂比1∶4、料浆浓度70%~74%时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流动性、可泵性,可用于矿山充填作业。  相似文献   

5.
董国强  于涛  童玉升 《黄金》2024,(3):9-14
为解决夏甸金矿充填存在的细颗粒尾砂处理困难、充填浓度低、充填体强度低等技术难题,开展了充填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细颗粒尾砂沉降特性研究、细颗粒尾砂强度配比试验研究、细颗粒尾砂充填料浆流动性能研究等,提出了夏甸金矿充填系统技术改造方案,并完成了现场技术改造。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细颗粒尾砂(-74μm)在灰砂比1∶7~1∶8,充填能力≥60%时,充填体3 d强度≥1 MPa,满足夏甸金矿开采要求,不仅解决了细颗粒尾砂排放问题,减轻尾矿库库容压力,而且还提高了矿山尾砂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以武山铜矿全尾砂、水泥制备成的胶结充填体为研究对象,利用RMT-150C型液压伺服控制系统,通过单轴压缩方式进行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试验得到了不同灰砂比和料浆浓度下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特性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在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其他影响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强度与灰砂比或料浆浓度正相关;强度的增量随着灰砂比或料浆浓度的增大增幅也随之加大;综合分析可知,灰砂比较料浆浓度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金川矿山充填采矿成本,针对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开展了废石—尾砂混合骨料现场工业充填试验。对废石和尾砂进行了粒度分析与级配研究,选取合适的废石—尾砂配比混合骨料开展现场工业充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6 mm废石粗骨料和选矿尾砂细骨料的配比在5∶5~7∶3范围内,此时混合骨料的堆积密实度达到或接近于最大;对于废石与尾砂配比为6∶4和5∶5的混合骨料,当水泥添加量为260 kg/m3时,2种配比的混合骨料的胶结充填体强度均满足金川矿山充填法采矿的胶结体强度要求;采用一段搅拌时废石—尾砂混合骨料充填料浆搅拌不均匀,水泥和尾砂存在结团现象,导致胶结充填体均质性较差,整体稳定性较低,因此,废石—尾砂混合骨料的充填料浆需要采取二段活化搅拌来提高胶结充填体整体质量;对混合骨料充填料浆配比的精确控制,是影响胶结充填体强度和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矿山采用全尾砂和胶凝材料作为充填材料进行自流胶结充填存在的充填料浆浓度低、井下采场泌水量大及充填体强度达不到要求等问题,开展了充填材料优选和配比优化试验研究。通过进行充填尾砂的物化性质分析和充填材料优化对比试验,优选出适合该矿山的胶结充填材料。在优选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配比优化试验,以标准水泥为胶结材料,全尾砂和矿渣微粉为骨料,研究矿渣微粉掺量、灰砂比和料浆浓度对充填体和料浆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和影响程度,并最终确定胶结充填材料最佳配比为料浆浓度68%,矿渣微粉掺量18%,灰砂比1∶14。  相似文献   

9.
山西某金矿为了解决目前分层采矿方法存在着采矿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效率较低,采场作业面安全性较差,采矿损失、贫化大,采场通风效果差等问题,提出采用充填采矿法。为了降低投资和充填成本,并根据开采技术条件及尾砂性质和用量,拟采用分级尾砂胶结充填系统。通过充填材料试验确定了料浆组成,并对充填工艺流程中的主要设备及充填管路进行了选型,为矿山建设分级尾砂胶结充填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某铅锌矿全尾砂为充填骨料、水泥为胶凝剂制作胶结充填体,测定了全尾砂物理化学特性,并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全尾砂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与灰砂比、质量浓度和养护时间的敏感性,通过对各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推荐了充填料浆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当全尾砂不均匀系数大于5时,可用作充填骨料且制成的充填体密实程度好;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与灰砂比、质量浓度及养护时间成正比;灰砂比对充填体抗压强度的影响最敏感,养护时间次之,质量浓度最小;推荐该矿最优充填配比方案为灰砂比1∶4、质量浓度76%、养护时间28d。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某金矿尾矿胶结充填后充填体的抗压强度和环境效应,采用金矿全尾砂进行充填配比、重金属浸出和固化试验。充填配比试验中共制备灰砂比分别为1∶6,1∶8,1∶12,1∶20,质量浓度分别为77%,75%,73%的12组试块,分别测试12组试块固化7,12,28 d后的抗压强度。在重金属浸出试验中探究了尾矿充填后的环境效应以及潜在的污染元素,在明确潜在的污染元素后进行了相应的重金属固化试验。结果表明:金矿全尾砂最佳充填配比参数为灰砂比1∶8,质量浓度为75%;金矿尾矿在与胶凝材料混合凝固形成充填体后能够有效控制尾矿中有害元素的浸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充填体浸出的As元素对地下水环境有潜在的污染风险,添加3%浓度的FeCl3后能够有效避免污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全尾砂、赤泥大量堆积产生的环境问题,实验采用烧结法赤泥、全尾砂等固体废弃物制备矿山充填料.结果表明:胶结剂的优化配比为赤泥49.2%+矿渣32.8%+熟料10%+石膏8%;充填料强度随着全尾砂掺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试块在水化初期即出现钙矾石、C-S-H凝胶,这些水化产物对早期强度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差式扫描-热重分析表明试块在水化初期即可固结大量水.烧结法赤泥全尾砂胶结充填料具有早期强度高、固结水量大以及大量利用废料等特点,可满足目前矿山充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赵传卿  徐建民  林建华 《黄金》2011,32(2):30-32
充填体强度是应用充填采矿法矿山安全回采的重要参数之一.介绍了充填体自立的条件,并以焦家金矿尾砂固结充填体为例,对充填体的自立强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充填体自立对浆体浓度及配比的要求,得出的充填体强度大于2.0 MPa才能揭露充填体保证安全生产的结论,给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全尾砂高浓度充填料浆的灰砂比、浓度和流速对管道阻力的影响规律,预测工业充填管道阻力,开展中试规模环管试验。根据管壁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关系建立管道阻力预测模型,利用灰关联法分析各因素对管道阻力的影响强弱,通过线性回归获取料浆流变参数。结果表明,管道阻力对料浆浓度的变化最为敏感,随浓度增加成二次函数增长。料浆流速对管道阻力的影响仅次于浓度,层流输送时管道阻力随流速增加成线性增长。灰砂比对管道阻力的影响有双重性,灰砂质量比小于1∶8时胶凝材料的黏结作用占主导并增加管道阻力,反之胶凝材料的润滑作用占主导并降低管道阻力。环管试验得到的料浆流变参数明显小于流变仪测试结果且更接近工程实际,管道阻力预测模型的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5.
金矿尾矿综合回收利用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仁锋  刘家弟  李宗站 《黄金》2011,32(2):53-55
采用螺旋溜槽和摇床对某金矿尾矿进行分选,获得金品位25.02 g/t、产率0.16 %的金精矿;螺旋溜槽中矿经弱磁-强磁-反浮选联合工艺处理,得到铁、硫质量分数分别为0.37 %和0.024 %、产率为42.45 %的长石粉,可作为建筑陶瓷原料;选别过程中产生的粗粒级尾矿集中返回井下充填.采用该工艺流程处理该尾矿,可使...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金山金矿底盘漏斗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回采所形成的采空区特点,采用分级尾砂水力充填技术进行空区处理进而控制地压活动;结合采场充填挡墙受力分析,在采空区充填过程中采用了全断面脱水管脱水技术,使得采场充填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金山店铁矿全尾砂胶结充填体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  宋卫东  鲁炳强  王水平 《黄金》2011,32(12):31-35
采用普通水泥和其他两种固结剂为胶结材料对金山店铁矿全尾矿进行了胶结对比试验.对不同的养护龄期、料浆浓度及灰砂比下胶结体的单轴抗压强度进行测定,由此分析养护龄期、料浆浓度及灰砂比对胶结体抗压强度影响.最后,通过对不同龄期、料浆浓度及灰砂比的充填试样进行SEM扫描试验,分析各因素对生成水化物的影响,对充填体反应机理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18.
武山铜矿现有的分级尾砂水力充填工艺是先分级后转运,再经过非搅拌水力冲砂,工艺环节多,环境污染严重,充填浓度难以控制,也无法与胶结充填系统配套,如改成旋流分级与立式砂仓水力造浆给料联合工艺,可大大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污染,也可用现代技术控制充填浓度,同时为胶结充填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