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重载凹底平车动态响应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重载凹底平车的动态响应特性,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320 t凹底平车系统刚体与刚柔耦合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响应仿真分析,仿真计算空、重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运行,获得中底架试验点处的加速度动态响应结果。与线路试验值比较发现,在空、重车试验点位置加速度值的变化中,刚柔耦合模型的峰值要比刚体模型值要大,但两种模型下的总体趋势相似,加速度最大值都是随着速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并且在每一种速度下刚柔耦合模型的值均比刚体模型的要大。另外,在运行速度不断提高时,仿真得到的两种模型的加速度平均值在空、重车试验点位置也是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大,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其中,刚柔耦合模型的加速度平均值比刚性模型的更接近试验值,说明刚柔耦合模型比较合理。同一级速度下,重车的动态响应比空车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铁路货运列车运行安全,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新型260t凹底平车小底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静强度以及刚度分析计算,最终得出不同载荷工况下凹底平车大底架最大应力发生部位及应力云图。所得结论为凹底平车大底架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对某型轨道车辆进行整体建模;采用不同速度通过直线轨道线路而获得车辆的线性和非线性临界速度;使轨道车辆通过不同的曲线线路而获得其曲线通过能力;分析了轨道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平稳性指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获得车体的有限元模态文件,输入SIMPACK中获得刚柔耦合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获得车体刚柔耦合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4.
单明 《机械制造》1998,(6):13-14
研制大型凹底架结构是大型拖车和铁路重载货物运输用的凹底平车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某大某凹底架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作出强度,刚度和稳定验算。  相似文献   

5.
SIMPACK中的柔性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通过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和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的结合,在SIMPACK软件中进行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柔性体处理方法,并以铁道货车转K6型转向架为实例,研究了在SIMPACK软件中采用刚柔耦合方法进行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了CRH2型车的多刚体模型,并将构架考虑成柔性体替换多刚体模型的刚体构架,建立CRH2型车的刚柔耦合模型。分析了车辆在通过曲线时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和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动态特性。计算了车辆在不同曲线半径、不同曲线超高、不同长度缓和曲线下多刚体模型和刚柔耦合模型各项安全性指标的差异。仿真表明,一定程度增大曲线半径、提高曲线超高、增加曲线长度有利于提高曲线通过的安全性,并且刚柔耦合模型比多刚体模型有更好的曲线通过性能,建议分析曲线通过性能时考虑构架柔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柔性车体的铁道车辆主动悬挂的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某型软卧车体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将柔性车体在铁道车辆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Rail12.0中组装成多刚体/柔体耦合的单节车辆动力学分析系统。样机平台上的动力响应分析计算结果反映了多刚体/柔体耦合的实际车辆系统的振动响应。设计了一个新型的因子可调的模糊控制器来抑制柔性车体的动态响应。实现了基于柔性车体的车辆主动悬挂的隔振研究,表明基于柔性车体的车辆主动悬挂系统同样能使车体的振动响应幅值降至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8.
以DA37凹底车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凹底架和大小底架等多个柔性体形式的刚柔耦合整车模型。针对凹底架的初始状态稳定平衡问题,提出了大结构阻尼准平衡收敛方法,使重载凹底架准静态挠度的相对误差达到3.2%。为弥补试验数据的不足,通过多种刚柔耦合形式的仿真对比还进一步获得了在重物侧移500 mm严重偏载下大底架侧扭变形(0.26°~0.31°)。小半径曲线低速通过仿真对比表明:应当把内导向最小半径R300 m超高h0曲线通过作为车底最小轨面高度危险工况。根据超高对车底轨面高度抬高的有利影响,建议在最小半径曲线通过时应当有适当的超高量(20 mm~30 mm)。最后,多种正线运行仿真证明了重载凹底车惯性质量很大,车底不会产生强烈的位移振动。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对SGA3550矿用汽车转向机构进行设计研究.首先,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转向横拉杆的柔性体模型,并得到其固有模态和振型;其次,结合ADAMS软件建立车辆的刚柔耦合模型;最后,对比分析多刚体模型和刚柔耦合模型的动力学特征,包括转向过程中的车轮转角、直线行驶时的轮距和车轮反向跳动过程中的车轮摆角.结果表明,刚柔耦合模型更为准确地反映了车辆的动力学特征,为转向机构设计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轨道车辆车下设备一般通过弹性悬挂安装在车体边梁或者底板安装座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其悬挂参数会对车体地板的振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车体柔性与车下设备的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车辆行驶过程中车下设备悬挂参数对车体振动响应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车下设备悬挂参数一定程度上影响车体的振动,进而提出了一种轨道车辆车下设备悬挂智能吸振设计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